查看原文
其他

曾经撩遍全班的我,为什么现在最怕跟人聊天?

2018-04-04 杨二芋 Vista看天下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个习惯,一上火车高铁飞机先看看座位附近有没有小孩,如果有,那完了,这注定是一趟沸腾的旅程,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吵了。


不仅爱哭嗓门大,还特喜欢跟邻座的陌生人搭讪:姐姐你在看什么电影呀?叔叔你知道光头强吗?阿姨你瞅我这鲁班,是不是贼6?


年纪轻轻就能和大人顺畅沟通,想来都是从学校里训练出来的,跟咱们当年一样,上课不听讲,就知道跟同桌嘚吧嘚讲小话↓↓



一节课从南聊到北,下节课再从西聊到东,虽然都是车轱辘话,但话题绝不雷同,隔得远了还有传不完的小纸条,搞得老师都放话:


“没事儿最好睡睡觉,别影响别人。”


然鹅,睡觉是不可能睡觉的,我们话痨精这辈子都不可能在课堂上睡觉,我们要是睡着了,周围的小伙伴得多无聊啊,憋了45分钟的我们又得多委屈啊。



所以,不管老师再怎么因材施教调座位,也打消不了我们的表达欲。


在千难万阻面前,为了跟同学唠嗑,什么几乎快失传的看嘴听音啦,什么难成马的手语啦,统统自学成才不要钱——


@啊咯醬:我跟我高中同学,老师千辛万苦隔开我们,导致我们练就了看到对方嘴型都能聊天的技能。



没办法,聊天太有意思了,聊天的对象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不仅性别鸿沟可以跨越——


@歧途相遇:我们文科班女生多,班主任看我经常和男生聊天,就把我放到女生中间,周围一圈都是女生那种,然后过了几个星期,我已经和她们姐妹相称了。

(↑这是个男生)


“地域”约束不成问题↓↓



物种不一样都可以嗨到爆↓↓



很多时候,小话痨还会变身为搅屎棍,坐哪儿都能带坏一批同学,先唠带动后唠,最后达到整个班级的欣欣向荣(啊呸)↓↓



这就导致了一个小问题:


人生中第一个跟你谈星星谈月亮,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理(误)的人,是当年的小学同桌,而不是十多年后才出现、甚至可能迟到至今的结婚对象。



当然,更严重的问题是学习成绩的直线下降,特别是当你后退了,找你说话的同学反倒进步了,气上加气。




——看到这个设定,估计不少读者眼前都会浮现出一个身影,就是那种平时不听课,老揪着你说话,一考试却门门高分的同学,贼烦。


对于这种坑同学的学生,老师通常是又爱又恨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可是班上的人气社交王!不是你说压制就能压制的。



是啊,本来还有些没打过照面的同学不太熟,多换几次座位全班都熟了,最后谁跟谁都聊得来,直到……


老师:讲台旁边的雅座了解一下↓↓



前两年还流传过相关的段子:据说坐过讲台旁边座位的人,有90%后来都成了精英。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些“精英”最初崭露头角可能就是因为没有同桌聊天,只好开动脑筋跟讲台上的老师扯淡,或者趁老师不注意,偷偷跟第一排的同学聊。


话痨精:小意思,在门口罚站我都能和路过的老师聊几句。




你可别说,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会聊天确实也是门独特的技能,时常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Luka家的Miku酱:赶火车误点了,改签了站票……靠和陌生大哥聊天聊出个座位。

@须满十分酒:我大学和同学出去玩,车票买的晚了两个人只有一张坐票,本来商量是我俩轮流坐,结果上了车我同学就跟边上大哥和对面阿姨开始热聊,聊着聊着我俩就都坐下了。



这……就很流弊了!


更厉害的是,掌握了这项技能还可以推出一套完美的职业规划,出了门不是快手老铁就是业务能力一流的销售经理(大误),令人不得不服。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道理?是不是非常心动?甚至还有一丢丢的怀念?


能够理解,大家怀念的是曾经的校园生活,里面有自己逝去的青春,久违的朋友,和那股早已消失的表达欲。


因为,别看咱们前面的话说得这么热闹,多年后,我们与当年课堂上谈笑风生的老同学在街头再见,气氛却是↓↓




emmmmm……到底,是哪里,出了岔子?!


网友@再熬夜就吃屎 替我们问出了心声:


一直很不解的一件事情,我怎么会从小时候那种跟谁同桌都能聊得非常开心的性格变成现在这种社交废呢?



