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次家长客座,看到孩子们的六个细节

2014-06-25 花生班茱洙妈妈 李跃儿芭学园

:芭学园花生班 茱洙妈妈


2014年5月26日,我到花生班客座,客座的主题是《信的旅行》。


我刚进花生班,大家都热情地叫茱洙妈妈好,我赶紧跟大家打招呼,第一次受到这么高的待遇,明星一样的感觉。茱洙放好水杯过来,带我匆匆参观一下。没吃早饭的孩子们在吃早饭。外屋,咔咔、贝壳、海宝、嘟嘟在堆积木。里屋,美琪、溪岩正在看书。小惠带着几个孩子绣花棚子,果果给我看了她绣的图案,很美,很复杂。



早饭后,学伟唱归位歌,带大家晨圈。优美、平静的歌声,享受其中。


晨圈后,孩子们补充水分,自由活动。


下一个环节是我的客座,老师们已经帮忙把材料放进了托盘里,并布置好了环境。前面一个小方桌、两侧各一长排是孩子们的小桌。歌声中小朋友入坐。等琳琳介绍后,我便开始了客座。先给大家介绍了客座的主题 《信的旅行》,然后问大家是否收到过信?小朋友们非常认真肯定地回答:“收到过。”


随后,唱了一首儿歌《信的旅行》,边唱边给孩子们看了内容对应的图片。唱完后,琳琳问大家有没有听过故事?小朋友们特别踊跃举手,我都一一邀请小朋友介绍,答案无一例外是《乌鸦面包店》。(乌鸦面包店是今年戏剧节花生班家长们演出的剧目,孩子们跟着爸爸妈妈排练了近两个月,这个故事已经深入内心了)


我也趁机给孩子们讲了一个《信的旅行》的故事,故事中的小朋友想妈妈了,给她妈妈写了一封信,画了一幅画,下雨了,小草发芽了。他在家想妈妈了。边讲边演示了写信、装信、写信封、贴邮票,封信封的过程,并简单介绍了邮信的过程。讲完后,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想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了,老师发下了材料,孩子们开始写信。


有的孩子早早就画完了,画完就围在我这里准备盖邮戳。琳琳赶紧帮忙解围,让写完信的举手,等待老师发邮票和信封。黄静和小惠开始帮忙发信封、邮票,帮孩子写上地址。学伟一边帮忙照相,一边照顾孩子们的需要。


琳琳看贝壳举手了,拿了贝壳的信给大家展示,贝壳也介绍了他的画,琳琳读了贝壳的信。随后,琳琳又介绍了其他几位小朋友的信,告诉大家,每个人的信都是不一样的。


孩子们画完,写好信封,自己贴好邮票都来我这里盖邮戳,这时候有点小混乱,琳琳建议大家排队,很快大家就排队等待盖戳了。


咔咔特别交待我:“幼儿园那边有条小路,穿过去就到他家小区了,走进去看到咖啡屋就到他家了”,后来又交待我:“妈妈今天上班了,爸爸在家,可以先交给爸爸”。


贝壳告诉我:“他爸爸妈妈今天都不在家,都上班去了。”过一会儿,贝壳过来问我:“能送到吗?”贝壳说:“我妈妈今天在大兴上班,你去过吗?”我说:“去过,我会问的。”


牛牛也过来告诉我:“我爸爸在杭州上班,你去过吗?能送到吗?”我说:“听过,能送到的。”


禾禾说:“我爸爸妈妈都在家,可以先送我的”。我说:“好的”。


收收过来对我说:“我家就在幼儿园旁边,你知道吗 ?”我说:“知道,我去过,我肯定能送到的。”(后来收收偷偷把信又拿走了,放学自己送给了妈妈),大家的信都交到我这里之后,客座环节也就结束了。


客座环节结束,孩子们会放松一会儿,喝点豆浆。进入下一个环节---手偶故事,琳琳讲的故事很平缓舒坦,孩子们很快进入了故事状态。故事环节结束,孩子们上厕所、洗手,准备吃饭。


吃饭环节,孩子们自己拿餐具、分餐、吃饭、归位,孩子们会边吃边聊,氛围很放松。饭后,我给几个孩子讲了一个故事,就到了睡觉时间。我和孩子们道别,离开了花生班。


客座后,平静下来,回想这次客座,花生班给了我太多的触动。


一、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


听完故事,洙茱已经拿着杯子在座位上喝水了,随后球球也过来了。洙茱边坐着喝水,边告诉我可以坐在她旁边,不小心水杯倒了,顿时,水洒了一桌子,又从桌子上流了一地。我愣了一会儿,刚准备去拿拖布,洙茱拿着一块抹布,球球拿着一个拖把过来了。


