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演得越动人,《后来的我们》显得越尴尬

2018-05-02

作者 陈香香


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是一部处处都是矛盾、让人难以评价的电影。



首先,是奶茶处女作薛定谔的票房。


它先是创下了「预售票房1.22亿元」的惊人纪录,猫眼上有超过91万的人想看《后来的我们》,而想看《复仇者联盟3》的人只有82万。


上映四天就突破了9亿,超越薛晓路的《北京遇上西雅图2》和赵薇的《致青春》,创造了华语女导演票房纪录。


可就在大家纷纷被高票房吸引的跃跃欲试之时,却被爆出了一个我们在中国影史中从未见过的骚操作——退票风波



一部影片正常的退票率在2‰~3‰,但《后来的我们》的退票率却达到了15%,是正常电影的50倍。从而引发业内人士质疑该片预售票房涉嫌商业欺诈:


即利益相关方为提升排片自行购买大量电影票,同时向观众制造虚假热度,随后利用影城的退票政策再退票,从而对票房进行大规模注水。


更有争议的,则是本身片子质量引发的一地鸡毛。


有人带入刘若英的个人经历质疑三,井柏然婚后还和周冬雨同房谈心的画面,让人认为这是一部继把小镇青年忽悠瘸了的《前任3》之后,又一部逼死现任的神片;


也有人质疑电影在收情怀税,大家越是流水线版的无病呻吟爱情片看多了,越是受不了这种矛盾全靠编、金句全靠攒的鸡汤电影,男女主QQ空间式青春疼痛对白无时无刻不在逼死尴尬癌。


然而,即便受到再多质疑,只要提起一个名字,几乎所有观众都立刻服了气。


他就是在片中饰演井柏然父亲的——田壮壮。






如果你去电影院看了《后来的我们》,一定会发现一个奇特的场景——


电影前110分钟的矫揉造作让人分分钟想离场,而只要坚持到最后,整个电影院又突然在最后10分钟林父写信的那一刹充满啜泣声。


从豆瓣上的评价就能看出:80%的网友都给《后来的我们》打了不足三颗星,其中一星还是给田壮壮老师的。


甚至有观众直言:在观影前就知道这会是一部无聊又老套的片子,可为了田壮壮三个字还是心甘情愿掏空钱包。


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世界上就是有一种演员,只要他出现,就能救任何一部烂片


就像当看到《后来的我们》片头的出品人是张一白、张嘉佳,就知道电影「鸡汤了」一样;看到演员表有田壮壮,即便是再小的配角,也知道电影「稳了」。


田壮壮究竟「神」在哪儿?


提起这个名字,不熟悉他的观众第一反应可能还是前段时间的《相爱相亲》。


电影中,田壮壮和张艾嘉贡献了近年来华语电影最精彩的夫妻戏,也为前者揽获了金马金像奖双料影帝提名。



他不露声色却感人至深的表演一下子抓住了你我的心,甚至让人忘了他更响亮的名号,其实是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


田壮壮出生在一个「根正苗红」的电影世家:母亲于蓝是新中国第一批表演艺术家,出演了《烈火中永生》、《龙须沟》等多部经典,父亲田方则是北京电影演员剧团第一任团长,甚至还和老戏骨李雪健是表兄弟关系。


耳濡目染中,1978年,田壮壮成为了恢复高考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第一批学生,和同班同学张艺谋、陈凯歌一起引领了中国电影随后的三十年。


至今都是北电导演系研究生导师,赵薇就是他的学生;


冲向金熊奖的《大太监李莲英》,让你们的男神张震学会围棋的《吴清源》,也都是他的作品。



不过,和同学们的风生水起不一样,田壮壮的导演生涯显得更加坎坷。


1988年,他执导了中国讲女性未婚先孕故事的《特别手术室》,1988年执导霹雳舞题材《摇滚青年》,1992年执导题材更敏感的《蓝风筝》。


每一部都是别人不敢拍的,代价就是《蓝风筝》之后被直接禁了十年




好在,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和所有「导而优则演」的大触一样,他们一出手,往往就是影帝级的表演。


再加上之前坎坷的经历,让田壮壮不管饰演任何角色,都能最为细腻地表达情感。


《后来的我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片中,田壮壮饰演了一个寡言、克制、固守乡土的父亲。


戏份不算多,更不像男女主一样,动不动就配着煽情音乐上演深夜广播节目诗朗诵的羞耻新琼瑶戏码 ↓↓↓



歇斯底里地在北京的大街上打开车窗大吼大叫、在人来人往的地铁站里大跑大闹。


让人不由得产生疑惑:要是能把这份在你侬我侬里发疯的劲头用在工作上,他们也不至于住了这么多年群租房 ↓↓↓ 



这位父辈在平淡中,拥有让人心头一酸的魔力。最有代表性的,是堪称眼泪杀手的结尾一幕——


视力不好的他坚持要给小晓手写信,眼睛都快贴到了桌子上。



举手投足件不经意的平淡往往四两拨千斤,当他用年迈的声音念出「做父母的,你们和谁在一起,有没有成就都不重要,只希望你们能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健健康康的」的那一刹,你不哭都难。


