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你朋友圈里的社畜,都在学街舞?

李放鹿 Vista看天下 2021-09-25

一天早晨,已经从小周变成老周的老周在星期六中午十二点醒来,突然发现自己有了动一动的冲动。

正当妻子以为他是想办张健身卡的时候,老周拿起手机,购买了一堂5000块的击剑培训课。

对此老周理由充分:健身房太无聊了,我肯定坚持不下去,但击剑是能有真爱的。

以前一说要健身,标配就是全套运动装备、一眼望去各类器材应有尽有的健身房大厅,和一张极大概率只会使用一次的会员年卡。

而如今,朋友圈里像老周一样的人越来越多,规规矩矩去健身房的人越来越少。

他们看重“有趣”更甚于健身目的,从大而全的健身房,流向了小而精的街舞班、攀岩馆、拳击馆、击剑馆。

01
“我不是去健身,
是去合法打人”

前两年健身房遍地开花的时候,“健身”二字是最让社畜又爱又恨的东西。

爱是因为有生活的人都在晒它,显得健康、活力、有品质;

恨是因为,它真的又枯燥又痛苦,形成一种人人都道健身好,却没几个人坚持得了的尴尬局面。


27岁的木木就是这股健身泡沫的亲历者,她办过年卡,试过跳绳、跑步,还在家里买了一台动感单车。

无一例外,都是三分钟热度。

直到后来被同事拉着去了泰拳馆,第一次打靶的时候她还有点不好意思,但教练跟她说:“你就把我当你老板,踢我。”

木木瞬间就来劲了。


泰拳课比一般健身房还贵,但木木觉得特别值。

上班上得一身火气,回家拎着拳套就会往拳馆冲:“去打人泄火。”

那个让她把自己当成老板的教练,后来还在木木的拳套下扮演过半夜要改方案的甲方、一遇到事情就甩锅的同事、啥也不会只会当经理的产品经理,等。

对她来说,以往的运动方式,跑步跳操什么的,都只是单纯地折磨自己;而泰拳让她感受到了反击别人的快乐。

至于打拳的运动强度有多大、减重塑性效率有多高,反而成了这个过程里得来的意外收获。


带她入坑的那位同事,揍人的欲望没这么强烈,她一开始练拳是想要学习防身技巧。

“万一遇到危险,能打总是好的。”

看多了独居生活不安全的新闻,总觉得千防万防,最有用的还是武力值够强。

拳馆里抱着这种心态来的姑娘挺多,尽管大家都知道,在外面跟人动手的概率其实很小很小,但“练拳本身就给人安全感”


这种非典型的健身项目,在城市青年人群中越来越流行。

个子小胆子大的阿弈,每年雷打不动,冬天滑雪、夏日攀岩。

她运动的目的同样也不是通常认为的减肥、塑身,纯粹是因为上班用脑过度,一放假就想用用别的地方,协调一下。

阿弈不喜欢一直在重复的状态,而滑雪和攀岩恰恰都是需要不断学习新技巧的运动。

每学会了一个新动作,就是一份新的成就感;有时候第二天胳膊酸腿疼,都觉得真棒,身上又有一块肌肉调动起来了。



因为女朋友喜欢一档街舞综艺,Allen在她的带动下,报了一万多块钱的街舞培训班。

为此,两人戒掉了周末睡到大中午的习惯,每周六上午起床上课,下午回来再午睡。

“也没想练到技术多好的地步,就是觉得跳舞很酷。”

每当学会一个好看的动作,他们俩会给彼此录个小视频,发到社交平台上,收获一堆点赞。



这些项目的运动量,并不比泡在健身房里玩几小时机械小,毫无基础的人一开始入门,也时常会出现腰酸背痛、怎么还不结束的疲惫感。


但成就感也来得很快,从不得要领的菜鸡阶段到彻底入坑,也许就只需要一个瞬间:

第一次把一个动作做完整,或是第一次实战赢了,那种巨大的成就感跟跑步到终点不同,它意味着你完成了一件专业的、别人做不到的事,能让人很快上瘾。

跟传统健身方式比起来,这些项目,似乎没那么“难熬”。

02
现在流行“兴趣班式健身”

“健身”之所以与“自律”牢牢绑定,说白了,就是因为它实在不怎么有趣。

无论是自己在家跑步、跳绳,还是去健身房里练器械,想要坚持下来,都得靠极强的意志力。

那些传统健身项目大多十分枯燥,就像前文木木所说,“单纯地折磨自己。

去的人也大都有个明确的目的,比如要减重十斤、要练出腹肌。

一位朋友曾在备孕期疯狂跑步,为了宝宝健康一点,那真是一口银牙咬碎,让我想起当年为了高考练跑步练到哭的自己。



后来一有了孩子,立刻扔掉跑鞋,又回到了下班就瘫的生活状态。

他们并不是享受运动本身,而是为了某种目标逼着自己不得不运动。

相比之下,新兴流行的运动,却大都是兴趣先行,目的次之,快乐是即时就能享受到的。

木木练拳击,发泄情绪带来的满足感,远远超过一个月能瘦多少斤;

