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批90后都开始看工作不顺眼了

贾小凡 Vista看天下


年轻人又挨批评了。这次是因为经常“一言不合就裸辞”。



年轻人真的那么爱跳槽吗?数据说话,确实是的。


领英最近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数据显示,不同年龄人群的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间,70后长达4年零3个月,80后也超过了3年半,到90后这里骤然下降到1年零7个月,职场新人95后的数据更夸张——平均7个月就从第一份工作离职了。



再看看各种新闻和网络上的吐槽,都能感受到现在的年轻人的确在辞职这件事上行动力超群,和一家公司的缘分越来越随性,说走就走。



辞职有很多原因,有些情况下人民日报这篇文章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辞职是频繁又盲目的,这样的确会带来一些现实的问题。


比如文中说到的随意跳槽、找不准自己在职场的定位和方向,会导致自己做了很多份工作也难以得到成长;再比如这种对职业生涯过于随性的表现,可能会在以后的求职路上让HR面对简历时打个问号。


成年人的世界里,随心所欲总是有代价的。


现在的社会风气也时常鼓吹一些不拿工作当回事的伪“潇洒”态度,它很容易误导人,好像在职场上好吃懒做、毫无责任心也是随性潇洒的一部分,不开心了就拍拍屁股走掉。殊不知这只是自我意识过剩的一种表现而已。


辞职段子的另一种可能↓


不过,90后的自我意识在职场上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的频繁辞职背后,不止是老一辈眼中的“幼稚”那么简单。


说真的,那些以奇形怪状的理由辞职的90后并非主流——工作毕竟是一个人的生活来源,大家又不是都家里有矿,为什么有钱不挣?


前段时间流行一个段子,说“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因为他们会立刻辞职;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


但年轻人想为自己伸冤:谁也不想随随便便失业啊,骂我可以,别扣钱就行。



辞职在90后这里也并不是一件想当然的事情,更不要说裸辞了。


裸辞,意味着还没找好下家就放弃了自己的收入来源。对于那些只身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每月房租就是个不小的数目,裸辞后光吃自己的积蓄能维持多久?


如果不是因为迫不得已的原因,没有多少人愿意贸然行动。



而年轻人说起这“迫不得已”,无非是两个理由。


一,钱少就算了,比自己想象中还少。


上班不为赚钱,那不叫上班,是做慈善。然而很多年轻人的职场收入现状,的确得慈悲为怀才过得下去。


据某招聘网站的报告显示,2017年,本科应届生预期薪酬是5200元,硕士研究生预期薪酬6500元。但是,现实比理想要骨感那么七八百块钱——本科应届生起薪4300元,硕士研究生起薪5900元。


即便是在物价高昂的一线城市,应届生起薪水平也不到5000块。



而且2017年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薪酬还下降了16%,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年下降了。


所以在网上流传的那些90后辞职信里,虽然内容都是搞笑无厘头,但其实还是指向了一件事——钱太少。


而根据经验,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跳槽可能有助于自己获得更高的薪酬,年轻人趋利避害的选择没什么好指摘的。



况且,钱拿的比期望中少就要辞职,真的是90后不知天高地厚吗?


真正压垮骆驼的稻草是,年轻人认为自己拿到的钱,匹配不上付出的劳动和承受的压力


领英的数据显示,现在年轻人选择的行业多集中在互联网和金融,这两大热门行业聚拢了超过三分之一的95后毕业生。可是越是新兴、有前途、人丁兴旺的行业,现在越拿人当牲口使:



不要说“996”(早9点到晚9点,一周6天)是互联网公司不成文的规矩了,无处不在的加班就够让人受的。


某招聘机构一项针对白领的调查显示,仅有28.6%的白领表示自己在8小时工作之外不需要加班,11%的白领平均每周加班20小时以上。


但最气人的不是加班,是莫名其妙就默认大家都“自愿”加,额外的付出还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有些将加班和996公然常态化的公司更是看准了员工敢怒不敢言,能给你一天几十块的餐补就不错了,仿佛加班就是甘愿自我牺牲、用爱发电。


更匪夷所思的是“浪费生命式加班”:明明你已经做完了工作,但领导不走你就是不能走,或者其他人都习惯了磨磨蹭蹭不下班,反正必须要耗那么几个小时才能走。


对于很多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他们很难正当地和老板谈一谈这些问题。只要一开口,对方就能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进行谆谆教诲:你们年轻人就是没有奉献精神,不要总问自己能获得什么,要多问自己能为公司做什么,要有理想啊!


对此,累死累活还赚不了几个钱的年轻人只能如此回敬——



更让人心累的是下一个问题:真的做贡献、实现理想的话也就罢了,偏偏公司的糟心事特别多,什么事都比正经工作、提升能力重要。


有时候你以为自己是要跟着领导学本事,结果发现上班是奔着私人老妈子培训课程去了。


之前,微博上有人问大家在职场都被强迫干过什么不合理的事,网友给出的答案一个比一个匪夷所思。



有时你以为职场的规则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提升自己,是有秩序、讲公平、讲效率的。


可是现实告诉我们,在职场好好做人太难了。


除了对所有人保持基本的礼节之外,要做的事情可太多了:讨好领导,学会看眼色拍马屁,在勾心斗角中站对队伍……有时候干再多事也抵不过别人一张抹了蜜的嘴,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在国企或人事关系复杂的大企业,一定要把好好的工作变成宫斗剧加谍战剧,这是90后不能理解也懒得去迎合的。



