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几岁的人开始怕死,始于一次体检

贾小凡 Vista看天下 2018-06-25


上周,全公司组织了一次体检。Vista新垣结衣和Vista易烊千玺窃喜于能有一个上午不用工作,还喜滋滋地在体检前一天晚上结伴吃了十分暴力的麻辣烫。


一周后,拿到体检报告的编辑部陷入沉默,遂得出一个真理:小孩子才敢无忧无虑地体检,成年人只担心自己没救了。



仔细想想,长大成人的这么多年里,在不同年龄段经历的体检,感受真是太不一样了。


15岁的时候,没人会特别拿体检当回事儿。


毕竟想当年在学校里进行的体检,大家也都知道有多水——基本检不出什么要紧的东西,光让青春期小男生小女生忙着各怀鬼胎了。


女生一脸羞涩又叽叽喳喳地互相看彼此的胸围,为了称体重能轻一点恨不得提前三天就不吃饭。男生则一直缠在喜欢的女生旁边耍贫嘴,一个劲儿地想套出她到底多少斤,再傻乎乎地嘲笑她长胖了。


还有的钢铁直男,毫不关心这些风花雪月之事,在一边攀比谁的肺活量能吹爆气筒。



十几岁在学校里的体检,有问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而且经常能靠孩子气的狡猾蒙混过去。


记不住公式的脑子,却能咬咬牙记住整张视力表,或者背下整整一本《色觉检查图》。



对于十几岁的中学生,一次次的体检更像是有关时间的坐标:


今年还是一米六几的小男生,明年可能就突然窜到了一米八;去年还视力5.0的眼睛,今年可能就因为学业太重戴上了300度的眼镜。


但大体上,那还是一段没什么太多要担心忧虑的好年华。


等到25岁,体检开始象征着身为一个大人的自知之明。


一开始,在大学毕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大多数人还会延续着对体检的不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无知与(在此基础上的)乐观。


毕业体检、入职体检,被大多数人抱着走程序、糊弄一下就OK的心态随便带过了。


而且20出头的年轻人还处于一个懂的不多但尬点贼多的阶段,体检时的一惊一乍程度堪比刘姥姥进大观园:


哎呀!我今天不小心穿的连衣裙,撩起来连内裤都被医生看光光了!


噢哟!我一个刚正不阿的纯洁直男,怎么今天就被棉签儿爆了那啥!



但是,无知的乐观不会持续太久。危机意识的来临,要拜一个人所赐:老板。


不管是读研究生的“老板”,还是步入社会工作的真·老板,本科毕业一两年后,被折磨到一定程度的年轻人都像玩RPG游戏解锁一个新任务一样,冒出这样一个念头:


不行了,我得去体检看看了。


生活的重压迅速摧毁了年轻人“以为自己身体倍儿棒”的海市蜃楼。20几岁的年轻人,开始觉得自己所谓的年轻不堪一击。


每熬一次夜都感觉透支了一周的体力槽,喝完肥宅快乐水看着自己的体重根本快乐不起来,吃完超辣火锅第二天居然要在厕所安家,折磨着在办公室每天久坐10小时以上解锁的成就——痔疮,而且只要蹲五分钟以上一起身就两眼一黑……


每一个向体检低头的年轻人,都必然经历过这样的自我怀疑时刻。




此时,感到危机而不得不去体检的年轻人,会开始重温以前“明知道自己没复习但不得不考试”的噩梦——因为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平时是怎么作死的,现在就是自己要被打回原形的时候了。


年轻人一边担心自己真有啥毛病,偏偏拿到体检报告后又不肯放过自己,拿起手机开始百度。


——天哪,我胸这么小,也会乳腺增生吗?

——我还是只是个宝宝啊啊,竟然像个油腻中年人一样胆固醇偏高?

