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3


本期编辑 / 流六憧


食物的味道总是与记忆密不可分。


许多我们念念不忘的食物,虽谈不上有多美味,但当与回忆羁绊在一起时,就变得闪闪发光,一直戳在心里。虽然好久没吃到了,可能久到记不清它的名字,久到想不清是甜是辣,但每每想到,总会不经意地唤醒心底的某处柔软。


或许吃遍了川粤鲁苏浙闽湘徽八大系,尝遍了中国、法国、土耳其菜,点遍了百度、美团、饿了么。但回想一下,你心里是否隐着这么一道忘不了但也吃不上的菜?它有什么故事?


当看到这个问题时,我们搜索的是菜的味道,怀念的却是人,是城,是时光,在怀念里,我们也咂摸出了些许人生想躲但难免的离合况味


有些人,有些东西,还来不及说再见,就再也不见了
有些地方,光靠近就能让人流口水,百度地图导不到那儿,但我们抽抽鼻子,循着味儿,闭着眼就能摸上门去。每次还没吃完,心里就已经在盘算着,哪天再来;可当你下一次攥着钱,空着肚子,如约来了,它却先走了,给你留下一句,“早知道,那时候就多吃点了”。



@zigzag:上大学的时候,东门小吃街有家卖煎饼果子的老店。摊煎饼的是个上了年纪的奶奶,两块五还是三块钱一个来着。钱放在盒子里自己找,又便宜又好吃。每次买的时候看到黄灿灿的饼上撒满了黑芝麻,再加上生菜和薄脆,咬一口,那种幸福感和满足感啊。上次和爸妈一块儿又回去的时候,天特别冷,我手里攥着钱,屁颠屁颠地跑过去,想让他们也尝尝,满脸欣喜,抬头一看,店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卖山东杂粮煎饼的小摊儿,顿时感觉心塞塞,好难过。


@水墨:上小学在学校旁边一家杭州小笼包,做的极好,经常早餐就在这里解决了。然后眼看它从夫妻俩人到侄子外甥一起做,眼看它从一间小屋然后外搭一个又一个棚,眼看它从2.5元一笼慢慢涨到6元一笼,上了中学后还几乎一两个星期周末专门来回味一次,然后高一准备出国,就在出国前想再回味一下时,发现它被拆了,再也吃不到了。



@Chen.又又:学校东门外面开了一家排骨饭店,一般我们宿舍都是用外卖点回宿舍吃,排骨和土豆炖的软烂入味,主要是还有好多肉,配着送的小菜和白米饭一块吃简直不能再幸福,但是第二个学期回来的时候外卖平台一直显示店家打烊,出东门找也找不到了,后悔没有多吃点,现在还一直怀念那个味道。


@林奈:那位卖麦芽糖的老爷爷陪着我们长大,每次经过都忍不住要买一根吃。后来去上大学,半年才回家一趟。后来…再也没见到老爷爷了,也再没有吃过麦芽糖。



有时候,比“找不到好吃的”让人更丧的是听人提起或自己说起“以前那有家很好吃的XXX”。


@Pkpkbang:高中时学校门口有一家面叫做董面,对于每天餐费只有20的我来说,一碗面13块真的是算比较贵。但是我就是锲而不舍的吃,因为太好吃了!北方人对面的要求无非就筋道,配料足,好吃,每一项我都可以给它打100分,每天吃一碗那个面简直是人生最幸福的事。而且他们家非常执着午餐就两种,牛肉面和咖喱饭,那个咖喱饭也是好吃到没朋友。但是,我才吃了不到一个学期,它就搬走了(还是不见了我也不知道它怎么了就是突然关门)然后就变成了一家卖教辅的。我的内心,痛。



@紫天:初中新校区门口附近的一家小面包店,只有一个窗口大小,里面黑洞洞的。只卖一种蜂蜜果酱包,半个拳头大小,底刷了蜂蜜在铁板上煎的酥脆,面软得让人吃惊,果酱格外温润。一开始天天路过没在意,直到某天好奇尝了一个,然后就爱上了,每天去买两个。过了一个假期回来,那店关门了,隔壁的臭豆腐店也开始卖那种面包,但可惜,再也没见到当初那种味道了。还有旧校区那边走路一个站的麻辣烫店,店主是一对老夫妇,因为认识了所以每天都提前给我煮好豆腐。后来有一个学期关门,再后来开门时问老人,他们说是去旅游了。然而之后我去了外地上学,再回去看时已经完全关了。不知道两位老人的身体时候还安好?


