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表扬和批评的更好方法 | 语言的力量

2015-05-18 海姆.G.吉诺特 李跃儿芭学园

文/海姆.G.吉诺特

图/尖尖耳

摄于芭学园华龙苑分园


在心理疗法中,从不会对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或者“你很棒。”这类判断、评价性的赞扬词语。


为什么?因为这些话会使孩子产生焦虑,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唤起孩子的防御心理,对培养孩子自立、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受外面看法影响的品质没有帮助。


他们需要依赖自己内心的激励和评价。孩子需要免受评价性赞扬的压力干扰,这样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


夸奖就是好吗?


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上总被赞聪明,那么他很可能不大愿意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因为他们不想冒险而失去高分。


相反,如果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那么他们可能对于艰难的任务会更加坚持不懈。


例如:一个孩子,在音乐比赛中取得第三名的成绩,她的父亲欢呼着说:“你真厉害,都快赶上专业歌手了。”于是孩子后来退出了比赛。


因为父亲的称赞让她觉得:“爸爸认为我歌曲唱的很好,但我不是专业歌手,我这次进入第三名是靠运气,如果我进入决赛,我也许拿不到名次了,我还是退出吧。”


称赞能让人愉快,也能让人不愉快


称赞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只能夸奖孩子的成就和好行为,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如简单的一句“你真棒!”)


比如:八岁的朱莉很努力的把院子打扫干净,妈妈很感动,对她的努力和成绩表示了感激和欣赏:


妈妈:院子里原来太脏了,我不相信一天就可以把它收拾干净。

朱莉:我做到了!

妈妈:院子里原先都是树叶和垃圾,还有其他东西。

朱莉:我把他们都打扫干净了。

妈妈:一定费了你很大劲,现在院子好干净啊,看着都开心。

朱莉:它现在很漂亮。

妈妈:你愉快的笑容告诉我,你很自豪,谢谢你,亲爱的。

朱莉(灿烂地笑着):不客气。


妈妈的话让朱莉为自己的劳动感到高兴,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与此相反,下面对孩子品格的赞美之词是无益的:“你太棒了,把院子打扫干净了,你真是个好孩子”、“没有你,妈妈该怎么办呢?”


学会称赞


称赞包括两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的话,以及孩子听了我们的话后跟自己说的话。


比如这些:


有益的称赞:谢谢你告诉我我多找了你钱,真是太感谢你了。

孩子的想法:我很高兴我是诚实的。

(无益的称赞: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有益的称赞:我非常感谢你今天洗了盘子。

孩子的想法:我很负责。

(无益的称赞:今天你的盘子洗得好极了,谢谢你帮我干活了。)


有益的称赞:谢谢你洗了车,它看上去又像新的一样了。

孩子的想法:我们的工作做得不错,我们的工作受到了赞赏。

(无益的称赞:你是一个天使。)


这类描述性的语句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的积极结论是精神健康的基石。孩子从我们的话中对自己作出结论,事后还会默默地对自己重申。


孩子在内心重复现实的、积极的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他们对自己及周围的世界抱有积极的看法。


辱骂,会伤害孩子


如果老师和父母不断重复说一个孩子愚蠢,渐渐地,孩子就会相信自己的确是愚蠢的,然后就放弃智力上的努力,认为避免愚蠢的方法就在于避开比赛和竞争,他的安全感依赖于不去努力,他生活的座右铭变成:“如果我不去试,我就不会失败。”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就需要利用每个机会强调他们积极的一面,避免使用贬低性的言辞。


当出了问题时,要回应,而不是反应


在出了问题,选择批评孩子时,父母会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选择指导孩子时,我们只会陈述问题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会针对孩子本人发表任何观点。


两个例子:


八岁的玛丽不小心打翻了果汁时,妈妈平静地说着:“我看到果汁打翻了,我们再拿一杯来吧,还拿一块海绵。”她站起来,把果汁和海绵递给女儿。玛丽抬起头看着妈妈,松了口气,低声的说:“谢谢你,妈妈。”女儿把桌子抹干净了,妈妈还在一边帮着他。


十岁的乔治保证给家里洗车,可他后来忘记了,爸爸知道事情真相之后,生气的说着:“你就是敷衍了事,你从来都是这样,你只想玩,你觉得你能这样过一辈子吗?你要是工作了,还是像这样草率马虎,连一天都干不了。你不负责,你就是这样的人。”


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应该先处理好事情,而不是批评人。



语言具有培养、激发,或者威胁、毁坏的力量


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应该是正面的,鼓励的,我们承认努力,表达感激,但我们不能评价孩子,不能给他们定性。


当麻烦发生时,我们应该寻求解决的方法,而不是责备和批评,即使无法避免怒火时,也需要不带指责、不带定性评价地表达出来。


所有的这些交流方式和技巧的背后,是对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


延展阅读:

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获取《和孩子对话的3个交流密码》。


⊙ 本文为李跃儿芭学园整理编辑,文章摘自《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第二章:语言的力量,作者:海姆.G.吉诺特。



李 跃 儿 芭 学 园


幼儿园 | 小学部 | 亲子园 | 山林基地 | 培训 | 玩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