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刚,噩耗!

北洋君 青年湖南 2019-12-15

据央视新闻报道

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

5月16日去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著名作品包括香港中银大厦

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等



贝聿铭出生的1917年

贝聿铭的祖叔父

“颜料大王”贝润生花80万银元购得

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

(解放后贝家将其家园捐献给国家,

才有了这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

如今狮子林已是世界文化遗产)


贝聿铭在狮子林中

留下过美好的童年记忆,

假山、池塘、窗棂、流水,

狮子林中的建筑和自然景观

相辅相成的格局,

为他种下了建筑之美的种子。



父亲贝祖诒希望儿子从事金融,

1927年,将年仅10岁的贝聿铭

送入上海青年会中学就读。


彼时,上海正在建设一栋24层高的大厦

——上海国际饭店,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24层的建筑足以震撼人心!

 

贝聿铭虽尚且年幼,

当他得知这幢百米高的建筑

是由一位外国设计师设计时,

他内心油生敬佩的同时也顿生疑惑,

难道我们中国人

就不能自己来设计摩天大厦吗?


 

“我被它的高度深深地吸引了,

从那一刻起,

我开始想做建筑师。”


贝聿铭不仅仅是嘴上说说,

他甚至开始自己研究这座楼的设计,

还像模像样地画了几张图纸。



带着成为建筑师、

日后用丰富的知识来建设祖国的梦想,

1935年,18岁的贝聿铭

登上了远赴美国的柯立芝总统号邮船。
可他万万没想到,

这一走,再次踏上故国的土地,
竟是39年后的事了……



第一位被美国建筑界聘用的

来自东方的设计师


贝聿铭年少时与家人的合影


最开始时,贝聿铭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学院学习。

然而,因为宾大的传统和保守,

仅上了两周课,

他就转到麻省理工学院。


初到美国学习建筑的贝聿铭

没有任何绘画的基本功,

老师在看了贝聿铭最初的绘画作品后,

摇着脑袋劝贝聿铭说:

你还是换个专业吧!


但是,怀揣建筑梦想的贝聿铭

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

阅读资料、练习绘画,

恨不得把一天的24个小时

全都用来学习。



1939年,贝聿铭以优异成绩毕业,

他当时的毕业设计,
是为战时中国建一批简易书报贩售亭,
纸上写着两个震撼人心的大字

“国魂”。


毕业后,他迫切想报效祖国,

此时,日军攻势越来越猛,
父亲写信劝他等一等,

但他对祖国的责任感始终未灭。


飘零在外、身不由己的他

不止一次给父亲写信时说:

我是来学习的,

之后可以报效国家,

我这一代的中国人都有很强烈的爱国心,

我想使中国变得富强,

并为此出一份力。


 

1948年,在哈佛当了三年助理教授后,

三尺讲台已经满足不了

他的梦想和野心。

贝聿铭“炒了”哈佛,

成为第一位被美国建筑界聘用的

来自中国的设计师!


卢浮宫拿破仑广场的玻璃金字塔

▼ 



他设计的美国全国大气研究中心

被认为是极具“突破性的设计”。

▼ 


他设计的前倾72°的

达拉斯市政厅

至今仍让人惊叹!

▼ 


中银大厦闪耀香江

苏州博物馆惊艳时光


贝聿铭八十年代在苏州


贝聿铭从未停止过对祖国的思念。

他和妻子卢爱玲总共育有三子一女,

3个儿子分别名为,

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

寓意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




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破冰,

苦苦等待几十年后,

贝聿铭终于等到了回国的那一天!


1974年,57岁的贝聿铭

踏上了他日思夜想的土地,

回到了阔别了40年的祖国。

政府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欢迎晚宴,

并且邀请他设计修建高层建筑,

他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会把传统的中国建筑破坏掉的。



政府采纳了贝聿铭的意见,

出台政策规定北京二环以内不建高楼,

故宫周边不准新建建筑物。


进入80年代,

贝聿铭报效祖国机会终于来了,

他选择了在北京郊外的香山

设计一个低层的旅游宾馆,

也就是今天著名的北京香山饭店!


看似低调香山饭店

每个细节都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

他说:我们不能每有新建筑都往西方看,

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

他坚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香山饭店


整座香山饭店凭借山势,

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间,

内有十八景观,

与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


1982年,已是花甲之年的贝聿铭,

重回少年成长地香港,

这一次,他设计了香港中银大厦!