更在年轻人价值观中不能接受的是一些落后还被视为理所应当的企业文化


90后一代人,极其注重私人空间和个人边界,认为职场和个人生活之间应该留有安全距离,互不侵犯。


但有些公司喜欢把人情和工作混为一谈,肆意占用非上班时间搞走肾不走心的团建,年轻人不想虚伪赔笑也只能把抱怨吞回肚子里。在90后眼里,这除了浪费时间和培养职场虚伪演技,没有任何意义。


有些痴迷狼性文化的企业对待员工的方式,更是事关人尊严的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人在职场一直都要这么混的,要吃苦,要委曲求全、曲意逢迎,要忍受一些身心的折磨,甚至对人格的折辱。


可是从来如此便对吗?或许这个问题的根源,不在于90后。



在这些基础上,往往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健康。


身体健康对于跳槽究竟有多大助力呢?我身边有个真人真事。


一个同学在银行工作,事多钱少离家远,酒局应酬逼得她脸都笑僵还被主管骂不会来事儿。同学既累又灰心,但想跳槽的时候还总被妈妈呵斥:“你们年轻人就是没长性”;等她前段时间体检查出来身体有问题了,妈妈立刻像变了个人:“赶紧辞职吧,妈支持你。”


失眠,脱发,胃病,内分泌失调,甚至抑郁,职场常见病症一样不落地在年轻人身上应验。《2016北京白领健康白皮书》曾揭示,北京白领的职场健康明显低于一线城市平均水平,90后白领又是其中健康水平最差的,广泛存在颈椎病、超重、肥胖、早衰等十大常见病症。



老一辈人可能认为这是大家都要吃的苦头,现在的职场菜鸟却并不畏惧说出自己对此的不满。


都说90后养生、惜命,一旦真走到这个承受压力的临界点,自然就不再忍受,一拍两散。


说白了,在种种这些因素的权衡下,工作和跳槽其实和打游戏是一个道理:如果一张地图刷不到钱,也涨不了经验,甚至自己还掉HP了,正常玩家不应该选择另一张地图吗?



或许有了这些原因,长辈们依旧不理解90后怎么会轻易丢掉自己的饭碗,批评90后太自我、吃不了苦。


90后和前辈们相比太娇气吗?似乎对一些事的容忍度的确是降低了。和过过苦日子的长辈们相比,在更优渥宽松环境中长大的90后没有吃过那么多苦,也从来不知道一天赚几块钱要养活全家是什么滋味。


可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也应该理解,所谓“90后承受能力差”的另一面,是这一代人追求的东西和以前不太一样。


2016年某招聘机构发布的《90后职场肖像》报告指出,38%的受访者在择业时优先考虑薪资待遇,62%的受访者则表示,择业时更看重是否有符合自己兴趣的发展空间



钱是年轻人看重的东西,可是年轻人也明白有些东西是比钱更求之不得的。


拥有自我意识的90后,更习惯于看重在收入的基础上,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没有被尊重,是否能认同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这是在90后面对工作时非常重要的一点。


可是初入职场后,90后往往面临着太多的看不惯、想不通。价值观的冲突和生存压力的双重夹击下,90后所背负的,不完全是父辈在打拼事业、积攒家业时经历过的“辛苦”,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难熬”。这两个词之间,还是有细微的差别。


幸运的是,大环境里机遇之多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年轻又拥有试错的特权,所以心有不甘的年轻人会不断通过尝试逃离和遇见新工作,来寻找生存与尊严之间的最优解。


现在太多人批评90后跳槽时,看到的只是年轻人不愿服从职场老规矩的那一面,并不理解90后做出的选择都权衡了哪些要素。你跟他讲价值观,他跟你讲吃苦耐劳,总是不在一个频道上。


其实有些人想要的,只是职场旧秩序和旧文化不被打破而已。可是让本来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最终同化于职场的繁文缛节和尔虞我诈,这真的是好结果吗?


现在,90后的真实想法也该被理解了。



当然,90后跳过槽之后也会明白,在漫长的人生里,换工作并不能一劳永逸。


豆瓣小组曾有一个《有人告诉我辞职之后的感觉怎么样吗》的帖子,里面关于年轻人辞职后心态的回复,其实没有臆想中那么轻松愉快。


辞职一时爽,但爽了一段时间后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为生计焦虑。


@东坡居士。:我会焦虑的原因是因为穷,现在工作也不好找,受过前面的教训后,以后辞职要么有可以应付半年生活的存款,要么就是找好下家再辞职


@拉客禿鷲:前3个月爽歪歪,过了3个月因为找工作家里暗暗催略心烦,过了6个月就是明面上催加上自己也开始焦虑了


身边这样真实的例子也不少:痛下决心辞职后,一开始觉得海阔天空好不滋润,可是终归还是要为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而感到焦虑,甚至会因为焦虑过度,找工作匆匆忙忙不甚仔细,结果还是走上了以前工作的老路。


求职、离职、再求职,每一步都是成年人为自己的生活做出的选择,个中滋味还是得自己品尝。



跳槽这件事最理想的应该是,它能帮助年轻人逐渐认识自己、认识职场,最终能找到适应和生存的方式,有价值地立足于这个社会中。


固然20岁出头的95后们觉得自己时间还长、跳槽成本很小,但也确实要把自己的生活和规划想清楚,别一次次只让任性占了上风。


如果只是拿跳槽当个发泄的出口,而非对自己有更深的认识和反思,那最终的结果可能就只是悟到一个真理:


“原来我不是不喜欢上一份工作,下一份、每一份工作我都不喜欢。身为人类,我就是不喜欢工作啊。”


可惜,换工作可以换掉坏心情,却换不掉生活中该付出的劳动,和要忍受的世俗嘈杂。跳槽可以用来反抗某种不如意的现实,却没法永远逃避一切现实。


如果想实现辞职就能幸福一生的梦想,还不如早点睡——反正梦里什么都有。



点击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