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大城市待久了,通勤一小时我都谢天谢地”

木兆子 Vista看天下 2021-05-14
最近,网友们关于“通勤到底能有多长”的幽默段子创作,又出神入化到了新境界:

有人说,在大城市待久了,对时空和距离的认知都扭曲了。

比如北京,每个在这里生活过的人,都拥有重塑时空的权利。

在四线老家念中学的时候,“遥远”是步行长达一公里的学路程。

在北京待了几年之后,重走当年路,突然发现原来学校就在家门口。

“一公里,难道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路过的脚程吗?”


兴高采烈地告诉同学“新公司到家只要四十分钟”,并清楚感知到她投来的深深怜悯时,小李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妈妈一直认为公司离家两公里就算恐怖事件了,导致她至今没敢告诉妈自己住哪。


在北京,上高速是出门的起点,打车到机场的起步价是100块钱。

有一次出差去外地,从机场到酒店花了人民币30元,想当场给这座城市和出租车司机献花。

假期做旅游攻略的时候也不停被震撼:

“什么,高铁站离市中心这么近?”“从酒店去每个景点都不超过半小时?!”

Hello?难道这就是都市生活?

要知道,在北京,想要参观这里的“名胜古迹”,比如故宫。需要从自己住的五环甚至五环外,坐上至少两小时的地铁。


小李想起少不更事时来北京玩,租了一个民宿。房子简介写着近地铁站,她寻思着挺不错。

结果到了发现距离地铁站步行3公里。住了两天,就没忍住退房了。

现在回想这件事:害,3公里可不是近地铁站嘛。在北京,方圆5公里内有地铁站就是交通便利啊。

“2公里,那相当于我家楼下的概念;3公里,可能就是遛弯的范围。”

“10公里对于阿拉北京人,是通勤距离起征点。”


于是她的脚力和对距离的判断渐渐异于常人:

要去一个地方,一看地图2公里,想都不用想,当然是走过去啊

3公里的话可能才考虑考虑骑车。

打车半小时能到的地方,她觉得简直就是家门口好不好。

“怪不得有人说,北京其实是个虫洞。经过它洗礼的人,对时空都会有焕然一新的认识。

来自博主@MademoiselleCherie-Luna

从通勤来说,单程一小时起步基本不在话下。

有人公司在西二旗,家住亮马桥。视觉效果上是横跨北京城东西两边,看似凄凉。

实际上大部分路程只穿越了一条10号线,属于基础难度。

虽然坐地铁时间久,但是只需要换乘一次呀!


毕竟有人公司在望京,家住五棵松。


我相信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也不忍心横跨世界的东北角和西南角。

但是北京可以。


作为北京最大外来人口聚居地,回龙观。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小区里住了来自多远距离内的打工人。

有位朋友每天坐地铁从回龙观到国贸上班。

怎么说,一天在工位上100%电量模式工作的时间可能是四小时。在这之外的时间,竟要在地铁上和汹涌的人潮互相折磨三小时

每天清晨的回龙观地铁站,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人群像包子一样膨胀。不知道在哪个时刻,就会轻易地被挤出车厢入口。


这种情况下,猝死在工位上的概率都减小了:“如果我哪天咽气了,一定是被这该死的通勤逼死的。”

不止社畜们,另一个超大的通勤受害者群体,是大学生。

从海淀黄庄到国贸,从中关村到望京,每周线下实习的那几天,总要给自己做上一段时间的心理建设。

地铁上坐得腿都麻了,明天的小测也复习得差不多了,抬眼一看,该换下一条线了。

这种时候小林往往会想起《武林外传》里的那句话。

“地铁是否有尽头,时间是否有长短?我的上一站在何处消失,目的地又在何处停止?我是选择了这份实习,还是选择了这条地铁?