中银大厦,

相信所有中国人都不陌生,

这是最能代表香港、

闪耀维多利亚港湾的经典建筑。



对于这个项目,

贝聿铭融入了特殊的感情在里面,

1918年,父亲贝祖诒来到香港,

创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

那一年,一同来到香港的贝聿铭才1岁。


贝聿铭说:

1997年香港将会回归祖国,

这座大厦在香港应该是中国的象征之一,

在众多香港其它殖民地色彩的建筑中,

它必须是光明的,

一定要让它抬起头。


然而,中银大厦选址相隔两条街以外

就是由英国建筑设计师

设计的汇丰银行大厦,

这座刚刚建成的前卫大胆的建筑,

在建筑业界颇受好评。




汇丰银行大厦耗资10亿美元,

中银大厦预算却只有1.3亿美元,

怎么在有限的条件内

让中银大厦从众多建筑中脱颖而出?


贝聿铭不甘于只做

一幢毫无新意的摩天大楼,

他想到了中国高高低低的竹子,

一天,他手里握着的

四根铅笔给了他灵感:



建筑的最高脊柱将

重量分散到四周的分柱上,

整个建筑结构不使用任何内部支撑,

还能省去一半的钢材!


如此新颖的建筑结构,

不但解决了建筑的稳定性,

也让贝聿铭利用有限的资金

建造了当时香港第一高的摩天大楼!


时至今日,中银大厦

不仅是香港地标性建筑,

更被誉为几何设计的绝唱。



完成卢浮宫项目时,

贝聿铭很从容很谦虚,

可为祖国完成中银大厦后,

他毫不掩饰喜悦之情:

我必须说,我感到骄傲,

这是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建筑是力量的代名词,

它必须要代表“中国人的雄心”。


晚年的贝聿铭早已无需证明自己,

他游走在中美、东方和西方之间,

在心心念念的祖国,

他留下了不少经典建筑。


如,1956-1963位于台中的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



中国驻美大使馆新馆也为贝聿铭设计,

如今是华盛顿使馆区的地标性建筑。


极具未来感的

澳门科学馆


2002年,85岁的他迎来了晚年“最大的挑战”

——凝聚自己一生的智慧,

将封笔之作献给了自己的故里,

苏州博物馆新馆。


他与苏州与生俱来的血缘,

在时隔八十年后开始沸腾



苏州作为文化古城,

博物馆应与苏州整体的风貌统一,

但是又不能完全相像。

为此,他为新馆确定了一个叫做,

“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

“这个建筑放在苏州里面,

不让人觉得是完全新的。”



2006年,苏州博物馆

这个贝老最心爱的“小女儿”

一亮相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灰白色、带有姑苏轻软气质,

它朴素却很美,

有世外桃源的空灵,

又有人间烟火的温度。




“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山水之美

他将对故乡、

对自身的中国血统、对中国文化、

对几何形体的热爱,

都融合在了这幢

以现代建筑手法设计的

极具东方韵味的建筑里。


在苏州博物馆,

东方与西方,

现代与传统交汇融合的,

自然而完美!



贝聿铭曾说:

苏州博物馆是我的一部“自传”。


在开馆仪式上他激动而自豪地说:

我73年前离开中国,

但根在中国、在苏州。

这个博物馆新馆,

就是我对家乡的一点小小贡献,

有生之年还能有机会,

为故乡留下一个纪念,

我倍感感恩荣幸。




穿越了千年仍能惊艳时光的,

恐怕就是建筑了。


也正如贝聿铭说:

真正能留在人世间的

就只有建筑本身。


在贝聿铭长达近80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

在四大洲、10个国家的土地上,

给世人留下大量精美绝伦的建筑,

尽管他的几乎所有作品,

在设计伊始,甚至建筑落成之后

都饱受争议、批评不断,

但时间证明了它们的经典性。



曾经有人问贝聿铭:

在美国度过了八十多年后,

还觉得自己是个中国人吗?

他几乎毫无迟疑地回答:

“我从来不忘中国,我是中国人。”


100岁的贝聿铭


2017年3月31日,100岁的他,

获得了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

他写下了这样一段感言:

我非常荣幸能够获得这个奖项,

我离开祖国已经80年了,

我的血管里始终流淌着中国的血液……


4月26日,

贝老迎来他102岁的生日,

5月16日,

他安详离世……


贝聿铭,穿越一个世纪而来,

把近百座经典的建筑留在世界各地,

给人类带来了惊喜,

也给岁月留下了灵动的痕迹!



当我们再次有机会

驻足这些足以惊艳时光的建筑时,

别忘记他的名字,贝聿铭!


贝老,一路走好!


  


本文由青年湖南综合整理,转载请联系授权

- 欢迎团子们下方留言 点赞 转发 -

来源:央广新闻、北洋之家(ID:bypm2016)

中国最有人文情怀的文化微刊!

有温度,更有态度!欢迎订阅~

组稿编辑|豌豆没有眼泪

责编|豌豆没有眼泪 初审|蔷蔷爸爸 终审|江湖人称力哥

点亮一朵小花致敬大师,一路走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