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最被我们忽视的中国美食宝藏

陈香香 Vista看天下



中华儿女对美食的热情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以前只知道中国菜的派系之多、口味之杂,足以撑起了一部又一部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纪录片;可万万没想到——


可怕的中国人,早饭都能做100多集。


是的,你没听错:100集,一集一种中国各地最有代表性的早餐(目前已经播出了5集


湖南长沙,当老板把用土罐煨制5小时的肉丝码子,一股脑浇在粉面上,再配上酸豆角、酸菜、榨菜和蒜蓉标配“嗦粉四件套,卧上一个荷包蛋……



贵州凯里,当配有秘制番茄酱的浓郁红酸汤泡着白净的米粉,端上六点就来排队的市民桌子,继续在砂锅里滋滋作响……



福建福安,当大爷掀开锅盖,弥漫的热气散去,露出馅料喷香流油、底部焦黄酥脆的水煎包……



广东汕头,讲究品质的老板用最新鲜的食材炖出一锅猪血汤,既能暖胃填饱肚皮又有食疗功效,一碗下肚顿觉舒畅……



但凡看了最近大火的美食纪录片《早餐中国》的观众,都会按捺不住自己点外卖的手和汹涌的口水。


这档由美食家沈宏非和陈晓卿担任总顾问的新片,和以往动辄四五十分钟的美食轰炸不一样,每集只有五分钟。


对观众而言,这恰好是能在紧张快节奏的学习工作中,抽出片刻闲暇来下饭助食的时间;也以极快速的剪辑和轻松愉悦的节奏,浓缩了早餐店老板们为了街坊四邻的美好清晨,花费的长达一天的准备。


《早餐中国》里的早餐店,就像我们儿时在市井小巷里见过的那样——


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可洋溢的全是人情味。


装潢没有什么精致的桌椅、性冷淡的装饰画,摆在食客面前的不是咖啡贝果,而是重油重辣的米粉,炸得香脆的油条;



老板更不是什么俊男美女,可隔着800米远,他们就能准确地向老客人发射热情信号:“来了啊,跟昨天一样吗?并在三秒钟内,根据脸判断出你的豆浆加不加糖、热干面撒不撒葱、豆腐脑放不放香菜。



如今网络上流行的早餐,则显得更“精致”一些。


随手打开一个网红vlog,你看到的场面都是这样的:已经在被窝里画好全妆的博主,推开趴在枕头上的猫,走向窗明几净的西式厨房,把牛油果和三文鱼抹在全麦面包上,佐以一杯泡着蓝莓的酸奶。


西式brunch看着精美,却让多少中国人看了胃疼发作:“这么生冷的东西,真的吃不惯



再比如前段时间红遍网络的一位“爱心早餐妈妈”,每天早起好几个小时,只为了给上学的女儿准备一顿精美的早餐。


母爱之伟大闻者感动,但看完她费尽心思的作品,却让很多观众傻了眼:几朵仅仅是焯了水的西蓝花,配上生黄瓜片和胡萝卜丝摆出的图案。


好看是好看,可是食物本尊的吸引力却荡然无存。



一小时摆盘,半小时拍照发朋友圈,可这点儿东西吃完顶多撑到九点就饿了吧。被网友吐槽:“早早的起来就给我吃这个?那我还是不起了!”


反过来看看《早餐中国》,里面的镜头不是冒着油光和热气的长沙猪油渣烧麦 ↓↓↓



就是炸到金黄酥脆的油条,浸泡在调有黄豆、花生、麻叶的喷香油茶里的西安回民街特色小吃麻花油茶 ↓↓↓



虽然经常有营养专家嫌弃中式早饭过于重口味,但比起性冷淡风的健康brunch,喜欢滚烫的热食,喜欢碳水的快乐,最好带点儿汤汤水水,这才是中式早餐的独特魅力啊。


尤其是看着一位位“就好这一口的老客人,每天起一大早守在从小吃到大的老店门口,亦或是几十年都会出现在同一个位置的流动煎包摊子边。



等到美食出锅,每个人都不在乎吃相,而是在这熙熙攘攘充满烟火气的小店里都吃的酣畅淋漓,自在随意。


那时候,你就会觉得人间烟火扑面而来,再多的矫情和装逼都会掉在地上。



这是活在每个中国人回忆里的饕餮,可在车水马龙的大都市,却显得尤为稀缺。


这不,在第一集肉丝米粉里,有一条来自长沙伢子的弹幕


“看到这满满一盆的长沙酸豆角,我在上海哭了。”