@Ginger&Fishcakes:小时候特别爱吃一家干拌刀削面,只要有钱就去吃一碗,钱多可以来两碗,再多三碗也吃的下去,那可是西北的大老碗啊,而且那时我只上小学,只要一进店就放不下那面碗。后来店家不开了。10年后心血来潮的在地图上搜了一下那家店名,发现在隔壁市有一家,马上收拾行李专程坐车跑去吃,可惜味道差的太远啦,再也吃不到那时的味道了。


远离后,才更知道TA是窗前的白月光,也是胸口的朱砂痣

也有时候,那些美食都还在原来的地方,却轮到我们启程、跋涉,在别处燃起灶火。


@M:小时候特别喜欢一道春天才有的清炒苦笋,切成细条的白翠相间,颜色好看味道清爽苦口,每次都被我一个人解决掉大半盘。这种笋只在家那边有,外出上学以后跟我妈提起好想念苦笋她说春天才有,寒暑假回家自然吃不上。结果我妈有次在春季买好冷冻在冰箱等我暑假回来吃,她说味道到底比新鲜的差很多但我全吃完了—因为真的太喜欢也真的太好吃!又是很多年没有吃过,大概会成为记忆里关于春天最深刻的味道。



每到立春,立夏,冬至,人们见面的招呼就从“吃了吗?”自动切换成“你家那今天吃啥?”边说边打开度娘,搜一搜“金华咸汤圆”“潮汕甜丸”“银川头脑”……


@桐宫玲:在我家那边,一些节日和节气到了,就要吃饺子,过年的时候,有很多说法,动不动就吃饺子。好不容易快开学了,在我家那边有这样的说法“出门饺子进门汤”开学了,意味出远门,要吃饺子。一直在吃饺子,真的有点腻,还在朋友圈发动态“痛恨饺子。”现在在上学,很期待端午回家,吃我妈妈包的饺子和粽子。真的很好吃,无人能及。



以前在家的时候,每天一日三餐地吃这些东西,并不觉得好吃到飞起,但外出上学、工作后,一段时间吃不上了,就让人想的抓狂。吃不上,哪怕闻闻味儿也好,闻不到味儿,哪怕看看图片也行。周围虽然也能找到各种“正宗XXX菜”,但怎么吃都觉得不是那个味儿,因为坐着的地方不是家,也不是乡。


@梦雅:自从离开了故乡的春天,再也吃不到香椿了。 我妈说我出了国像饿死鬼一样,每天就知道找好馆子,研究新菜。回国也天天琢磨去哪吃。大概是太思念家乡的味道,遍寻不到吧。



@灵均:有很多啊,比如自家腌的咸菜,撒上香油和芝麻,咸香的味道一下子就升腾起来,佐一晚白粥,是上学时每个还未清醒的早晨最好的闹钟。还有蒲公英揉的菜馒头,蒲公英本身有一点苦味,但是经过处理再加上花生黄豆等等配件,这一点苦反而显出好吃来。再有就是糊涂面条,把细细的面下进糊涂里,配上胡萝卜、芹菜丁、花生米等等配件,一碗下去,冬天吃的浑身发暖精神百倍去上课,夏天吃的大汗淋漓冲个澡就带走了一上午憋闷的感觉。还有很多很多好吃的,可是我现在吃不到了,因为能做的人,不在了,我也离开家外出求学,很久没有感受过家里的春天和秋天。


@捻素欢心 T^T:13年前常常去一条巷子吃一个老奶奶的麻辣烫,离家很远,但很好吃,是自己每次回家必吃的美食,后来不路过那了,7年前就读的学校在巷子附近,每晚上课前就去吃麻辣烫当晚餐,依旧的新鲜很好吃,还听到了很多关于奶奶的故事,一个带着孩子的姐姐来吃麻辣烫说,她吃了这家店20多年,以前是她的妈妈带着她,现在是她带着女儿,但奶奶身体开始不好,也就没有天天开摊,四年前念高中后就再也没有吃过巷子的麻辣烫,现在离家千里,不知道还在不在




总有那么一段时光,想回但回不去

还有的时候,我们想念的不是那个地方,也不是那个味道,而是想念那些咸盐、甜糖、黑酱油里承载的时光。


@Miss Er:真的难过,小时候同安城里的碗糕真是我童年的记忆。后来到了厦门岛内也会一回同安就去吃。前年就突然不做了,感觉童年记忆里的城市味道就消失了。最近也越来越不喜欢回同安,感觉没感觉。虽然梦想总是在变化,口味一直没变,总会忘记童年的伙伴,胃却没有忘记童年的乐趣



@奔跑的蜗牛:一下就想到了……小时候常常去姥姥家。姥姥给我做米粉肉。高中的时候老屋要拆迁,妈妈把姥姥接过来住,姥姥还提起要给我做米粉肉。我想了好久才想起来,我已经快十年没吃过米粉肉了,怎么都吃不出当年兄弟姐妹在老屋院子里玩累了大块大块抢肉吃的感觉了



