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找了个家境一般的男朋友,闺蜜骂我恋爱脑”

指听 Vista看天下 2021-05-10

现在互联网上对女性的“最高评价”是什么?


我觉得是那句——不要爱情,一心搞钱。


先是女明星的“女王言论”,隔三岔五就被翻出来夸一通;


再有在感情上受到挫折的普通人,动辄就会遭遇“恋爱脑活该被渣”的指控。



世道不同了,情感关系中的犹豫、纠结,已经丝毫不被容忍。


当代网友仿佛人均灭绝师太,不仅自己心如止水,也要求别人断情绝爱。


为爱情义无反顾这种事情,在如今的网络语境下更像是一种耻辱;


如果被人说是“恋爱脑”,严重程度简直堪比让人指着鼻子骂。


01

怎样才不会被骂“恋爱脑”?


什么才算是恋爱脑?

是那个三句话不离男朋友,一吵架就要死要活的同事?

还是喊着“不谈恋爱不行”,每段恋情都把自己伤到遍体鳞伤,但下一段感情又一头扎进去的大学室友?

从常规定义来说,“恋爱脑”通常指的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爱情上的人,一谈恋爱心里就装不下其他事。

往往还伴随着付出型人格、为另一半自我牺牲等特征——确实不招人待见。


但另一方面,这也是个非常微妙的指责。

就拿“爱聊男朋友”这点来说,你需要充分了解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才能判断她究竟真的是恋爱大过天,还是只不过没什么其他的爱好。

人的价值序列是隐晦而复杂的,往往深受纷乱的时机和现实影响。

远不是靠“输入现象—输出结果”就能判断的东西。

当然,现在用这个词骂人,根本用不着管那么多。

只要在感情中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其他人的想象,就有可能遭遇所谓被爱情冲昏头脑的评判。

漂亮女生找了一个其貌不扬的男朋友,被吐槽“仿佛让人下了蛊”;

有人明明在毕业后综合考量了未来的发展,决定去另一半在的城市工作,也会被说成是“在爱情里只会付出的傻子”。

我们好像格外热衷于给他人做情感导师。

不仅凭借蛛丝马迹就判断出“她找的这个人不行”,还能干脆利落地把人家的选择概括成为爱情消耗自己。

吴倩在事业上升期隐婚生子,被说是“不幸福的样子都写在脸上了”;


林依晨在采访中里提到自己为了怀孕什么办法都试了,马上被人脑补出了“上赶着把人生价值寄托在老公身上”的剧情。


前几天陈乔恩还被粉丝质问男友什么时候求婚,当然她也没客气,直接怼了回去。

这点我倒是挺支持她的——人家一个有钱又有阅历的中年女明星,要被年轻小女孩说教怎样才能“不做恋爱脑”,场景属实是有点魔幻。


不过再魔幻也超不过张雨绮,这几年以来,她的风评在“恋爱脑”和“独立女性”这两个标签之间反复横跳。

跟袁巴元闪婚时是恋爱脑,吵架时直接动刀子,又变成了“敢爱敢恨”。


我好像有点看明白了,对于那些被冠上“恋爱脑”标签的人来说,什么性格啊价值观啊都不太重要。

真正的决定性因素其实就一点——看你在这段感情中,有没有吃亏。

能占据上风就是大女主,“吃亏”了就是恋爱脑。

当然,这个吃亏不吃亏,还是由旁观者说了算的。

陈乔恩自从在综艺里找了那个男朋友,就一直被说“被爱情蒙住了心智”。

理由是这个男的没钱没名气,姿态居然还摆的那么高。

就连被网友骂了,也要女方出来辩解和力挺。

“何必为这么个人劳心劳力,自己过得不开心吗?”

“谈恋爱不能消耗自己”,的确是很符合现在所谓势均力敌的爱情观了。

但听着听着,总觉得哪里变了味。


就像这几年特别流行用“扶贫”来形容婚姻关系,收入水平有差距叫“经济扶贫”,长相条件有差距叫“颜值扶贫”。

唯一能被舆论接受的,要么是在情感关系中占据支配地位,要么就是绝对理性、等价交换的情感关系。

只不过以前的“等价交换”还是仅仅局限于客观条件的比对,现在连情感价值也要拿出来衡量。

“谁动心谁就输了”已经成为当代人的恋爱指南——

无论是感情、金钱、时间,只要看起来比对方多付出了一丁点,就可能遭遇“恋爱脑”的指责。

02
“爱情算个屁?我只想搞钱”

那么,恋爱脑的反面模范是什么?