——我为什么血压这么低,我是要死了吗……


与诸多网络上的民间医学高手进行精神交流之后,一头冷汗地开始觉得自己行将就木。



于是,精神受到冲击的年轻人每每会在体检刚结束的那一周,乖得像当年唯老师命令是从的小学生,开始“暂时重新做人”


他们开始捧着保温杯泡脚,不惜花钱买APP监督自己早睡,每天以沙拉餐为生,并成为除了老年人以外最容易被各种保健品忽悠的人群,就像每次被年轻人猝死新闻吓到后在微博上心惊胆战地忏悔一样虔诚。


但很遗憾,这种虔诚一般撑不过一个月。


多少人嘴上信誓旦旦地发着誓说“我就是从这儿跳下去,我也不会再熬夜了,再熬夜就让我爱豆今年秃顶!”,结果新游戏、新剧一出,爱豆一有新动向——


“熬夜爆肝真幸福,爱豆别担心我掏钱让你去植发。”



因为对于这个年纪的大多数人来说,健康作息的重要性远没有敲响真正的警钟。很多人还仗着自己年轻,时间一长侥幸心理就占了上风,淡忘了自己刚体检完是如何怂成狗。


因此,体检更像是一次对中年危机的觉醒,和自我安慰“我知道错了”的忏悔仪式,但其中悔意的含量比较稀薄。

除了年轻人带着侥幸心理放纵自己,这也和初入社会持续的压力有关系——试想,在被生活的鞭子抽打着往前跑的二十几岁,谁能轻易地过起健康养老的理想生活呢?


别想了, 不存在的,哪怕你主观意愿上求之不得。



如果说25岁对体检的复杂心情是初老的危机感,那35岁的体检则彻底是对中年人脆弱神经施加的酷刑。


有了一定年纪的人,通病都是怕体检,但怕的心理大相径庭。


25岁的人,怕的是那种没复习功课、被老师抽查戳穿的心虚和窘迫;真正到了三十几岁的人,则是真的在担心,我要是查出有什么大病,一切都完了。


怕到什么地步呢?明知道是祸躲不过的道理,但还是想做鸵鸟。比起知道自己有啥毛病,甚至情愿自己蒙在鼓里算了。



更夸张的中年人,在走进医院大门前就已经规划好了bad ending的剧本——


一边坚信着自己离大病是八九不离十了,一边开始盘算,假如真有什么,治还是不治?


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纠结:


治,要花多少钱给自己治病?不治,万一自己有什么不测,身后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幼小的孩子,那么多张嘴要吃饭,他们以后可怎么活啊?


想着想着就陷入了悲壮甚至开始盘算怎样才能天衣无缝地“骗保”,好给自己的家人多留下一笔钱是一笔。(请勿效仿


拿到体检结果的时候更是煎熬,每在报告单上瞄到“异常”两字,都无异于接受了一次对余生的审判。



之所以如此惧怕面对体检结果,道理其实很简单——中年人知道,自己已经到了健康经不起偏差的年纪。


三十几岁的人心里已经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有多么困顿。


身体机能上,他们显然已经不能像二十岁的小伙子一样,有问题存在也放任自流;


更加加重了负担的是,他们成了家庭收入的中坚力量。


当今的现实是,中国人不敢生大病。一旦生一场大病,几十万的开销足以让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家庭元气大伤、生活拮据;假如这样的情况成了常态无底洞,对普通人家更是毁灭性的打击。



而在巨大的生病代价下,最不能生病的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


无论是如今的养老压力(特别是身为独生子女),还是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都靠着身处中间的人扛着两头,哪一方都不能塌。


所以那种看似过度的恐惧和担忧,其实是出于本能——对家庭的责任感,让负重前行的中年人习惯性想太多,生怕任何一点偏差都影响到家人的正常生活,自己反而是其次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惧怕的心态其实也在慢慢向更年轻的人群蔓延。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嘴上说着“要体检了好紧张啊”的时候,不止是担心自己“自作自受”,也越来越感觉到那种我生不起病的窘迫感。


毕竟,如今的生活压力大到,就连一场为期一周的小病都不敢生。一想到生病了不仅自己不好过,学业也要滞后,工作要堆积,家里的猫没人喂了快要饿死,还要花大精力应付父母让他们别担心……


就让人想掘地三尺整个埋进去。



其实,要说让我们感到紧张的东西,不好的体检结果只是“表”,那些不得不承担的责任才是“里”。


对自己的生活和健康要负责,对那些与自己有关的人也有责任要担。活得越久,羁绊越多,越明白自己的健康病痛都不止与自己有关。


尽管听着很累,可是所谓的变老,就是愈发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不可推卸的过程吧。



点击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畸形文化 | 模范分手 | 相亲档案 | 透明101

四年往事 | 家乡比惨 | 大型对喷 | 暴雨触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