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一个没有先生的时代

2017-09-28 詹sir 凯迪猫眼看人

那些不愿意随波逐流的、想继续做先生的知识份子,变身自媒体的大V继续为社会的进步鼓与呼、为弱势群体呐与喊,然而这些大V先生们,结局是悲催和悲壮的,使得“先生”在大众眼里的最后一点颜面也荡然无存。



小时候上学,如果有老师家访,父亲总会以最热情的方式大声地招呼:“先生来了、先生来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被称为先生的人,当然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教养的人,先生能够光顾我们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的房子并同我们聊聊天,自是我们的荣耀,体现了先生对我们的关爱。大多数的时候,先生的到来,先生的话语,都会给贫瘠沉闷的家庭带来些许安慰和希望。父亲的热情,除了对先生自然的崇尚之情外,还有把先生当作人生的楷模和智慧的化身!所以,从小时候开始,对先生和能够称为先生的人我都很是敬仰!


法国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说:传统代表着过去的观念,欲望,和感情,他们是种族综合作用的产物,并且对我们发挥着巨大影响。


提起先生,大部分人第一印象就是传统和文化:着瓜皮帽和眼镜的老者,在私塾学堂穿着马褂,拱手作揖鞠躬,很古典的形象。是的,这就是传统的先生形象。如果追根朔源,“先生”一词字面的意思就是先出生的人,对应的后出生的人是“后生”,《孟子》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也就是说,早在战国时期,先生的用法已经被扩大到有学问的长者,其后,这一用法一直沿用到清末,除了有学问的长者被称为先生以外,先生最大量地被用在教私塾的老师的称呼上。


民国时期,先生的含义古老而又现代、充满文化的气息,范围也有所扩大,逐步演变……。这个时期,被称为先生的人很难,但是产出的先生却也最多,象胡适先生陈独秀先生鲁迅先生林语堂先生,堪称先生中的大家;他们是近现代知识分子群体的杰出代表,思想的先驱,道德的楷模,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曾经激励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创立新社会而努力!



范仲淹在《严先生柯堂记》中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在这里赞扬了先生不图富贵、不慕荣华的高洁风范,像山一样高,像水一样长。


可惜,六七十年代破四旧立四新。一场人类文明史上的文化浩劫席卷了神州大地,让先生一夜间从智者变身臭老九或者和牛鬼蛇神齐名,人们唯恐避之不及。先生这个称呼也随之从高处跌落谷底,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难得被人提及也很少被人想起。


改革开放了,西方的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步侵入。先生的称呼,又回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遗憾的是:此先生非彼先生,先生变成了泊来品,变成了Mr,变得跟文化豪不相干,你不需要做出任何的努力和变化,只要在前面加一个姓氏,任何人都可以称之为先生。于是我们的传统彻底地碎了一地,先生本义,或者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或者是德高望重之人又或者是通过努力而有所见树之人,被尊称的“先生”,这个古典、文化又高贵的尊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外来文化冲击下不堪一击,迅速地坠落,狼狈的退出。最终变成了只剩下性别指征的中性的称呼!


除了先生称呼意思的改变外,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思想就变得贫瘠,文化就变得荒芜,我们实际上进入了一个没有先生的时代:全民向钱看、全民向权看的社会框架已基本形成,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情怀已成了笑谈。杜甫先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愿望,范仲淹先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的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也不再被歌颂和赞美!



五千年的文化没有教会我们辩别、珍惜和传承;市场经济却让我们把传统和文化丢弃一旁,每个人都急不可耐地热情拥抱资本,使得资本的恶和人性的恶和权力的恶一拍即合成为最佳组合拍档,主宰着我们的思想和灵魂,渗透我们社会的角角落落。他们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将奸诈、猥琐和欺凌等最丑陋的一面发挥极致。


教书的人已经不叫先生、叫老师了,课堂也已不再只是真理的探寻之地而成为象厚黑学、关系学甚至话术传播的场所;博士们,不去做研究了,改行做董事长了,博士头衔变成了董事长的形容词、修饰语附属品;教授们,不喜欢讲课了,喜欢兼职做上市公司的董事和监事啦!


知识分子、过去的先生,在精致的利己主义教育下,彻底扯下了斯文的面具,彻底摆脱了“先生”的束缚,露出人性的本能,追腐逐臭、估名钓誉,引导全社会成员向最Low的价值体系方向发展。我们不能不怀疑,把大学生培养成了“有害的文明人”“有毒的罂粟花”的教育体系到底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还是促进了社会的堕落?而那些不愿意随波逐流的、想继续做先生的知识份子,变身自媒体的大V继续为社会的进步鼓与呼、为弱势群体呐与喊,然而这些大V先生们,结局是悲催和悲壮的,使得“先生”在大众眼里的最后一点颜面也荡然无存。至此,千年来围绕着先生构筑的价值体系完全、彻底、被摧毁。



难道,我们进入了一个不需要“先生”的时代?


暑期回了趟家乡,同两位友人一起游玩了几个地方,相处的几天时间里,甚是愉快,两位友人是师生关系,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虽两人年龄差距不是很大,学生在相处几天的时间里自始至终称呼老师为先生:“早上好,先生”,或者问候:“昨晚先生休息可好”,几天的时间里学生说得最多的就是:先生说、先生建议,或者告诉我:先生去了卫生间,我们等一下先生等等……。这让我很是惊诧,不由回想起小时候先生到家家访,顿觉家乡虽小,却真的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


先生,这个古色古香的称谓在家乡还能够保持其古色古香的活力,可见称呼家乡为文化之乡,绝不是自夸了!当然,这也让我对两位友人刮目相看,他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保持了传统、维护了美德、传承了文化,让人心旷神怡和赏心悦目!


文明的社会需要“先生”……“先生”在,我们就有一个比真、比善、比美的世界,社会会越来越美好。“先生”不再,我们必将沦落为一个没有最丑只有更丑的时代。


【作者:詹sir 

   往 期 精 彩:  

一代名士谢安:遵从本心即风流

中医是一场叫不醒的“梦”?你怎么看

从翟欣欣到薛之谦 “上流”的阴谋与爱情

高晓松的诗和远方,是缺乏责任感的逃避!

史上最牛逼的车,有再多钱也坐不到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号“ 凯 迪 网 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