是呀,正如一句老话所说——


喜欢一个城市的理由,从早餐的味道开始。


我们都知道中餐分八大派系,细分下来更是不胜枚举,其中最能代表平民百姓喜欢的家乡味道,当属早餐了。


那些熟悉的味道,开启的是方圆三四个小区居民一天的幸福感。“不吃,一整日心里都欠的很。



很多外地人去川渝旅游,都专门不找带早餐的酒店,他们更愿意去巷子里的苍蝇馆子找一家当地人排队的小面。


比起吃着千篇一律的早餐自助,这满满红油的碱水面才是真正属于这里的味道。


更别提独自漂泊在外的游子,就算在北上广吃到了号称“XX小吃”的早餐店,可很多细节也是模仿不来的


比如,潮汕人猪血汤里会加进的种种蔬菜,别说在外地吃到了,北方人连名字都很少听过 ↓↓↓



再比如,一个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在北京街头吃到默认放了香菜的煎饼,那简直想掀桌好嘛。



如果说以前的美食纪录片只是让人馋,那么看到《早餐中国》里食客们在一家家不起眼的家乡小店大快朵颐的样子,都市年轻人可是真真实实地落下了泪。



毕竟吃不到家乡的味道是一方面——


对更多的年轻人而言,连正经八百地吃早饭都得是上次过年回家的事儿了。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网曾对中国10大城市的白领进行早餐大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白领早餐进食时间不足10分钟,其中70%的人早餐营养不达标,甚至有8%的白领仅靠一杯咖啡了事。


虽然从小妈妈就告诉我们,不吃早饭=找死(误)……


也早有科学证实,不吃早餐往往与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果时间允许,早餐时间要持续20到30分钟。



年轻人不是不知道早餐有多重要,大家都明白哪怕早起半个小时,精神面貌上的改变都是立竿见影的。


但对于习惯晚睡的当代青年而言,吃一顿营养而丰富的早餐,可远远不比多睡10分钟重要。



还真不全怪大家懒,而是生活把我们一个个逼成了“早餐匆忙、午餐凑合、晚餐豪放”的亚健康体质。


光顾不上吃早饭的996程序员在办公室晕倒的新闻,都发生无数次了。



对于大多数学生党和都市白领而言,自己做是万万不可能的;而正经的去像《早餐中国》里的那种小店吃一碗面吧,更是难上加难。


毕竟争分夺秒的通勤里,可不是人人都能像武汉人一样边走路边过早、边在飞起来的521路公交上挤着边过早。


多在面馆等五分钟,月底因为迟到扣的工资都能让你心头滴血。


图文无关


结果,只能花一周的时间尝遍了小区门口便利店的冷食和包子,或者随便在路上遇到什么鸡蛋灌饼、煎饼果子之类的就凑合着买一点儿。



别看说起来种类不少,可真当几年如一日地在同一条通勤路上奔波,俩饭团就要十好几块、还没时间让店员帮忙热一热的时候,就别提多想念家乡早饭的味道和物价了。



种类单调不说,更惨的是,还得在上地铁之前就配着北京冬天的冷风、春天的沙尘暴赶紧吞下肚。


不然像这位小伙手里的包子和油条上了早高峰的地铁,不用两分钟就挤成饼了。



这还是能吃上的,更多都市人遇到的是“无处买早饭”的困境。因为这些充满市井气的早餐店,很多时候也是与整洁的城市规划相悖的。


被生活逼得饥肠辘辘的我们,或许也只能像微博热评说的那样:


“每天早晨看一集《早餐中国》,假装自己吃早饭了。”


还真别说,应了#没有一个面包能活到#的定律,小编已经听着小男孩嗦粉的声音,把刚刚为明天早餐买的面包塞进肚了。






· END ·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

就告诉大家你“在看”吧◢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