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糖尿病精准诊治,2019北大糖尿病论坛盛大开幕!

国际糖尿病 idiabetes 2020-09-12

点上方蓝字”idiabetes“关注我们,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2019年5月10日,由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中国糖尿病杂志》社主办的第15届“2019北大糖尿病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如期举行。本届论坛以“糖尿病精准诊治”为主题,邀请内分泌代谢和相关学科的国内外专家深入探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精准诊断和治疗的相关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与会者提供了解国际上与糖尿病相关防治和研究的最新进展的机会,旨在推动我国糖尿病防控事业的发展。



开幕致辞:回顾辉煌发展历程,剧透精彩大会内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郭晓蕙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洪天配教授共同主持开幕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发表开幕致辞。



纪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北大糖尿病论坛的发展。他指出,从2005年以来,北大糖尿病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14届,今年是第15届。论坛成立至今,总共有大会报告479个,参会人数到去年已接近3000人。论坛的特色在于:每届论坛围绕当今学术热点设立明确的学术交流主题;每届学术内容的组织紧紧围绕主题,邀请海内外、相关领域及国际学术组织的顶级专家、学者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是糖尿病及其相关领域学术和临床发展的风向标;学术内容紧扣主题、基础和临床结合、预防与管理结合、层次感清晰,“神形兼备”,让广大参会医生能够有所收获。


今年的大会主题是糖尿病精准诊治。本次论坛全体大会设10个专题,特邀报告31个,糖尿病基础临床专题报告12个,分会场专题报告26个,企业学术分享11个。参会者可以针对不同需求,选择聆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在主会场的大会专题中,糖尿病精准防控策略从人群和国家角度分析什么样的防控才能帮助我们实现2030健康中国的目标。糖尿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专题是有关目前糖尿病应该如何去定义,才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挑选出需要予以更多关注的人群来促进全民健康。糖尿病的分型涉及传统分型以及新的分型尝试。单基因糖尿病综合征是精准医学研究非常深入的一个领域,本次大会专门设置了一个专题。目前,糖尿病监测已经有了连续葡萄糖监测,这种监测能否代替传统血糖监测,HbA1c到底在血糖管理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本次大会都有相关学术交流内容。在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防治上,眼科治疗发展非常快,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和抗凝治疗的适用人群是什么,这跟我们日常工作息息相关。另外,还有糖尿病肾病管理方面的一些探讨。


最后,纪教授对参与本次论坛的众多学者及教授表示感谢,也对企业和媒体一如既往的支持表示感谢,大家共同致力于把北大糖尿病论坛办得更好!



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现状及2030年预测研究

在开幕式之后的糖尿病精准防控策略专题中,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周脉耕研究员对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现状及2030年预测研究进行了介绍。他指出,中国分省疾病负担研究是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的一部分。糖尿病作为重要的慢性病之一,其患病、死亡和伤残情况也在研究范围之内。



1990~2016年糖尿病疾病负担


糖尿病患病情况:2016年,中国大约有9000万糖尿病患者;1990~2016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增加78.4%,标化患病率增加17.4%;2016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为6.6%,标化患病率为5.4%,与世界患病水平(5.5%)接近。其中,50岁以上人群患病人数增加最快,15~49岁人群患病率增加最快。


糖尿病死亡情况:2016年,中国糖尿病导致死亡约14万人;不同性别间比较,男性所占比重高于女性;1990~2016年,中国糖尿病死亡率增加63.5%,标化死亡率略有下降。其中,男性≥50岁和女性≥70岁人群的死亡人数增加1倍以上,男性15~49岁人群和≥70岁人群的死亡率显著增加。


糖尿病疾病负担:1990~2016年,糖尿病导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的数量增加95%,标化DALY率增加2.3%;人口数量增长和老龄化程度加剧是DALY增加的主要原因;2016年,北方糖尿病标化DALY率高于南方。比较我国不同省份标化DALY率发现,下降幅度最大的前三个省份为香港、广东和福建,增加幅度最大的前三个省份为北京、青海和山东。


糖尿病危险因素:2016年,糖尿病DALY和死亡的人群归因分值前四位危险因素均为血糖升高(100%导致糖尿病)、高体质指数(BMI)、全谷物摄入不足、坚果摄入不足。



糖尿病防控方向


GBD 2016结果显示,1990~2016年,15~49岁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增加迅速,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在工作年龄人群中,依托相关医疗机构进行糖尿病有关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显得尤为必要。结果还显示,随着医疗水平提升,糖尿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在15~49岁和≥70岁的男性人群中呈现上升趋势。可见,男性健康意识相对淡薄,需要在该人群中加强有关糖尿病防控知识的教育,增强其控制血糖和预防并发症的技能,减少糖尿病相关死亡的发生。


1990~2016年,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糖尿病为代表的生活方式相关慢性病对公众健康影响越来越显著。中国大庆糖尿病研究等已经证实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有着积极作用。高血糖和高BMI是糖尿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同时其也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肌肉骨骼疾病等多种疾病相关。文献报道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血糖和BMI均呈现上升趋势,控制体重已成为控制慢性病的首要任务。


在BMI、吸烟和身体活动达到控制目标的场景下,2030年糖尿病早死概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但距离WHO目标(将减少三分之一的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的过早死亡作为2030年目标,并围绕其提出了10个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如果2030年血糖水平能够维持2013年水平,我国人群的早死概率可以比2013年减少三分之一,达到WHO目标要求。降低2030年糖尿病的早死概率最为有效的方式是控制人群血糖水平,其次为控制BMI,再次为减少吸烟和增加身体活动。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糖尿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糖尿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