在近几年的公众人物里扒拉了半天,只能想到一个毛晓彤。

当年毛晓彤深夜发现陈翔出轨,当场分手收拾东西搬家,可谓是干净利落;

前段时间又用一段录音,把再次作妖的陈翔“锤”在了公众面前。


从情感上讲,我也喜欢这样的女生:理智、懂得自保、情绪控制能力极强。


可贵的是她及时止损的意志力,这跟对面站的是渣男还是别的什么,其实没什么关系。


她能勇敢的离开变了味的爱情,也同样有勇气远离只想从她身上捞一笔的父亲,有勇气拒绝不喜欢的工作。


但现在大家说起这件事,似乎也只剩下了“爱情算什么,就是要像姐姐这样去拼事业”——


就好像不要爱情之后,生活中的其他难题就都迎刃而解了一样。


杨超越在节目里说“男朋友随时可以找”,被赞是人间清醒;




杨丞琳跟着说了句真爱难寻,听起来就让人想竖起“恋爱脑雷达”。

原本爱情这件事情对每个人的意义都是不同的,但在如今的舆论场上却在形成一种合力——

承认自己陷入爱情困境是羞耻的,甚至承认自己渴望爱情,或者说在一段感情中付出了真心,都仿佛变成了弱者。

我最近在想,这种趋势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只有那些喊着“不要爱情”“不要男人”的形象,才能够得到“女王范”“大女主”的评价。


10年前在电影院里看《失恋33天》,那是我头一次看到有人详细讲述“遇到渣男怎么走出来”的故事。


女主角黄小仙拥有着“庞大的自尊心”,带着失恋也要做自己的洒脱劲儿。


但放在如今的标准里,她依然是个不折不扣的恋爱脑——

比如那段痛哭流涕的追车戏,跑得连刘海都掀开了,简直是教科书版的“没有你我就不能活”。


现在的女主角才不会让自己沦落到这步田地。

她们只会睥睨地瞟渣男一眼,然后以此为界实现自己的华丽转身。

然而现实中不是这样的,即使是离开一段不太好的感情,也不是下决心就可以的。

在某个地方情感节目里有一对上台调解的情侣,女生因为男朋友不认真工作、没有上进心,决定分手。

男方上节目来挽留,而女生明明在最后的揭晓环节已经离开,可又在台下被追了回来。

在后面的采访中,她说跟对方从学生时代一路走来,“感情很深”,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

在取舍和选择的过程中,犹豫、痛苦、软弱,都是人性中不可抹杀的一部分。

甚至我们可以说,在感情中“快刀斩乱麻”是非常难得的能力——

一种会受到性格、眼界、所处环境、现实条件等多方面影响的能力。

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拥有爱情和陪伴是合理的,产生犹豫、困惑也是正常的。


而在对恋爱脑的指控中,她们都成为了“不值得被同情的人”。


03

说她们恋爱脑,然后呢?

回归个人层面,每个人当然都有选择不恋爱的自由。

但用“恋爱脑”涵盖感情中的所有情绪波动,并将其总结为一个人过得惨的根本原因,那是另外一回事。

有很多人在论证“恋爱真的耽误搞钱”的时候,会提到《麦瑟尔夫人》的例子。

就好像只要摆出“不要爱情”的姿态,就能马上实现人生腾飞。

但麦瑟尔夫人也不是什么资质平平的普通人,她那出色的脱口秀才华,在第一次酒醉上台时就已经展露无遗;


她的事业发展也并非一离婚就逆风起飞,而是经历了很多次的自我怀疑和不断调整。

可对于更多普通人来说,人生的困境并非是一句“恋爱脑”就可以概括的。

很多被认为是软弱的行为,或许已经是生活的较优解。


有年轻网友曾抱怨自己生活在小县城的姑姑“恋爱脑”:

“姑父天天晚上出去应酬,回家只会发脾气。我要是嫁了这样的人,早就跟他离婚了!”

但作为一个学历不高、收入也不多的中年女性来说,日常支出、养育孩子的费用,都是横在面前难以跨越的障碍;

相比之下,拥有甩手掌柜型的丈夫,似乎也让人可以忍受的。


某个40几岁的姐姐,自己开网店做小生意,赚钱能力也还不错;

老公的工资不到她的五分之一,平时家务也不怎么做。

这在网上妥妥要被骂成“恋爱脑”了,但倒觉得自己这段婚姻还不错;

身边同龄的朋友在离婚后,多半会陷入流言蜚语和莫名其妙的相亲中——一个不算好但也没有太差的丈夫,至少让生活避免了很多麻烦。

人生中的困难并非都是两性关系带来的,甚至绝大多数都不是。

所谓的“恋爱脑”很多时候只是结果,而非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

有勇气放弃一段关系的人,是值得钦佩的。

但把那些没有走出困境的原因,都归结为当事人“内心不够强大”,也在将一群人剔除出被帮助、被理解的范围之外。

如今我们把“不要爱情”的口号喊的越大声,恰恰也是在赋予爱情一种它承受不起的沉重内涵。

对感情的容忍度实在太低了——低到它必须要完美无缺,才能被允许存在。

甚至在越来越苛刻的审视中,所谓恋爱脑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就连“老公让女同事坐了副驾驶”都能引来一片劝分的应和,不分手就是“活该被渣”。

但原本没必要这样的。

周迅谈过很多次恋爱,也感受过很多次爱情中的伤痛。

但她每次都还会再次投入到下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中,并直言自己“不想改”。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现成的正确答案,人性的软弱和模糊也不会因为舆论的否定而自动消失。

更没必要一边赞颂言情剧中虚假的爱情,一边对真实世界的感情投去如此苛刻的眼神。

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婚姻、感情从来都不是生活的唯一维度。

在做出那些看似“恋爱脑”的决定之时,还有更多的砝码被放在她们心中衡量“值不值得”的天平之上。


感谢你读到这里,记得把Vista看天下“设为星标”,多多点赞、在看、转发,明天还有更精彩的文章。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人生的选择无法靠标签定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