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届迷惑弹幕大赛,这些老剧赢了

陈香香 Vista看天下 2019-12-27


如今判断一部剧死忠粉多不多,主要看俩指标——

表情包够不够多?
弹幕够不够有才?


从养活了无数弹幕学家的老剧《还珠格格》《家有儿女》《亮剑》《甄嬛传》,到最近火起来的新剧《庆余年》,都在网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群众智慧的狂欢。

有些神弹幕,能给评分加一颗星

《庆余年》里,当张若昀饰演的男主角范闲,第一次见到陈道明饰演的庆帝。本是父子相见的重要情节,却被一位网友发现了问题:

“你不是穿越的吗,怎么不认识陈道明?”


见到这条弹幕,无数人先是对其沙雕程度冒出一头问号,然后陷入“你说的好像也有点意思”的沉思。

而这还是《庆余年》弹幕迷惑大赏里的入门级选手。

每次外挂大人物登场,弹幕就开始刷:“儿子,看,这是娘为你打下来的爹”;

每当有陈萍萍和范建同框的时候,弹幕就开始焦虑:“像极了高考选专业时候,爸妈意见不同起了争执”;


而每当片头曲响起的时候,MV就变成了大型改名现场——

“下面请收看《范闲之母亲暗恋者联盟》《庆余年之继承者们》《四爹一叔捧范闲》《范闲母亲与五个男人不可告人的秘密》《拼爹时代》《50看6集》”等等。

就这样,《庆余年》成功在《亮剑》和《甄嬛传》之后,坐上了“弹幕界三大天王”宝座。


很多观众甚至发出了“我给《庆余年》打八分,其中一分给弹幕”的感慨。

还是一个天真网友的疑问“为什么弹幕都在说郭麒麟是郭德纲的儿子,这个梗是怎么来的?”让狂欢中的网友停下来,认真思考了一会儿:

……那指定是于谦造的谣啊。


如此盛况毫不意外,毕竟没人能否认:弹幕可是这届中国年轻人玩得最溜的行为艺术。

自打这个2008年由日本网站niconico发明的小把戏传入中国,弹幕就成了填补网友剩余注意力的最佳之选。

王一博已经看透了一切

当无数网友的火眼金睛聚焦到同一块小小的屏幕,你永远不知道世界另一端的陌生人,会在哪个瞬间发现华点——

有人在《宝莲灯》里心灰意冷的沉香喊“我到底要怎样才能打败我舅舅?”时, 用弹幕隔空指导“你正月里剃个头试试”;

也有人通过《黑社会2》一闪而过的镜头,就能发现古天乐的胳肢窝竟然是白的 ↓↓↓



耳濡目染中,但凡在ABCDEF站里泡上半小时,你就会不自觉地变身弹幕十级学者,并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21世纪互联网上的特有工种——

人形民政局,指专门在一对CP出现时发“囍”字刷屏的弹幕;

高能预警机,指恨不得从史前一万年就开始“高能预警”的贴心小帮手;

还有可以回答一切陌生网友“视频的背景音乐是什么”问题的听歌识BGM器,虽然八成都是“BGM爱的自杀,再问供养”。

还有肉眼身高测量仪

有些人追剧,全靠弹幕死撑

这届网友对弹幕的依赖,又在追剧的时候表现得最为明显。

虽然经常也有一些剧透的、撕逼的、KY的弹幕,让人陷入“打开弹幕——关掉弹幕——打开弹幕”的死循环后,喊一句“关弹幕保平安”;

但架不住,热爱“即时反馈”的体验又是中国人的传统。


自古以来,老祖宗们就喜欢成群结队地听戏文听说书,三俩人成群在台下闲谈高歌。


这导致90后就算是独自家里蹲看剧的时候,也不能少了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热火朝天地抖机灵。


毕竟比起看剧时拉到最下面、或者切到微信朋友圈发个长篇大论的评论,不超过十个字的弹幕总能更细微、更精准地表达出观众在某一特定瞬间的情感共鸣。

这导致每个爱追剧的人,都记得一些名留互联网的“神级弹幕”,甚至有的剧还因为弹幕进一步出了圈,从剧粉到路人都能被它沙雕到的那种。

比如《白色巨塔》男主角说“我还能活多久的时候”,飘过一个上帝视角的弹幕说“大概半集”;

当《未闻花名》里芽衣子哭着说出一溜名字,悲伤气氛刚刚达到顶点的时候,抓准机会跟一句“给您拜年了”。

……那一刻仿佛春晚上播报新春贺词的小尼附体 ↓↓↓


再比如每次看剧遇到有说悄悄话的情节,三秒内绝对有弹幕到场:“有什么是我们VIP不能听的吗?”

