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要带上“保险箍”

6月30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以下简称“2018软博会”)第四场全球软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畅享美好未来”在北京展览馆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在题为“人工智能安全之我见”的专题演讲中指出,未来出厂的任何人工智能系统,只要是一个行为体,可运动、具有破坏力、甚至有失控风险,都要带上“保险箍”。



方滨兴表示,任何一个新技术,都有安全问题。新技术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新技术用于安全,即新技术在安全中发挥作用。比如,大数据正面利用时,可以分析攻击行为,恶意利用时,可以把攻击隐藏在巨大的数据里面,难以发现。


二是安全是技术的伴生品,先有技术,后有安全问题。比如云计算里有云的安全问题,底层需要可靠云、安全云、可信云、可控云等;大数据的问题是很容易侵犯隐私,这使得隐私保护成为一个挑战。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新的技术,也存在安全性问题。并且,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也有两方面,一是人工智能可能应用到网络防御上,也可能应用到网络攻击上,比如现在已有人工智能参与攻防大赛,自动发现漏洞并打补丁,发现攻击行为并进行抵抗,而且,在比较成功的比赛中,人工智能已进入前二十名,这说明人工智能在防御中发挥重大作用。人工智能应用在攻击上,最经典的是攻击语言识别,如海豚攻击。这种通过人工智能发出的攻击指令,人类听不见,但是机器可以听见并作出响应,如下载恶意代码、发出攻击等。


再有,人工智能自身的脆弱性同样带来安全问题。比如神经网的学习带来不可预见性,一个小小的噪音可能导致激变,如在禁行标志上打噪音,在人看来是禁行,在机器看来确是允许行驶。


人工智能的第二类安全问题,方滨兴认为是人工智能对人的威胁。演讲中,方滨兴提出AI行为体的概念:AI行为体满足4个要素,一是感知外部环境;二是内部有算法,有决策系统,并且决策根据事先的约定。但值得注意的是,约定可能不断演变,最后演变到人类不可知的程度;三是有驱动,行为体是可以行动的;四是具有自制能力,即机器能够决定自己做的事,此时,人类对它无法控制。他表示,未来各种自制的机器人、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武器都属于这一类。


他认为,当AI行为体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即对人类构成威胁,一是具有行为能力;二是具有自治能力,人工智能可自我设定目标函数,此时,人工智能可能违背人设计好的意愿;三是具有破环力。


对于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方滨兴表示,国际上ISO/TS15066标准提出,在机器人与人之间的协同中,首先要考虑保护人类。具体有四方面,一是感觉到挤压到人时,力要停住;二是和人保持安全距离;三是手动指引,由人来决定做与不做;四是人可以随时做出强制性要求,在不安全时停止机器。


类似的,方滨兴提出人工智能保险箍。他表示,人工智能保险箍像保险丝,又像紧箍咒的金箍一样,它串联在人工智能系统中,AI的决策系统需要经过保险箍才能驱动。保险箍具有远程监控功能,有风险时可远程封停机器,切断电源,记录状态;机器不能自己摘除保险箍;机器具有增强功能,内置传感器可识别具体情况;保险箍为机器设置安全围栏,就像设置无人机的禁飞区域一样,限定机器可做的事情。


方滨兴希望,未来出厂的任何人工智能系统,只要是一个行为体,可运动、具有破坏力、甚至有失控风险,都要加上这个保险箍。



报料请点击 

推荐阅读:

看世界:脸书数据泄露卷土重来?1.2亿用户或受影响

升降式摄像头成隐私检测神器?不只vivo,我们又测了OPPO

vivo摄像头不时弹出,成流氓App鉴定器?我们实测了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