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校推广智能校服实时监控学生,少数家长和孩子有说不的权利吗?

李玲 隐私护卫队 2019-03-30

休想再逃课!最近,一款植入芯片、可追踪学生行踪的智能校服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目前这款校服已被推广到贵州和广西的11所中小学。


针对外界质疑,涉事公司日前回应,产品研发初衷是为了学生和学校安全,在功能和技术上尚无法做到“全天候追踪学生的一举一动”。GPS定位器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查看孩子轨迹和一键报警,可由家长选择是否安装。


隐私护卫队此前报道,这种校服在领口等位置安装了芯片,每块芯片上录入和绑定了学生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班级和头像等。借助装有人脸识别摄像头的人工智能系统,当学生进出校门时,门卫室会显示出学生人脸身份信息,还会自动播报是否为本校学生。随后每个学生精确到秒的进出校园时间及一段20秒的监控视频,会推送至老师和家长的手机App。


不仅可实时监控孩子进出校门的动态,这款智能校服厂商称还可通过在校服外佩戴定制的校徽实现“GPS定位功能”,随时追踪学生轨迹。

智能校服产品介绍。


对于这款智能校服,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孩子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反对者则表示,孩子不应该是被监视的对象,甚至将此比作“电子镣铐”。还有人称,这智能校服虽说能对孩子起到保护作用,但一举一动都被监控,一定程度上也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隐私权。


28日,智能校服的研发方——贵州某科技公司在官方微信发布声明,称学校投入使用的智能校服,由家委会召开会议进行公开选购,该公司向家委会成员介绍校服功能,再经家长自由选购,最后家委会代表完成智能校服购买事宜,整个过程公开透明。


不过家委会或家长同意是否就可以了呢?


根据我国《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收集个人信息首先需要获得被收集人的同意。考虑到在校学生还是未成年人,根据《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收集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需要其监护人的同意。因此可以确定的是:如果该校服在小学推广,需要获得每个学生的家长同意,如果面向14岁以上的孩子,则需要每个学生自己同意。


再进一步试想,如果有某个孩子和家长不同意使用这种智能校服,他/她能拒绝吗?


如果能够允许有学生不穿这种校服,这些孩子每次经过校门口时,系统可能因为无法识别他们的身份信息,而自动语音播报这是非本校生。是否会出现将他们拒之门外的情况?


此外,当校方习惯了使用智能校服系统进行考勤,以及在其对应的手机App上发布班级通知或者作业时,未使用这项智能服务的学生和家长是否会成为被忽略的对象?


在种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下,尽管家长内心不愿意遵从学校统一的做法,让孩子穿上智能校服,但是少数派该怎么拒绝?


退一步而言,即便校方和所有家长都同意使用智能校服,作为产品的直接使用者,孩子有说不的权利吗?当信息被收集者对自己的信息已经没有了自主决定权,何谈这种收集行为的合法性呢?


个人行踪轨迹无疑是敏感的信息,大概很少有学生愿意将自己的行踪时时暴露在家长和老师前。隐私护卫队此前采访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了解到,一些大一点的学生谈恋爱或者去网吧,并不想被大人监控,曾出现恶意破坏定位设备的情况。可见违背学生意愿强行收集个人信息,特别是敏感的位置行踪,可能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


因此隐私护卫队认为,保证学生安全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必以侵犯青少年个人隐私的方式进行。尤其是涉及到实时监控学生的行踪更要谨慎,因为这于情可能造成师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不信任;于理可能会造成中小学生在一种行为受监控的氛围中成长,无法对环境产生信任感;于法可能已经触犯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于厂商而言,在推广智能校服时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收集未成年人的信息时需遵守最小化原则,并尊重有人说不的权利。在收集了学生的数据后,还必须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而学校在追求智能化管理的同时,也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推广智能校服的必要性进行充分的论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