更多时候,我们在意的是和谁一起吃……


@王誉霖:在遇到他之前,几乎没怎么吃过学校食堂的香锅,因为觉得油多吃了会胖。后来认识了他,有一次请他来我们学校吃饭,结果人家疯狂的爱上了香锅,而且明明自己学校有,却每个星期都要来我的学校跟我吃。一开始还挺嫌弃,觉得他拖累了我的减肥计划,而且有的时候自己都忙得没时间吃饭,还得抽空来陪他。上个星期,他回挪威了,他走了以后想到的全是他的好,还有我们在一起有多快乐。大概再也不会吃学校的香锅了吧,因为他不在了,而我也还有两个月就要毕业了。


@阳鑫康:其实最怀念的是炊事班煮的方便面,当兵第二年的时候,在青海打演习,因为是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峡谷里面,而且后勤保障不到位,三十那天没有把菜和米运进来,炊事班班长就煮了一大锅泡面,加卤蛋,火腿,红烧肉罐头,牛肉罐头,只要是还有的东西,全部都一锅煮了,当全连的人凑在一起吃着泡面大杂混过年三十的那种感觉,其实也是挺幸福的,毕竟有那么一群人陪着,可惜去年退伍了,再也吃不到那种大锅杂混煮的泡面了。




@芳草无情更在:高中时候校内奶茶屋里的奶茶,那时一星期连上六天的课,周六下午才能回家,周天还得回来上晚自习,我就在周六中午要一杯奶茶打包,下午等一打铃马上冲向公交站牌,回家之后在不引起爸妈注意的情况下偷偷喝掉,毕竟爸妈不让我喝“这些乱七八糟的”嘛……当然,之前回高中看过一次,门卫大爷没让我进校园,因为是“校外人员”……不知道奶茶屋还是不是在开着,我倒是从“校内学生”成为“校外人员”了呢。


上课时,偷偷在嘴里塞一把跳跳糖,用胳膊肘捅捅同桌,“你要不要来点?”



不管大考小考,甭管考的好差,考完先拐到校门口的小吃摊来上一串骨肉相连。


@三十三石:高中时候,学校附近的一家沙县,老板是一对年轻小夫妻。做的卤味和拌面真的比其他家好吃上几个档次。每次考试考好了考差了都会和小伙伴过去约卤味拌面加冰镇绿豆汤,吃得捶足顿胸满足不已。高考结束,奔走他乡,也渐渐的忘了这家店。直到之后的一次偶然吃上了南京的沙县真的真的真的很,不好吃,对之前那家沙县的回忆瞬间勾了起来。于是假期返乡,约伙撸沙县,发现小老板的孩子也已经满地跑了,也发现自己已经工作飘荡了两个年头了,连回家也越来越少了。 当真感慨万千:时光荏苒不明理,匆匆匆匆倏地沉淀下来。就这么在角落里,静悄悄懒得翻腾,而真当自己一不小心搅动起来,浑身流水般得溅一身时间泥泞,却也回不到从前了


@Wynne:小学时学校附近的小吃摊,那时很奢侈地花五毛钱买一串卤藕。阿姨坐在小板凳上,面前一个圆柱形小煤炉,炉上一个圆形厚铁板锅,旁边又是一个小炉上,小火煨着一口大砂卤锅里,装满串好的藕片、海带、豆腐干等等。一串卤藕拿出来,放在铁板锅上,舀一勺秘制酱料,铲子压一压,加热让藕再入味,最后撒上芝麻香葱。在旁边闻着等的空隙不断咽口水,那是我儿时记忆里的美味。



@槛外旧友:小学时校门口的担担面和牛肉酸菜米线。初中时每周四早上和同伴一起吃的热米皮。高中时航空餐厅的丸子汤和食堂二楼的煎饼果子。大学时狗洞的顾姐螺蛳粉和高山土豆。时光带走了这些美食,也带走了我们的青春




最极致的味道是家

当然,最最最想念的还是质朴简单但天下第一好的家常菜:妈妈的蛋炒饭,爸爸的炖鸡翅,爷爷的手擀面,奶奶的小馄饨,外公的粉蒸肉,外婆的烧茄子……放在一桌,便是每个人心中独一无二的满汉全席。@na算什么:是妈妈做的腌菜鸡蛋饭。再也吃不到了。已经离开我们14年了。我也从稚嫩的女孩成了孩子的妈妈,我做的腌菜蛋炒饭永远都做不出我妈的那种味道



@莫:外婆做的汤圆,山里自种的糯玉米,用清水浸泡一周,期间每三天换一次水。一周后用家里的石磨磨成细腻的乳液,再沥干,煮出来的汤圆又嫩又香,每次都能吃下三大碗。可惜外婆年事已高,没办法再自己种玉米,也没办法做汤圆了。岁月流逝,我在长大,她在变老,那香香甜甜的汤圆也只能留在记忆里。


