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1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委员为打造创新名城南京献策 今年新增高新企业翻5倍丨南京市两会

2018-01-23 请戳☞ 凤凰江苏

创新是南京唯一的选择,

也是艰难的道路。


专题议政会现场


1月22日下午,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以“坚持聚力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议政会,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与来自各界别的政协委员深入讨论,共商南京谋创新抓创新、建设创新名城大计。


创新”是南京2017年的核心关键词,2018年,“创新”仍是南京的“头等大事”。


2018年,拥有多重身份的南京又多出一个新的头衔——创新名城。1月3日,南京市委1号文件《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打造创新名城战略正式启动。


这也意味着创新名城的建设将作为南京今年八大方面工作的首位


凤凰网江苏在议政会上获悉,多年来,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32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0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5%;12所在宁高校入选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359名专家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12名专家入选“万人计划”……


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50%


2017年,南京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GDP占比达4成多,要想打造创新名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就在企业,难点在企业,出路也在企业。


据悉,在2017年8月24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张敬华提出要把南京建设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新高地。民营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者。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军华建议,对于处于严峻形势下的民营企业,应该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完善系统化配套支撑,避免“南橘北枳”。


南京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罗利华也参与积极讨论,各级政府应鼓励创新政策的落实力度,使企业能够以最低成本享受各种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的支持。构建从“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领军型企业”的企业培育生态链,推动各部门形成合力,建立联动和数据共享机制,推进企业“小升高”、“高升规”。


这一年来,围绕壮大民营经济,南京把重点放在优化营商环境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上,强调政府当好“店小二”。未来,南京将实施创新企业倍增工程,努力实现高企爆发式增长,力争今年南京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50%。


租房留不住人才,购房才能留住人才


议政会上,南京方德律师事务所主任丁韶华表示,青年才是建设创新型产业、建设创新名城的绝对主体。


据统计,南京目前有53所高校、130多所科研院所,2017年毕业并实际就业学生约21.7万人,选择在宁就业的约4.7万人,占比不到22%;按照“宁聚计划”的目标,未来5年内每年吸收20万以上的国内外青年大学生集聚南京就业和创新创业。


丁韶华建议,要务实把握不同层次人才的住房需求,尤其是对中青年人才的购房需求予以高度重视。在他看来,租房不能留住人才,购房才能留住人才,要将购买需求的解决作为南京人才政策的特色重点,态度鲜明地将支持各层次人才购房作为主导政策。 45 33451 45 15231 0 0 2668 0 0:00:12 0:00:05 0:00:07 3756


政府也可以通过提供税收、土地、信贷优惠等政策开辟“绿色通道”,鼓励企业、单位自行建设;政府还可以向房地产开发企业购买合适的存量商品房,对向青年人才提供优质优价住房的企业给予一定补贴。


同时,上海市海华永泰(南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严震提出,近几年开始,出现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情况,土地、房价上涨提高了创新机构和创新创业人才带生活成本,未来政府应该要解决好地区房价等创新成本要素。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南京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引才方面,南京将实施“创业南京”英才计划、海外人才“345”引进计划、中青年拔尖人才选拔培养计划和青年大学生“宁聚计划”等重点工程,全力支持企业引进培育高端人才。进一步加大人才安居保障力度,优化人才落户政策,推动人才服务国际化。


“121”战略不是一阵风,钱要用在“点”上


专题议政会现场


会上,来自各界别的几位政协委员多次提及了“创新能力不足”等关键字,南京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罗利华认为,要将建设创新名城的宏伟目标落在实处,就需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切实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南京市副市长蒋跃建坦诚表明了南京市创新发展的不足,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能力有待加强,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不到深圳的一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仅1850家,仅相当于深圳去年上半年的新增量。


科技创新缺少“高峰”状况,南京高校院所云集、科研平台众多,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仅有一项,缺乏重大引领性原创成果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源头支撑。


此外,创新绩效评价机制、资本支持和金融服务体系、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创新与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等,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


为了抢抓新一轮创新发展机遇,南京明确提出了创新发展“121”战略。张敬华直率地表示,“‘121’战略不是南京的一阵风,这关乎到政府拿钱的问题,这些钱有没有用在‘点’上”。


“121”战略已经启动,南京真是到了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不行、创新不实更不行的阶段。


2018年南京将整合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存量和增量,重点保障创新创业和主导产业需求。今年这方面的预算拟安排75.7亿元,同比增加25.3亿元。


张敬华坦言,“南京有一手好牌,有实力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抓创新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必须有耐心、有定力,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到2020年,科技与产业创新核心指标进入全国前列,若干原创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实现国内领跑;到2025年,拥有1-2个世界知名的创新企业和世界级产业创新集群,2-3所与南京发展高度融合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5-7家世界知名研发机构,整体进入全球创新型城市前100位。


未来,南京抓创新的关键举措,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




凤凰江苏原创」


文✎潘文茜 陈楚楚

编辑✎华贤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