要我猜,可能是念了一段广告吧。

梗玩着玩着,网友也不满足于“刷存在感”了,而是真的把自己的智慧一个弹幕、一个弹幕地传递下去。


正如一句老话所说:“弹幕就像老干妈”。


虽然影视作品有自己的故事线、人物形象、情景结构、故事内涵,但弹幕最神奇的地方在于,网友们一顿操作就能把它变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陈情令》本来是个好好的爱情(?)故事,可当魏无羡抓住了蓝忘机的手,弹幕一句“老婴抓小机”立刻变成儿童益智片;

在《甄嬛传》沈眉庄去世的片段悲情的不得了,你本来哭得稀里哗啦的时候,弹幕一句“后面宫女在打哈欠”立刻让人笑出声。

然后悲情的BGM唱起“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又有专业空耳艺术家们把歌词手打成“新添小火炉,涮涮金针菇”,化身一部美食纪录片;

连《大宅门》里卷起的铺盖,都能让人想起堆在你家角落落灰的瑜伽垫,一定是刚刚被美丽芭蕾折磨过的姐妹发的弹幕吧 ↓↓↓


当然,弹幕爱好者最喜欢干的,还是把任何主题的片子都变成“网络老娘舅”,专门把字体换成护眼色帮男主角带“绿帽子”。

被贴心的网友“友情提示”过的角色,包括但不限于《甄嬛传》里的雍正,(一集大概100次吧),只要是泓曕和灵犀见雍正的镜头,弹幕就飘过一片“快叫四大爷”。

沈眉庄和温实初擦枪走火怀了孕,设计去御花园偶遇雍正时被问“大白天在找什么”,弹幕插了句“来给孩子找个后爹”,真·宫中从未有过这样的绿事。


老《三国演义》里的吕布也是被玩坏的一个。

最惨的是,当张光北老师去演了《亮剑》,每当自己的“官配”李云龙和赵刚谈笑风生,他饰演的楚云飞又会被带上绿帽子。


就这样,弹幕经常能达到一种“开了和不开就是两种视频”的效果。

很多人选下饭剧的时候,甚至习惯了先不开弹幕看一遍,再开着弹幕看一遍,就当吃俩菜了。

谁是影视剧里的“弹幕之王”?

眼神贼好、脑洞贼大的“当代列文虎克”们不仅拥有把恐怖片变成搞笑片,把烂片变成喜剧片的魔力。

那些碎片化的吐槽、灵机一动的段子,还能通过屏幕上方划过的几行字一直传承延续而历久弥新下去。

不信你看,越是经典的影视作品,越是汇集了全中国最有智慧的一群网友,弹幕里的信息含量也越是丰富。

连皇宫里水缸品牌都被发现了?

每当你担心“现在的年轻人一定不屑于看这些老家伙了吧”的时候,打开弹幕才发现——

原来有那么多从老剧中才能获得安全感的人,N刷已经背的滚瓜烂熟的片儿,就为了回去发个弹幕。

当然,大家可不是空着手去的。

弹幕总能带着2019年最流行的段子,去二十年前的老剧里寻找草蛇灰线。

有人发现《甄嬛传》里张廷玉大人长得像话梅、太妃长得像蔡国庆,张全蛋穿越去了《还珠格格》里演大臣 ↓↓↓


有人因为毛戈平的化妆视频,重刷《武则天》里娘娘们的扮相,还帮刘晓庆老师在线支招 ↓↓↓


而说到弹幕最精彩的电视剧,谁都不敢忘了这几年动不动就因为弹幕学家上热搜的《甄嬛传》。


别担心,如今人们津津乐道的,早已不再是“臣妾做不到啊”“贱人就是矫情”那些老掉牙的古早梗了。

因为“甄学家”们已经把剧情倒背如流到了可以给新观众当导游的地步——

“各位旅客注意了,三秒后就是清宫标志性景点‘臣妾做不到’”、

“千万别错过下一集,国家级5A景区‘翠嘴,打烂她的果’”。


甄嬛传唯一吻戏,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只要镜头转到安陵容住的延禧宫,就有弹幕化身动物园管理员提醒“文明赏鸟,安静聆听,请勿投食”。

连安小鸟被下毒嗓子哑了,皇后说怕她以后再也唱不了歌了,弹幕都热情地支招“她还可以去唱摇滚啊”。 


在这些老剧的弹幕里,你看不到撕逼,更没有无意义的水屏,用网友的话说“那个幽默程度真的可以出书,建议中国的脱口秀节目都去取经”


想起这部电视剧,很多人的第一反应甚至不是剧情多紧凑,主角演技有多炸裂,而是那些与剧情恰到好处地结合、还提供了信息增量的弹幕,与剧里最具代表性的梗。

《甄嬛传》的“粉色娇嫩,你如今几岁了”,《风云》里的“三分归元气,七分靠打拼”  ↓↓↓


《回家的诱惑》里男主一张口就飘过的“人生导师洪世贤”,《家有儿女》里刘星的“蚂蚁花被”,都是名留中国电视剧历史的神梗了。


表面上弹幕学家比编剧还有才,但这又何尝不是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老剧的生命力。

弹幕与剧情相互加成着,一些经典的老剧因为“新发现”焕发出了全然不同的光彩,那行小字也成了观众与神剧交流的传送带。

因为只有在发弹幕的时候,现实中社恐到了极点的年轻人们才能坦然地说出那句“只要在一部剧里发弹幕,我们就是兄弟姐妹了。”

以至于B站因为版权到期下架《亮剑》的那天,多少弹幕学家都哭着喊着要给网站寄刀片:

“你还我几万条弹幕来”、“没有弹幕的李云龙,还他娘的有什么意思?”

团长,我要新垣结衣

最后,你看过最精彩的弹幕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认亲啦。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被弹幕戳中过笑点的,
点个“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