@旧事甚歉:记忆中我外婆做的锅巴饭,有独特的乡下竹林和山泉的味道,还有特有的大铁锅的黑色锅底粉末的味道。可是啊,从我外公外婆去世之后,老屋也不在了,菜园也被邻居占了一半,竹林也被砍得七零八落了。这道我记忆中的锅巴饭,永远只能存在于记忆中了



只是有时候,无奈于聚散离合,那些美好的味道,只能存在记忆里,偶尔小心地掏出来给自己暖一暖。@江湖散人:外婆煮的甜米酒炖鸡。爸爸妈妈为了躲计划生育,就把我给外婆带。外婆住农村,家里都养着鸡,鸡蛋或者鸡肉给小孩子们改善改善伙食。外公在世时爱吃自家酿的甜米酒,酿了甜米酒就用来炖鸡。自家养的结实的公鸡,新酿的甜米酒,码在大盆子里,搁在柴灶上咕嘟咕嘟地炖一下午,整个人好像都要被那股子甜香薰晕了。外婆心疼我,偷偷地先撕点鸡胸肉给我吃,嘴巴里甜味,鲜味,脂肪的味道,还有甜酒加热后的那种微微的酒香,一下子就轰炸开了,整个人惊魂失措。读高中时,跟妈妈提过,想吃甜米酒炖鸡,吃到嘴里的,都失了点东西,十多年了,我再也没有吃过那个味道。外婆老了,外公过世了,孩子们都大了走了,再也没有人需要外婆养几只鸡等着下蛋来改善伙食,也没有人催着外婆让她酿甜酒。



@锦溪:爷爷做的手擀面,筋道好口感好,碰上爷爷心情好就会和奶奶合力做碗面,爷爷揉面擀面,奶奶煮面,如今爷爷走了,奶奶老了,面的味道也消失了。


@Joanna:姥姥包粽子的手艺特别好,粽子个儿特别大,能放一个大红枣和三个小枣。而且姥姥平时没事就包一堆粽子冻起来,啥时候想吃都有,可以说是一年四季不愁没粽子吃。 后来就没有姥姥包的大粽子了。 再后来我也吃到了各种各样的粽子,不过我一直觉得,一个大枣三个小枣的粽子是最好吃的粽子



小时候,一到饭点,我们总是追在他们屁股后面问“今天吃什么?”


长大后,他们总是挂来电话问我们“下班想吃什么?这次回来想吃点啥?”


@青玉妹妹:爸爸做的炖鸡翅。记得小时候做上一锅,香味四溢时总会叫我过来尝一尝熟没熟,于是在尝过一块之后便忍不住一个又一个趁其不意偷吃起来。尽管放多了酱油的炖鸡翅颜色一点也不好看,锅里也没有其它的炖时蔬,他走了以后,我再也没有尝到过那个味道了。诸如此类的西红柿炒鸡蛋、粉皮靠肉、清蒸鱼,我再也没有吃到过那么好吃的菜了。



@Rita-katze:还有小时候特别爱吃奶奶烧的红烧肉,焦糖的色泽裹着微微的甜味,每次都能吃一大碗饭,后来奶奶脑溢血,以前什么都不记得了,我和爸爸说想吃红烧肉,但总是没有当年奶奶做出来的那种味道,估计这种滋味也只能一直存放在记忆中了。


@落晴风:没有什么美食恋恋不忘,奶奶熬的粥却是至今喝过的味道最好的粥。十多年过去了,其实粥的味道我已经忘了,甚至奶奶的声音在记忆深处也逐渐模糊不清,想奶奶了却只能半夜在被窝里偷偷流着眼泪把眼睛哭肿。


学校门口的煎饼摊还是同一个老板,只是多了点皱纹,但尝一口煎饼,发现变了的不仅仅是价格。


在饥肠辘辘的深夜曾吃过的一碗面,价格没变,但只消咂口汤,就知道少的不仅仅是一味料。


用省下的饭钱买过的戒指糖,料越来越足,但舔一口,会惊讶自己竟觉得它甜得有点腻。


再也吃不到的美食,有些是因为它不在了,而有些是因为当时的我们不在了。随着年龄、经历、心境的变化,曾经钟情于跳跳糖的我们,今天或许已戒了甜;今天热衷于肥宅快乐水的我们,若干年后或许偏爱的是枸杞红枣茶,曾经美好的味道也就成了再也吃不上的记忆。



点击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创造101 | 汶川十年 | 打车遇害 | 滴滴求生

杰伦段子 | 道歉艺术 最强老妈 | 花钱难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