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高铁漏水没必要过度解读,谁都可能出糗

2017-10-18 航亿苇 凯迪猫眼看人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期待的是中国企业有能力去及时填补可能的市场缺口。



1


最近,华文媒体空前兴奋,他们纷纷转述英国《卫报》、日本新闻网关于日本高铁在英国丢大脸的事。


事由是英国大西部铁路公司(GWR)换上了日立公司生产的全新高铁列车,于2017年10月16日首次运行。列车从布里斯托开往伦敦,孰料,列车竟然发生严重的漏水现象。这趟列车先是迟到了25分钟发车,然后空调出了问题,再跟着,车厢里严重漏水,有些地方,滴水哗哗地从顶部往下淌,竟成“水帘洞”了。最后,大约是为了关闭空调,列车索性切断了车厢的供电。

这下子在英国捅了马蜂窝。这可是英国花了57亿英镑购买的日本高铁列车。旅客抱怨道:GWR的新列车承诺要提高运载量,准时和更好的服务。但是得到的却还是旅客站在过道里,30分钟延误和技术故障。

事故原因似乎很快查明了,是列车空调系统出现的灾难性问题,据称是日立公司使用了神户制钢篡改数据的问题铝制品。但日立、神户制钢很快又矢口否认,坚称基于英国安全标准,零部件不存在任何问题。而神户制钢在较早前,就已经被揭露了其产品数据集体造假的丑闻,直接影响到三菱重工、丰田汽车等日本重要企业,神户制钢所董事长兼社长川崎博曾公开道谦,表示将努力挽回信誉。可现在,出口英国的日立高铁列车,又变成大事件。

GWR的列车采购项目,是英日2012年签订的大额协议,合同共596辆列车。GWR目前正在使用的列车是1976年的产品,已经非常老旧了。英国向日本采购,是相信日本制造的工匠精神。可谁又能想到,日本产品偏偏在这项合同上出了如此严重的大事故。说好的日本工匠精神哪儿去了呢?


2


这事确实值得中国人暗自偷着乐。因为日本高铁产品不行,就很可能给中国高铁产品新的市场机遇。购买中国中车股票的朋友们,也应因此消息坚定持股,没准中车就在什么时候在国际市场又夺得大单了。在市场上,竞争对手的重大失误,往往就是我方发展的一个历史转折点。类似的故事很多。广州一家集装箱胶专业生产厂商,原本差不多快倒闭了。当时的全球集装箱胶,被台湾一家企业垄断。但突然间,台湾企业出了重大质量事故,广州这家企业就绝处逢生,如今反过来成为全球集装箱胶的龙头大哥。

不过,偷着乐,不要用于嘲笑,而是要把日立公司这个糗事,当作惨痛的经验教训。你的产品只要在一个小小地方犯错,那就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日本企业在高铁产品上出了那么大的纰漏,中国企业正好打起精神练好内功,坚定信心走向国际市场。

这一事件是可以让人对日本产品不要那么迷信,可以让人对日本的工匠精神有所怀疑,但是,没有必要上升到民族情感的高度来过度解读,也不可妄言日本产品全都不行了,就等着中国产品直接去碾压了。事实上,日本产品出严重问题的,还不属于大面积的。日本人为了维持日本产品稳定可靠的形象,只会在今后的质量管理更加认真与重视。只不过,这件事毕竟成为日本产品的一个重大的伤口,日本至少在高铁技术上要挽回信誉,在短期内是很难的了。


3


我们还必须明白,重大产品质量事故,随时可能落到任何产品身上。日本产品出糗,嘲讽一番未为不可,但是,不要把话说得太绝,不要上纲上线扯得太过分,总之,不要过于小家子气,就事论事便好。不然,轮到我们的产品出问题的时候,别人也反过来恶意嘲笑我们,有人恐怕又要气急败坏受不了啦。

出了这样的事,日本当事企业也会狡辩,企图推卸责任,这是很自然的自我保护反应。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日本舆论对此的批评总是非常严厉。自己出了问题,那就是问题,没有担当的勇气,就非常可耻。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日本当事企业必须公开悔过,表示要痛改前非。可这又得看市场给不给涉事企业机会。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期待的是中国企业有能力去及时填补可能的市场缺口。如果别人给了我们市场机遇,我们却未能及时抓住,尽说那些没用的话,最终又有什么意义?


【本文作者:航亿苇  作者公号:人生茶馆

   往 期 精 彩:  


演阿Q的老艺术家走了,但无数个阿Q还活着

你不是喜欢旅游,你只是耐不住寂寞

总有人幸福白头,总有人哭着分手

一代名士谢安:遵从本心即风流

报警遭处分与发布火情被“围剿”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号“ 凯 迪 网 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