洙茱开始擦桌子,球球拖地。我有点担心地上有水孩子滑倒,小声问球球:“需要我帮忙吗?”琳琳过来悄悄说:“他能做的很好的”。果然,很快他们把桌子和地上的水擦干,并把抹布和拖布归位了,继续喝水, 像没有发生一样。


整个过程,两个孩子没有任何的语言,也没有任何的紧张不适担心、也没有任何的埋怨,从容淡定有序地处理完了。其他小朋友和老师都非常淡定地做自己的事情。看来,这对花生班小朋友来讲,非常正常,每个孩子都会这样处理。(同样的场景发生在成人身上,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如果我是球球,我肯定会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而我未必会迅速地帮忙处理。)


二、我们是一家人

晨圈开始,学伟先介绍了禾禾,告诉我们:“禾禾上周生病了,现在病好了,今天回到我们花生班了。”小朋友们热烈地欢迎了禾禾,禾禾浅浅的含蓄的微微一笑,整个过程非常简短自然,我当时就被深深感动了。一种被惦记、被思念、被祝福的幸福感充盈着我的整个身心。这个简单的环节在孩子心中是又会引起怎样的反应呢?感受爱和被爱、归属感、幸福感、凝聚力大概就是在这样的细节中潜移默化的吧。


三、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客座环节,小朋友们给妈妈写信。有的早早就写完了,有的还没有动笔。出现了点小混乱。琳琳告诉大家写完的可以举手。看贝壳举手了,拿了贝壳的信给大家展示,读了贝壳的信,还邀请贝壳介绍了他的画信。随后,琳琳又介绍了几位小朋友的信,介绍完每一个孩子的信,琳琳都会肯定地说:“嗯,这是一封不同的信。”没有夸奖、赞美、对比。当我讨论孩子们攀比、人有我有的时候,也需要反观一下自己平时的引导,是否有夸大赞美、攀比的成份。如果平时可以做到客观、自然。孩子也许就不会关注这些了。


四、模仿爱


自由时间美琪耐心地教溪溪玩烧杯倒水游戏,给溪溪讲故事。归位时间青青耐心地帮溪溪一起收拾,溪岩是当之无愧的被大家照顾的小公主。然而,琳琳唱歌带大家去喝豆浆时,我站在溪溪的后面。禾禾匆匆过来站在了溪溪的前面,溪溪坚定地说:“我站在海宝后面,你应该排在后面。”禾禾愣了一下,排在队后面了。


开始我错误的猜测,溪溪这样长期受哥哥姐姐们的宠爱会不会建立不了规则?会不会失去自我?这个小细节让我明白了,孩子们之间的爱很真,没有溺爱,所以溪溪不会被宠坏。相反在这个过程中她在感受爱、模仿爱。因为这些爱而被滋养的内心很强大。


五、自由和规则

进到花生班,感觉到很多自由。收收高兴的时候躺在地上打个滚;遥遥站在椅子上介绍一下自己;新来的妞妞窝在沙发上睡觉------细细回想,孩子们主动归位、排队洗手、有序就餐等等无处不是讲究规则的。我想,只有内化的规则才能这样无痕,才能真正的执行,才能起到规则的作用。


六、真正的修养

吃饭,我负责给每个小朋友盛汤。小朋友们基本都会很有礼貌地说谢谢洙茱妈。到每一桌,我都会说先从谁那里盛,怎么轮。孩子们基本都认同。我盛完咔咔桌后,咔咔说:“下次你再来客座,可以先给我盛吗?”我说:“好”。给毛毛盛汤时,毛毛说:“洙茱妈,我不喜欢喝蘑菇青菜汤,能给我少盛点吗?”


最后给果果盛的,果果很有礼貌地说:“谢谢洙茱妈给我盛的美味的汤”。这个细节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二十几个孩子,盛到最后一个的时候,有的孩子都吃完了。果果没有焦急、没有催促、没有不满,相反还能心怀感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这次客座能走进花生班真是幸运,跟“花生壳”、“花生豆”在一起,孩子们真诚的面孔,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感动。



你问我答



游春:儿子刚三岁,和爷爷奶奶去探亲,此前从未离开妈妈,现在正处在离开妈妈的不习惯中,没有什么事我不打电话,这样对吗?如果通话的话怎样给孩子心理力量,让他度过这段不适应期?谢谢!


:你担心打电话孩子反而更想妈妈,是吧?可以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打一次电话,通话前你先给自己做个心理准备,孩子可能会在电话里哭,也可能孩子没什么情绪波动,这些都正常。然后通话时聊一些具体的事情,跟他讲一两件你的小事,比如下班路上看到一只白色的小狗很可爱,比如今天打扫完屋子很开心,你分享这些小事的时候,孩子可能也会跟你分享他在那边的事情,认真地听,给予反应。就这样简单轻松的聊天,对孩子就是很好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