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1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把对烈士的感动“播撒”出去

2017-12-25 请戳☞ 凤凰江苏

导语: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在这里牺牲的烈士数以万计。如今,在苍松翠柏成荫、碧水青山环绕中,造型古朴典雅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掩映其中,向每一位游人默默诉说着80余年前雨花英魂们与河山共存的壮烈故事,诠释信仰的力量。


“见人见物见精神”。2017年12月,经过9个多月的紧张筹备,改陈升级后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共展陈了179位雨花英烈的生平事迹,即将正式向公众开放。在此之前,凤凰网江苏采访了多位参与新馆建设的亲历者,由他们讲述新馆设计与建设背后的故事,诠释每个人心中的雨花英烈精神。


眼镜、书本、钢笔,街道、工人、学生,黑白色调的生活场景一幕幕在投影中淡入淡出。书斋里的波澜不惊,革命时代的暗流汹涌,纷纷倾泻在暗影深处的一方屏幕上,冷静诉说着一个年轻烈士求索、实践理想的生命轨迹。这里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启冥厅,画面再现的正是烈士恽代英的未来之梦。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陈列改造以来,每当走进这个小空间静静伫立,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向媛华仿佛都能感受到同恽代英的隔空对话。“他1920年就写下了《未来之梦》,年轻、有才华,理论水平那么高,还亲自投身革命实践,在特殊的时代带给青年那么多的影响。”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向媛华


“他们把思想留在了这里。读他们的书,我觉得他们非常真实,真实到比我们周边的人还要真实。”每一次翻看恽代英的文章、事迹,向媛华都会被这个永远年轻的生命打动。向媛华说,恽代英仿佛就是她的偶像一样。


“很多东西接触以后确实是能够打动人的。”长期从事烈士事迹研究宣教工作,向媛华依然时常会为烈士的经历潸然泪下,“有一些回忆材料写得很细,烈士在狱中要过一道道关,无论是生活还是严刑拷打,他们受的苦是实实在在的,他们的精神也是实实在在、至高无上的。”


然而对于走入雨花台短暂参观的观众来说,向媛华这样的状态始终是陌生的。一面是长时间接触带来的深层感动,一面是注定步履匆匆的观众。尽管内心情感炽烈,但如何通过展览语言在观众驻足间把这份感动传播出去,却成为摆在向媛华等雨花台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想要讲好烈士故事,小小的启冥厅,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构思新陈列的过程中,雨花台的党史研究人员做了大量工作。



数易其稿,新展覆盖中共革命全程


向媛华是湖北人,1995年抱着“前十年学习提升,后十年学有所用”的心态只身来到雨花台工作,至今已经是第23个年头。“近年来,社会对红色资源越来越热情,观众和文艺工作者都需要更加鲜活的烈士事迹和红色素材。这个需求对我们史料工作者来说是有压力的。”向媛华说,“现在需求这么大,我们不可能永远只讲这些故事,需要不断地更新挖掘,去拿更多素材出来。”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向媛华


今年3月开始,纪念馆陈列改造正式启动。在专家的指导下,向媛华带着团队从资料整理工作开始,将烈士简历一一与中共南京组织史、江苏组织史和中共中央的组织史核对,订正出入。


“群体人物馆难做,这么多的人物按什么方式进行排列组合,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题。很容易做得散乱。”为了把人物串联起来,体现出雨花英烈“两高一大”的精神,向媛华带着文案团队把大纲做了一轮又一轮。


向媛华讲述,起初,项目组也考虑过从烈士精神方面进行分类,有的是坚定理想信念,有的是自我修身,有的是牺牲精神,有的是奋斗精神……但随着工作的深入,人物本身的复杂性让大家都觉得这种分类“不是太合适”。经过专家组一次次热烈讨论,选用了“个体加群体,典型加类型”的方式,用大的历史阶段,将陈展分为四个大版块和若干单元。


从1927年之前的大革命时期,到雨花台牺牲烈士最多的土地革命时期,再到14年抗战和解放战争,新陈列覆盖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历程。展现了共产党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献出生命、在党的困难时期艰苦斗争、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坚守光明的波澜历程。



群体梳理,铭记每一位牺牲烈士


经过时段梳理,1927-1937年的土地革命时期份额就更为厚重。“纪念馆陈列的179位烈士中,有128位都牺牲在这段时间。相对于第一版块只陈列6位烈士,这一部分人物多、故事散,处理不好会显得陈列不平衡。”


经过反复讨论,馆方最终采用群体梳理的方式,呈现这128位烈士的故事:“第一单元有两个重点人物,邓中夏和恽代英,他俩都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第二单元20多位,都是当时中央机关里面工作的重要骨干和地方领导人,相当于早期的中坚力量;第三单元讲述南京的地下党组织,八挫八起,7年内6任领导牺牲,最短的任职只有十几天;第四单元是青春学子,大部分都是在校学生;第五单元呈现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学生的事迹;第六单元是邓演达等国民党左派;最后一个单元是‘群星璀璨’,以群像形式呈现了50位烈士,长夜群星散发信仰之光。”


在这次陈列改造中,还有5位烈士的事迹增入展示空间。向媛华介绍,这些新增加的烈士资料,有的是近年来通过走访、搜集新发现的,有的是在近几年的主题临时展览筹备过程中接触到的。


纪念馆陈列的这179位烈士,序厅丰碑上刻写的1519位烈士姓名,还有用两块无名碑寓意着的成千累万无名烈士……“铭记他们”的细节聚合在展馆之内,彰显后人态度。



着眼长远,挖掘群众心中的烈士敬畏



随着整理工作的深入,雨花英烈的相关史料也在逐年扩充。但向媛华馆长坦言,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的担子很重,害怕自己跟不上,更害怕纪念馆的工作跟不上时代的需求。


“研究是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未来应用。”向媛华介绍,纪念馆也已在同相关院校和专家团队进行合作研究,希望在做深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很多烈士的事迹不再是集中于某一阶段,而是尽最大可能完整回溯每一位英烈的一生。


新时代背景下,雨花台等诸多红色圣地都面临更多的教育需求和更高的发展要求,纪念馆的宣教工作重点也更清晰地紧扣青少年和党员干部这两大群体。“青少年正处在三观形成、发展进而趋向定型的关键时期,他们是以后国家的建设者,我们的宣传教育要契合他们的精神成长需求”;而对于党员干部,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展党性教育更是新时代的要求,“雨花英烈的精神会引领党员干部走得更踏实”。


来到雨花台23年,向媛华说,每当看到散客自发鞠躬、默哀、献花的时候,都是她内心特别受触动的时候:“每个老百姓的心中都有一种对烈士的敬畏,纪念馆要做的,就是把观众的情感‘激发’出来。”




凤凰江苏原创」


实习编辑✎李凌君


◆ ◆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