更难得的是,田壮壮的表演更是让这部无病呻吟的爱情鸡汤,一下子接了地气。


比起对北漂生活的缺乏了解、只会描述年轻人最惨和最发达的一面,导演刘若英显然更善于把握展示亲情这条线。


在男女主矫情的花样情话的衬托下,田壮壮饰演的林父最感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无聊,无聊的就像我们自己的爸爸


比如,父亲和儿子因为电视遥控器的互动。


独自在老家的父亲,每回不会用电视遥控器,都要打电话给大学生儿子咨询;


儿子打游戏的时候经常会不耐烦地吼他:「怎么教你那么多次都教不会」;


后来儿子有钱了,给父亲买了一个新电视教他用遥控器,父亲心里很怕做错,倔强地扭过头:「我还是不学了吧」。



年轻人的孤单可以借助网络游戏稍稍排解,可是老年人的孤单却被时代远远甩开,还要战战兢兢地担心被子女嫌弃。


再比如,贯穿全片的吃年夜饭线索。


第一年,两辈人挤满了林家饭馆的小桌子,大家嬉笑热闹就好像我们记忆中过年理所应当就该有的样子。



慢慢的,不仅儿子工作忙不回家,那些「老婆在澳洲」、「女儿在重庆」的老伙计们也一个个离开林家饭馆。


徒留田壮壮一个人从老哥们儿对饮,到一个人守着火锅喝酒。还要在电话里硬撑着用「我很好」来报喜不报忧,叮嘱着儿子「没有粘豆包怎么能算过年呢?」,用假装的热闹掩盖自己的孤独。



再后来,儿子终于混出了个人样回家过年,买了大房子要接父亲去北京过好日子。


即便眼睛都看不清了,不愿意离开故土、更害怕拖累儿子的他却嘴硬道「那是你的好日子,不是我的」



他守了一辈子的林家饭馆见证着一座东北小镇的悲欢离合,所有的戏份都是不温不火地做饭吃饭说话,柴米油盐的日子一眼就看到了头。


可正是这种静水深流的不演而演,才凭借一己之力演出了家的安稳,让整部电影一下子有了根。


这份对儿子的倔强里,更是处处都是你我爸妈的影子——


他们同样的不善言辞,同样的心软又嘴硬,同样的爱做我们最喜欢吃的菜色,同样的年年盼着我们回家团聚。


同样是挂念子女却吝于表达的中国式父母,让人忍不住想打个电话给爸妈。



更宝贵的是,田壮壮把这份真实的感动也传递给了两位主角。片中井柏然和田壮壮的父子戏虽不多,却每一次都能让人泪如雨下。



是啊,在一部号称「展现北漂生活真正样子」的电影里,观众要看的不是外表热闹、实则老套的折腾分手重聚戏码,而是平淡感情的细腻表达。


用空洞的MV式剧情应付120分钟,无时无刻不在掰开你的嘴强行灌入摆明了为赚钱拼凑出的「金句」,配上时间卡的比《艺术人生》还准时的凄惨音乐……


这叫做低级的催泪,是明摆着在你面前切洋葱,越辛辣刺激、逼人痛哭不止地掏空钱包越好。


而高级的催泪,则是用扎扎实实、由内而外的情感表达来丰满人物,让感同身受观众哭过都不知道自己泪点在哪儿,却不知不觉地湿了领口。




有人开玩笑道:


与其这部电影说是《后来的我们》,倒不如说是《后来的田壮壮》。


毕竟这种凄微的亲情,比刘若英试图呈现的「轰轰烈烈」的爱情感人的多。



回忆一下,近几年的低分爱情电影里,很多都是类似的操作:用一位花甲之年过来人的经历放大情感细节。


比如豆瓣5.9分电影《后来的我们》里的田壮壮,比如6.5分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2》里的秦沛和吴彦姝,再比如5.7分电影《胜者为王》里的金士杰。



我们曾经在之前的文章中写过这种「用老戏骨做遮羞布」的国产电影、电视剧套路。


从《人民的名义》带起狂吹老戏骨演技的风潮,到《远大前程》直接用老戏骨大肆宣传……老戏骨已经成了一块砖,哪部烂剧需要往哪儿搬。


你很难说这是导演笨,还是他们太过聪明。


毕竟虽然观众频频对除了老戏骨之外的剧情吐槽,但只要看到他们的表演,就在哭完之后对电影不忍苛责,套路荒谬却讨巧。


而另一方面,自从不及格的《前任3》成了2018开年票房最大黑马之后,在如今浮躁的华语电影市场中,也没有人再愿意去吃力不讨好地拍一部纯粹的亲情片。



相比之下,还是套路化爱情片更容易忽悠人


甭管里面的爱情再怎么经不起推敲,动辄就十几亿的票房还是让它们很容易成为朋友圈里的爆款。让多少作天作地的姑娘统统变成了身怀故事的女同学,在梨花带雨中突然想起那个早就在微信里被拉黑了八百年的前任。


在如此荒唐的现状下,或许我们也只能感谢田壮壮救回了这张值一顿饭钱的电影票吧。


相关文章链接戳 ↓↓↓


用老戏骨做遮羞布,国产烂剧正在玩的新套路


7天8亿《前任3》,小镇青年又被忽悠瘸了


点击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暴打熊孩 | 敏感戏精 | 游戏鳏夫 | 讨厌杠精

土味语录 | 强奸未遂 | 各地特色 | 青春共鸣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