此外,由于北京的通勤目的地不均匀地分散于西北旺、西二旗、望京、大望路、亦庄,常常出现情侣合住,只能迁就一方,甚至双方都不迁就的状况。

男方在北五环当程序员,女方在大望路做新媒体,把房买在丰台,每天的通勤路线加起来可以绕北京城大半个圈。


不仅要按时到岗,还要晚上加班。两人早出晚归,一天中可能只有睡着的时间能短暂重合。

本来灵魂就难以共振,这下物理距离都直接省了。我看最熟悉的陌生人讲的就是北京合住情侣。


住丰台、昌平也就罢了,至少还属于城里的范畴。

住在通州和亦庄的,那真就是每天进城务工了。

上班路上从荒芜的郊区一路开进都市中心,隔着地铁觉得把这一生的风景都看尽了

感觉自己像当年负箧曳屣的宋濂。

可求学还有毕业的时候,这是一毕业就跑起了没有尽头的越野马拉松。


回过头来,发现住在通州还算好的。

从廊坊、天津到北京的高铁上,每天早晨都有一批人在经历日常通勤。


他们中有人要六点起床,坐半小时高铁,再换上至少两条地铁线,最后可能还要骑上一段共享单车,才能在十点之前坐上工位。

长达三小时的通勤线路,日日往返。

这样的人不是少数,而是成规模的:晚上11点,搜索次日从廊坊到北京的火车票,早上的车次基本都处于售罄状态。


日常上班难,难道北京人休闲娱乐就不费劲吗?

如果住在海淀,那周围几乎就是美食和娱乐场所的荒漠。毕竟这里的特产是海淀黄庄密卷。

周末想出去玩,就得坐上一两个小时的地铁去三里屯或大望路,在那里感受平日嗅不到的时尚气息。


小黄至今都记得上学的时候被朋友心血来潮拉着一起去红砖美术馆,从中关村到崔各庄,换乘了两三次地铁,地铁站内外走了四公里路。

可能是她第一次真正见识北京地理意义上的宏大。

从那时她就知道,和艺术的缘份,也就止步于此了。



有一次室友约了一个面试,HR说:“你们学校应该离这边挺近的,都在海淀嘛。”

室友回头地图一搜,确实都在海淀,就是隔了十一公里嘛


去城内其他地方处理工作,稍微跨两个区,打车就得一小时以上。

从京到沪的飞行时间,可能都没有堵在路上睡觉的时间长。

要是停留两三天都能坚持不订酒店,只能说,没必要认床到这个程度。


朋友聚会,一个住在海淀,一个住在望京,地点折中定在西单。聚了两次,大家就默认降级成网友关系了。

这不是出门,这是远征。

“我为什么要把我美好的周末,用来重走革命道路。”


多人局就更难约了,时间定在下午五点,七点大家可能刚刚从四面八方赶来。

九点有人被call回去加班,兴致一下跌落,人群匆匆散去。

于是慢慢厌倦了每次出门前深呼吸做心理建设的环节。每到周末,只想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摘掉社交的触角。

北京实在太大了,大得容不下一份简单的友情。

来自博主@一棵树的漂流

友情倒是其次的,这里区与区之间的距离,甚至能抹杀一份爱情。

如果两人一个住通州,一个住海淀。那必定是毫无争议的异地恋。

周末下定决心见一面,比七夕的牛郎织女还辛苦。

牛郎织女还有鹊桥,生活在21世纪现代文明的男女却不能从拥堵的高架上起飞。

在同一个城市,过一种异地恋的生活。


对于每一个生活在北京的人,出行距离,都是一本写不完的书。

从海淀到朝阳,从昌平到国贸,地铁图上每一个站点,都是长途跋涉的勋章。


有时候看到其他朋友的生活,很难不怀疑:

北京不会真的是个虫洞吧?

在这个巨大城市穿行的我们,俨然已经进化为徒步的神,和时间的守门人。


感谢你读到这里,记得把Vista看天下“设为星标”,多多点赞、在看、转发,明天还有更精彩的文章。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北京也太太太大了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