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网络信息法治智库论坛召开 专家共议网络信息法学科建设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的发展,一切在变得数据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规范、约束这些领域带来的新问题,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网安法已颁布实施,在网络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如新浪微博诉脉脉等案例,但与此直接相关的网络信息法学还未成熟。
近日,由中国社科院法学院主办,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承办的中国网络信息法治智库论坛在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举行。论坛上,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与众多高校的专家就网络信息法学科的建设和智库的发展各抒己见,“交流网络信息法学科建设、智库发展,以及未来合作方面的经验,探讨未来合作的各种形式,正是这次论坛举办的目的。”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助理兼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负责人周汉华表示。
首届中国网络信息法治智库论坛现场。
网络行为和数据问题是网络信息法的基础
论坛上,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国际法所代所长陈甦表示,随着网络化的发展,网络信息法给当前法学发展和法治建设带来一个新的增长点。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守文认为,法律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刑法、民法的研究阶段为传统法阶段,经济法、社会法的研究阶段为现代法阶段,现在所处的信息时代,所研究的网络信息法是后现代法阶段。
在华东政法大学数据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富平看来,网络是一种工具,从通讯工具发展到媒体工具再到社会活动舞台工具,网络具有覆盖性,把整个社会整合到了一起。不仅如此,网络产生的数据也具有覆盖整个社会的性质。
他表示,研究网络信息法学,网络行为研究和数据问题是基础。网络行为的研究需要弄清其本质:网络行为是什么东西,如何将其对应到生活当中的行为。另一方面,网络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数据,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发展都依赖于网络产生的数据。“以前,我们获取知识的源头是人类加工出来的成果,保护的也是知识产权,进入数据时代之后,网络产生的原材料(原数据)推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的发展,原材料的采集、加工、使用等过程都需要保护,这是数据问题的研究内容。”高富平还表示,网络信息法学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其他法律不能调整的东西,要和其他法律打交道、相融合,给其它法律留下空间。
对于网络信息法与其他法律的交融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学峰认为,网络信息法学科更多的是传统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要汇聚其他学科力量于网络学习领域,同时,该平台也是科技与法律融合的平台。
将有关技术和内容的立法进行区分
对于网络信息法的交叉性,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法治战略研究部副主任陈欣新表示,法学基本上都具有交叉性,之所以会突出强调网络信息法的交叉性,是因为其交叉性跨度大、涉及领域宽,它是文工、文理的结合,这也导致最开始研究该领域的人员存在比较明显的知识和技能缺陷,因此,他建议,在人才的培养上,要打破专业的门户之见,扩大学科之间的交流。
除此之外,陈欣新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网络信息法领域,网络信息从技术角度的法律规范体系和从内容角度体系研究存在巨大差异。他建议,在网络信息的立法中,将有关技术和内容的立法进行区分。
对于网络信息法的研究方向,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鲁春丛表示,未来,网络与信息法的建设要突出重点方向。从互联网角度出发,在通信属性领域如钉钉、微信等,工信部已管理的很清楚,但是在另一部分:融合领域,如互联网与金融、物流、能源、工业等的融合,这对现有法律产生了变革和影响,应该是未来网络与信息法治研究的重点。
不仅如此,他还表示,网络信息法的建设要突出国际视野,不仅要研究欧盟、美国在互联网领域的法律法规,也要在自身的发展建设中突出中国特色。
“过去,我们讲的治理是人治,现在到了法治,未来会不会成为网治或叫其他更好的名词,无论如何,都将从人治、法治进入到新的阶段,这将是一场革命。”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原所长李林总结道。
西南政法大学成立人工智能法学院
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有33个科研院校开展网络信息法学相关研究,比如西南政法大学成立人工智能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的院长陈亮表示,西南政法大学的人工智能法学既不属于传统的人工智能法治,也不属于法学分支,是一个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的是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及人工智能在法律职业领域的应用问题,该专业要取得规则和技术上的成果,具体指人工智能治理的法律规则和人工智能法律产品的研发技术。
在课程设置上,陈亮表示,针对这两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为人工智能研发人才的培养开设了人工智能技术导论、法律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以及法律信息学课程,这些课程由计算机室承担,同时也邀请科大讯飞、华为等企业加入课程设计中。针对人工智能法律规制,学校开设人工智能法学导论、人工智能政策与法律、网络与信息安全法等课程。
据了解,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成立不久,是国内第一个专门从事网络与信息法研究的实体机构,设有网络与信息法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并培养各种类型博士后,现有在编研究人员5名,分别是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原所长、学部委员、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研究会会长李林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助理、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环球法律评论》主编周汉华研究员,吴峻副研究员,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周辉助理研究员,徐斌助理研究员。
此次论坛,是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成立之后举办的第一次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