阿弈玩滑雪和攀岩,主要是想从脑力活动切换到体力活动的模式,和那种征服一条雪道的成就感;

Allen和他的女朋友以前也觉得都是帅哥辣妹才跳舞,但上了几节课就发现,很多学员其实没那么在乎身材。

“他们讲究力量,动作,瘦不是唯一标准。”就像他们分享到朋友圈的小视频,大家赞叹的也不是俩人身材多好,而是“这个动作好漂亮。”


跟以往大家对“健身”的印象比起来,他们选择的运动方式,倒更像是成年人兴趣班。

就好像是一边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一边就完成了运动一下、锻炼身体的附加目标。

也正是因为它们足够有趣,一个人尝到甜头,就很容易拉自己的好朋友一块儿入坑。

而一起玩的人越多,就越不容易腻了、烦了,坚持不下去。

同时,这些运动也多少有点展示生活品味的功效。

说实在的,对于打工人来说,运动本身就带着点“中产”的滤镜。

不管是以前流行的健身房办卡,还是现在火爆的兴趣班式健身,其实都不便宜。

年卡动辄几千、上万,报单项课程一般也要几百一节,就算是周末体验式的攀岩、射箭,一次也要100多元起步。


来源:@Bella爱旅行


说贵吧,又还没到骑马、高尔夫那么高不可攀的程度,属于社畜以上,中产未满的中间地带。

这样一笔钱花给健身房,也许就是是忍受枯燥、完成目标;

花到拳击、攀岩一类的小课上,就有了享受运动、即时满足的快感,甚至算得上是某种区别于他人的“才艺”。

03
比起苦哈哈的“锻炼”
他们更想“爽一把”

之前健身房掀起倒闭大潮的时候,网上很多人嘲讽,“健身卡就是智商税”,“年轻人已经放弃运动了”。

去健身房的人的确越来越少,根据统计,去年传统健身房倒闭率达到50%。

疫情固然是重要的诱因,但传统健身行业的衰落在疫情前就已有征兆。

并非大家都不爱运动了,相反,整个体育行业热度很高,尤其是击剑、攀岩、拳击、街舞、滑板这些非典型的运动项目


拿最出圈的街舞来说,目前,全国有超过5000家街舞工作室,每年报名街舞培训的学员累计有500万人次。(数据来源:舞蹈家协会街舞联盟)

就连看似小众的击剑,全国注册的各类俱乐部、培训中心等也早已有数百个,参与人数在2018年就超过了10万人。(数据来源:国家体育总局)

究其原因,“健身”市场其实一直都在,一坐就是八小时的打工人,“动一动”是永恒的需求。

只是传统的健身方式,在越来越细致的运动需求面前,愈发跟不上节奏。


另一个常见的误会是,这些看起来比较“小众”的运动,好像都是年轻人去图个新鲜热闹。

事实上,这些运动的爱好者或许并不在互联网“年轻人”的范畴里,而是这样一群人:

工作几年薄有积蓄,但年龄逼近三十,压力越来越大,颈椎和腰间盘咔咔作响,各项指标摇摇欲坠。

这样的人往往不是健身房小哥发传单的主要对象了——他们早已过了被“办理年卡立减500”忽悠得热血澎湃的年纪。

这大概也是他们运动兴趣大于目的的原因,年轻人忧心的腹肌焦虑,肥胖焦虑,在三十岁的烦躁和压力面前,都得往后稍稍。


被他们喜欢的运动,无论拳击还是街舞,都需要倾注全部的注意力。

要凝神听教练纠正动作,要跟对手发生对抗,或是要注意每个动作的节奏。

在健身房里一板一眼地撸铁不会有这种效果,没有对手、没有交流,人在机械地重复某个动作,就会忍不住胡思乱想。

年轻网友畅想的那种一边看电视、一边做运动也不行,这个年纪的人,平时想的事越多,就越需要一段什么也不用想的时间。

我有个隔三差五去冲浪的朋友,从来不指望这项运动能减肥塑身,每次去的时间也都不长。

他去的原因很简单,工作日每天都在加班,每天都在老板面前装孙子;

一到周末,就是不想看手机、不想打开电脑,就愿意去海里待那么几个小时。

在海浪中,他必须全神贯注,没有任何余力去思考下周的工作、没完成的KPI。

“只想浪的事,刺激一把,爽一把。”

爽完照片晒出去,收一波“生活好精彩”的彩虹屁,就收拾东西回家,继续憋屈着加班干活,去挣下一次冲浪的钱。





感谢你读到这里,记得把Vista看天下“设为星标”,多多点赞、在看、转发,明天还有更精彩的文章。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撸铁不如跳舞↓↓↓↓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