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夜广州,马克龙派人买下这本书,口味真重啊···

Tutti 新欧洲 2023-08-10


在马克龙总统访华期间,随行的工作人员曾现身广州荔湾湖的1200书店,寻找一些法文中译本。


在这么多名著当中,他们只买了一本长篇小说,就是赛里内的《茫茫黑夜漫游》。



其实,这本小说在法国相当有名,在国内还比较小众,但内容还是比较符合当下的,因为这是一本,呃,发疯文学


为什么发疯?看看主人公的遭遇就知道了!



男主斐迪南·巴达姆(Ferdinand Bardamu)不幸生活在战争年代,他上大学、打零工、在战场上当炮灰、做了逃兵、梦想在非洲发财、开过诊所,又被卖到美国工厂当螺丝钉,流浪了大半个地球,生活颠沛流离看不到希望,难怪文学史上把它归为“流浪汉小说”,还有人看完之后悟了:“这放在现代不就是零工小说吗!”


而塞里内的前半生,就和男主人公如出一辙。



作者要做的,就是要把这样一个遭受厄运的、受尽折磨的人生当作麻雀来解剖。


这部作品一问世,就受到了法国文坛的极大赞誉,批评家认为,这是自普鲁斯特以来最好的作品,更有人直接把赛里内比作“法国陀思妥耶夫斯基”。



不过,赛里内的美学和普鲁斯特截然不同,他更主张把世界无可救药的一面写进书里,配合穷凶极恶的语调,阅读本书,就好像获得脑内不断爆破的快感。


赛里内一生面对过无数争议,最难洗白的就是他的反犹倾向,不过即便是这样一个疑似纳粹分子,竟也借主人公之口,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谴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疯狂的国际屠宰场"


在文中,男主斐迪南对美国妇女罗拉说:


"罗拉,我拒绝战争里的一切,就算他们是九百九十五万,我是一个人,那也是他们错了,我是对的,我是唯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我不想再死了。


赛里内本人的写作是反典雅的,他的愤世嫉俗表现在对文学精英主义的蔑视上。


1932年,作家在给著名美学家埃利·福尔的信中宣称:"我一直远离艺术和艺术家",难怪他在书中采用了大量工人、市民、社会闲散人员的边缘化口语,在各种无礼又粗俗的俚语中,赛里内相信,野蛮人也有诗意


当斐迪南·巴达姆从咖啡馆无脑冲进战场的那一刻,他就丧失了家乡、伦理、道德,身不由己地投身形形色色的人群社会,通过他的游历,作者描写了军国主义给欧洲带来的地狱图景、美国机器轰鸣声中被流水线碾碎的人性、备受殖民残害的非洲,贫困不堪的巴黎郊区,他一直在寻找和逃离中循环往复,越是想要发现美好,却不断被现实打倒,“老是这样被推进茫茫黑夜”。


最后,主人公不得不绝望地承认:“我们生来就是跛行的下等人,却偏偏从早到晚遵照普遍的理想争当超人,人生真是一场噩梦。”


萨特曾说:“也许塞利纳将是我们中间唯一永垂不朽的。”


王小波因为太爱这本小说,直接把名字“拿来”,安在了自己小说上。


不过,阅读这样一本丰碑式的著作会有一定难度,倒不是说这本书的长度(600多页)很长,而是它的丰富性使它的阅读变得矛盾且复杂。


一边阅读,一边要吸收如此多的负面情绪和愤怒真的很不容易,所以只能一点一点啃才行了,但这也是一种与一般速食文学非常不同的阅读体验。


建议读者们可以每次小剂量地品味这本书,几乎在两个月内也可以读完。

同时菌菌要提醒读者,阅读该书的另一个不舒服的点,是其中某些场景中有种族主义(特别是在殖民地的段落中)或者厌女的词汇,这些可能会引起的轻微不适,不过,这些词汇也是了解另一个时代的典型方式。


阅读这本小说的理由很多,它丰富的风格和深刻的悲观主义,只是无数理由中的一个。


备受推崇的智利作家波拉尼奥曾评价赛里内道:“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个大混蛋,一个厚颜无耻的人。难以置信的是,他行卑鄙之事最冷酷的那些时刻,都被高贵的光环遮掩掉了,这只能归功于文字的力量。”


作品不会掩盖一个人的黑历史,但却可以为他辩护。


如此,《茫茫黑夜漫游》就是最伟大的证词,它早已证明赛里内是站在人类这边的,而非人类的对立面。


马克龙的团队为什么仅从广州带走了这本法译中名著?也许是因为其中共通的人类困境,一部伟大的作品,无望中却不缺乏光明,犹如一面明镜,照入芸芸众生。

-END-

Ref:
https://www.lecercledesrockeursdisparus.com/2020/03/17/voyage-au-bout-de-la-nuit-le-chef-doeuvre-indispensable/

文|Tutti


点「赞」「在看」为我们打call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