或许很多朋友还不知道所谓的“社交废”能废到什么程度,这里可以简单还原几个场景。


比如最基础的打招呼,认识一个陌生人,一套“花式闪避法”下来,他们全身散发出的拒绝太过强烈,都快变成贪吃蛇了。


是个害怕生人的怂包蛋!(via.@魚類朋友)


比如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上课发言,要让一个不爱说话的人上台单独做presentation还打分,短短20分钟可能会让他担心一整个学期。



比如不管是应届生还是老油条都得参加的面试,想想要跟未来的同事、老板面对面,别说聊天了,就是单独坐上半小时都非常焦虑。



比如公司里大大小小的团建,一群平时碰面都不知道该不该打招呼的同事,被迫关在一个KTV包厢或是军训场地里,那气氛,简直了。



对了,年度社恐时刻top10里,最最让人恐慌的,当属春节假期


一想到那几天全宇宙认识他的和他不认识的亲戚朋友都会来家里,还总伴随着那句“不认识我啦?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


他就……他就……焦虑得像是心里有800个小人在打群架。


世界名照《我妈让我打电话拜年》


看到再熟悉不过的朋友来电,他们都很有可能装作没听到,坚持微信/短信聊天,完美演绎了——“您拨打的用户是社恐,请下辈子再拨”


治疗是不可能治疗的。


据说,有网友尝试着参加了一个治疗交流障碍的小组,结果第一次活动就是让大家各自说一下在这个小组里想改变自己的地方……


基本上是个无解的闭环了。如果说一定要给社交废一点建议,那大概就是——


别去美国!那里是社恐患者的终极地狱!



那么,回到前面提出的宇宙未解之谜:


读书时不仅和同桌聊得来,跟前后左右也能打得火热;现在别说主动找别人聊天了,有人主动找过来都会赶紧避开,这不就奇了怪吗?


而且往往是小时候越话痨的人,长大了在半生不熟的人面前越不会讲话,难道是小时候把这一辈子的话都讲完了?



@拂龛:刚搬到新小区第一天就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玩儿捉迷藏,现在大二了还没记全班上同学的脸

@真心話李神奇:以前小学每个班主任对我的评价都是爱上课讲话,无论跟谁都能讲一节课的那种,上大学以后和不熟的人讲话不超过三句就冷场

@神说我是宠儿:听我爸讲我小时候很爱讲话,一点都不内向,跟小大人似的,跟小朋友和长辈都能聊。现在的我听我爸回忆我小时候我竟然一点都没有印象


表面上看,这似乎成了一个类似“为什么高中时偷偷早恋,现在快30了找不到对象”的问题,但实际上,从话多到寡言的变化里,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对此,我们提出了几条猜想供大家对号入座,真·不一定不对。



猜想一:手机玩多了


是先有社恐患者还是先有手机,我们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社恐在不想跟面前的人交流时都会紧张地玩手机,说不定还会转发微博:“为什么要聚会聊天?是手机不好玩还是螺蛳粉不好吃?”


当对面把一个个问题抛了出来,自己不知如何开口、仿佛上下嘴皮黏上了502时,算了上微信吧,让“emmmmm……”和表情包代替所有回答。


你看,通讯工具是变多了,人与人之间的话却变少了。



猜想二:顾虑变多了


小时候跟朋友聊天,即使说错话了第二天也会和好,现在跟人说错话了,转眼就会被拉黑。所以很多人吸取了一次次教训后,变得越来越不愿意说话,就算必须得说,也会小心翼翼地打好草稿,生怕被揪出什么毛病。


还有的人被伤得太深,感悟出来人际交往就是用两年学说话,用一辈子学闭嘴(突然走心)


@假装不是咸鱼的鱼鱼:因为小孩子比较单纯不会揣测你说话,而成年人会乱七八糟给你无意说的话加一堆恶意



猜想三:小时候太闲了


读书的时候话多主要是上课不想听讲,又没有手机玩,不跟同桌讲讲小话还能干啥,比珠心算吗?



猜想四:长大了、变忙了


小时候啥都不懂,见谁都是可以分享零食的小伙伴,容易伤到别人也容易原谅别人;长大后大家都有了审美,明白了志同道合,也放弃了许多无效社交。


@汪汪扫文专用号:因为你越来越发现不是每个人都友善、每个人都有趣、每个人都三观相同



如今,忙碌的工作生活让我们已经无力维系基本的情感关系,没有约会、不想聚餐、浪不动了,下班后只有两个想法:赶紧瘫倒,点亮手机屏幕。


慢慢地就会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身边的人都是流动的——


@电台程超:小时候一个话题能聊半天,写个猪贴前桌背后也能笑半天,大家都在一个世界里,现在每天接收那么多信息,看那么多剧,但谁跟你一个世界呢?


再没有人被强制跟你近距离、互相陪伴一个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了,现在的人都是不停走动的,有些甚至几秒钟都停不了,只能扮演别人生命里的过客。


这个猜想或许是最无情也是最无奈的,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选择。


好在,宇宙的能量是守恒的,当有的人变得越来越社恐,势必会有人越长大越开朗——



说到底,不管是小话痨变成社交废,还是慢热型变成交际花,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变化是无法避免的,只希望我们在之后漫长的日子里能适应这种变化,并尽量的乐在其中。


共勉。



P.S.你还记得那些年跟你一起上课说小话的前后桌吗?你们现在还有联系嘛?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跟我们分享你的故事~~


另外,我们也不认为人的成长变化只跟上述四种猜想有关,你还有其他说法吗?一起唠唠呗~


点击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烂片大奖 | 搭讪指南 | 吹牛时代 | 头号玩家

明星恋情 | 逼婚父母 | 童年丑照 | 变态导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