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还在用滴滴么?

2017-01-21 康康 康国平说

网上几位老朋友在谈弃用滴滴的事情,朋友A发起的话题。我觉得他是我见过的使用滴滴最频繁的用户。早期的滴滴,有补助,打一次车大概是普通出租车的一半价,甚至更低,还有人说有一段时间等于白坐。那时候他一个月就要在滴滴花费好几千块钱。我的朋友圈里面,经常看到他打到特斯拉,各种豪华车的,也都是他在滴滴里选择什么专车、快车等新物种搞到的。我一度怀疑他是滴滴的公关伙伴。只见他选择各种滴滴快车,包括后来的Uber甚至易到。今天他说放弃了滴滴,回到传统出租车。前几天,我另一位从UBER第一天进入北京就尝试UBER的朋友K,说天寒地冻的,滴滴专车价格直接x4.0起跳仍然叫不到扯,改叫滴滴出租车,建议他加价15元,十几分钟后,在北京的冷风里,终于打到了一辆网约车。


我想,这体验简直糟糕透顶。这几天,也有UBER的前运营人员吐槽滴滴的加价策略。这样默认选择加价7元和15元两种,司机知道不及时接单,或者不像过去那样抢单,挑活,你就不得不加价来叫车。这体验,很中国。


我自己,就打过一次滴滴,一次快车,3次UBER。共享自行车骑过一次还是用别人的手机扫码,那些外卖送餐服务一次也没用过。对共享经济完全没贡献。


我自己几乎没怎么用过网约车,所以谈不上体验,本不应该评论这个事情。但以自己的观察,我从第一天起就不是很喜欢我们“很中国”的专车玩法


第一次滴滴体验是去798艺术区,当天自己的车限号,打过去,价格倒不贵,但也不便宜,主要是速度比我骑车快不了多少。那次打车的目的,仅仅是体验一下APP是如何完成支付流程。回程选择APP里面的快车,车况很好,但司机是东北小伙,确实不太懂得路线。这也是很多人吐槽的点,我个人觉得这不是问题。


UBER是直到去年夏天去厦门,才完成了第一次体验。因为有朋友邀请了我,说有三次特价体验,专门下了APP(低价和补助正是共享经济爆炸式发展的原动力)。其中第二次,在厦门大学附件,司机说我定位错误,他开出去几百米,说没法掉头,让我自己去找他。全家老小拖着箱子在近40度高温马路上寻它,这体验也谈不上好。虽然这车价是真便宜。第三次UBER体验,去年秋天,有一次大晚上跑步去和一朋友聊天,跑回家,过了20公里有些累,离家还有6公里,懒得跑了,想着还有一个UBER的优惠券, 现下载了APP,叫车后,很快就来车了,是个内蒙的小伙,开着一辆长城SUV来接我。聊得很愉快。他担心,过一阵子新规实施后,也许他们外地人就不让开专车,要开,也会像当年的黑车一样的待遇了。当时他还是认为最终会通融,找到解决方案。说收入没网传那么高,但也不错,贴补家用是足够了,但他看起来做得也很辛苦。


还有一次尝试使用共享经济的失败经历:有一次大晚上从朝阳门回家,外面大雾霾。我没有滴滴的APP,在微信里下单,加价2.7倍也没打上车。我边走路边查看滴滴,十几分钟一直没人接单。最后,手机都没电了,也没能打成功那次滴滴。这体验真是糟糕透顶,只好跑着回家。


这是我有限的几次经验,似乎都是负面。但我依然要说,滴滴等共享专车发展的这几年,在改善人们出行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体验整体是远强于传统出租车。虽然,很多对电子化互联网生活不熟悉的老人们,在这波出租车网约化的变化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依稀记得,14年春,我女儿出生前的一次产检,明明所有的出租车都在我爱人面前停下,但没有一个人接她。都说,这是别人预订走的车,在等人。她只好临时下载了一个滴滴的APP,开通了微信支付,打成了她的第一次滴滴。这样的折腾,年轻人不是问题,我相信老人不一定适应。


如今,滴滴已经垄断了快的,收购了UBER后,加之政府对网约车的严控,这个产业的变化,可能远不是一开始热情拥抱滴滴的人所期望的。希望这个出行服务,能更进一步发展。这不能完全怪滴滴“变得越来越大大到成为最大的出租车公司”。


做个小调查:您还在用滴滴么?


(kangkang 2017年1月20日)


附上某一个老友群的聊天:

A:

最近已经恢复了打出租车的习惯。网络效应在扩张的时候是良性循环,越打越方便,在收缩的时候是恶性循环,越难打就更难打。可惜滴滴们几百亿培育出来的市场。


B:

灰色地带的强行发展哪有个个都有阿里的好运啊


C:

是因为政府规定吧,没司机了。(外地车司机不能开网约车)


D:

快车这种和出租车正面竞争的产品,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了,其他产品还有戏


C:

假分享经济部分该倒闭


E:

滴滴很久没用了,是不是用户都改用摩拜了?


F:

现在很难用,动不动就是2倍以上


B:

辣嚒冷的天辣嚒大的雾霾还有人骑自行车啊


G:

我改摩拜了


H:

昨天根本就骑不动(昨天北京7级大风)


G:

大山子这么堵的第二,除了自行车,其他都没用


C:

你不懂北京人民的痛,地铁里根本挤不上去


E:

前几天在望京看到一个没有任何标志的厢式货车,路边的便道上的几十辆ofo单车被拉走了,不知道什么情况。


B:

@C 那自己买一辆自行车呗


F:

早已抛弃滴滴了。好不容易等来滴滴出租车,眼前已经经过好几辆空车,滴滴司机只管抢单,不管定位,等车时间电话里头问,你在哪里,哪个路口,什么什么大厦,你妹的,还经常趴一个地方再让你找过去。这种体验,果断拒绝


G:

自己买的自行车容易丢。还需要打气


C:

这类自行车项目救活了不少自行车企业哈


H:

如果你说一个自行车厂,几十万辆车卖不出去职工要领最低工资,要去产能要裁员,听起来就不太好。可如果你说这个自行车厂,车干脆不要了都扔街上,装个手机App转型共享单车了,马上就能引入十几亿战略投资者强烈看好市值几十亿美金,那就满满的正能量了。什么叫互联网思维,这就是。


C:

造车容易,但二维码,定位,智能锁,以及单车的商业模式,不是那么容易搞定的。


聊天的乐趣,就在于聊着聊着,就从滴滴专车,到了新的共享自行车这一波新的热点。:-)


康国平说

微信ID:  mobilewtf


1.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2.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康国平说“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