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绝对绝对不是一个哲学书单

2016-04-06 康国平 康国平说

这是前一段时间的事情了,似乎已经有年头了。我都快忘记了这个事情,想必你也已经忘记了,今天发现微信后台有个写了一半的文章还没发出,才想起来。赶紧补充完成了,希望对您有用。


朋友圈这几天一直在传两位可能因抑郁症自杀的人的事情,看了真痛心。有关这两个自杀事件的分析文章,也有上百篇了,一直在刷屏。两位逝者中,一位是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青年教师江绪林,刚刚40岁,正值人生高峰,抑郁症去世,一开始曾被人和基督教或政治挂上了钩。另一位是被人称为“史学奇才”的18岁高中生林嘉文,也是因为抑郁症自杀。他留下了一句“未来对我太没吸引力了”,走了。他们的死,被很多人讨论。同期,英国BBC制作了一个安乐死的视频,网络上传播得非常广泛,我不忍心去看这个视频,不敢做评价。三个死亡的案例,显然打动了很多人。这让我想起,“我们是谁,该怎么过自己的人生?”


自己选择死亡,本无可厚非。网络上有讨论,也是正常。有人说,不该讨论死亡,死亡是很个体的事情。也有人说,学政治学历史的,最应该学点哲学。哲学可以帮助人解决生死问题,哲学比心理学更有助于解决抑郁症患者的死亡问题。当然,作为政治系老师江绪林,显然有太多时间研读思想经典图书,看得比很多人多得多,一句“该读读哲学”、“该读读前人的思想著作”,显然解决不了他需要痛苦选择的死亡难题。更解决不了他在事业和家庭需要解决先的时候,自己却选择了自杀这一更难的难题的矛盾。我们大多数没有经过学术训练的人,对死亡不懂的地方可能更多,即便如此,我认为,我们还是可以尝试从哲学的学习中,看清楚自己当下遇到的各种问题,也肯定有助于解决很多心理和身体的问题。


刘擎先生写给江绪林博士的悼词,这么写到:


“理想主义是可贵的,但健全的现实感以及审慎、妥协甚至迂回的精神也同样是可贵的品质,也同样有古典思想的渊源。追寻理想的道路漫长,请每个人珍惜自己的生命。我们走得慢,才能走得更远。”,他还说,“同时,绪林的经历也启发我们,在一个有原子化个人倾向的社会中,包容和宽怀是必要的却是不够,友爱与团结也弥足珍贵。我们不仅需要专业同行的讨论群组,我们也需要寻求一种更积极和热忱的精神的、智性的友爱共同体。”(http://t.cn/RGNS3kt )


说得太好了。珍惜生命,可以用一种外部力量,用和生命对话的妥协精神,来完成,达到。


所以,我忍不住想要列一个哲学的书单,或者叫学哲学的书单。这样的空洞而简单的书单,经过了或认真,或粗略的阅读,或许依然解决不了抑郁症问题,但起码可以解决自己很多人生要遇到的问题。当然,靠书单来读书也是很可怜的,真能起到什么效应,不得而知。所以,这个书单,绝对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哲学书单。这个书单,有的甚至是最近出版的图书,有的还是浅显的图书,也许对很多度过太多思想类图书的人,这个书单太过浅显,我的列一个不全面的单子,甚至带有不知天高地厚的无知。但我总觉得,好的书,还是值得任何人认真去看一遍的。没有经典是不值得多读几遍,从而体会不同的阅读感受的。


一、《哲学的慰藉》

The 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 哲学的慰藉 


这是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的一部谈哲学家故事的小书,可以作为寻求哲学入门良方的小册。6位哲学家的故事,也许你很熟悉,也许你不曾熟悉。但你都可通过他的书,来进一步了解这六位哲学家。


不受人欢迎的与世不合,缺少钱的纠结、遭遇挫折、有缺陷、伤心和困顿6大哲学问题,可以分享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尼采六位哲学家的故事。


《哲学的慰藉》出版后引起广泛反响,仅在英国便卖出15万册。被改编成纪录片,“Philosophy: A Guide To Happiness”在 Channel 4 播出,一共六讲。


  1. Socrates on Self-Confidence

  2. Epicurus on Happiness

  3. Seneca on Anger

  4. Montaigne on Self-Esteem

  5. Schopenhauer on Love

  6. Nietzsche on Hardship

6集24分钟节目《哲学:快乐的指南》

可惜国内下载已没资源,国外Youtube要翻墙


如果因为喜欢这个册子,你一定会喜欢这6位哲学家。喜欢去探究他们的哲学思想。有个入门的线索,就够了。我看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 资中筠老师翻译的版本。上海译文还出了双语版本,可选择。


二、《西方哲学史》,罗素的哲学史或希尔贝克的。


和入门的慰籍一样,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被很多人吐槽写得不够好,简直是让很多人不想读哲学的最佳入门书,催眠书。牛津出的一本哲学小史,希尔贝克或梯利的,又是另一种风格。随便选择,总归要有一本硬着头皮的索引书。《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上下册)》希尔贝克的。梯利的,也可按图索骥去了解更多哲学家和哲学书。不过读哲学书太慢,也有些累。如果你没有人生大问题,不读也罢,看看韩剧似乎也挺好。


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

G•希尔贝克、 N•伊耶

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 

梯利 (作者), 伍德 (作者), 葛力 (译者)


三、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美国已故哲学教授罗伯特·所罗门在2002年写的一本好玩的书。国内理想国引进,看起来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销量。大概哲学类的书,都不那么好卖。


以大问题来引出哲学课题。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71227/ 


看看作者的介绍:


罗伯特·所罗门(Robert C.Solomon 1942年9月14  –  2007年1月2日)是世界著名的哲学教师和讲演者。他曾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Quincy Lee一百周年纪念教授和杰出授课教授。2007年在苏黎世机场转机时引发肺动脉高压去世。他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出版有四十余本著作。 他的妻子也是德州奥斯汀分校哲学教授。两人合作有多本书。

参考wiki百科词条: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C._Solomon 



大问题英文版封面,Q字母告诉读者,答案还得自己去寻


看明白了吧,这本是教人如何学哲学的。哲学导论书,比很多哲学书当然更浅显,但也更好读,更简单。看目录,应该也能知道大概讲什么。比如“生活的意义”、“上帝”、“真理的追寻”、“自我”、“自由”等等。还有道德和正义以及好的生活。


前几年,哈佛大学教授的迈克尔·桑德尔 根据自己最热门大课改写的图书《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也同样值得推荐。这是史上听课学生最多的课程之一,是世界上最欢迎的老师的课程。后来桑德尔出了好几本书,在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包括《金钱不能买什么 : 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以及《反对完美 : 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



四、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商务印书馆版本《纯粹理性批判》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Immanuel Kant 企鹅经典版本

康德三大批判之一,可以说是最牛的一本哲学著作。

“流传最为广泛,

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同时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

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


下面这个牛津大学视频公开课,讲解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可以一看:

http://open.163.com/special/opencourse/kantscritique.html


曼弗雷德·库恩 的《康德传》,网上号称这是最完整的康德传记。能将康德和康德的哲学给集合到一本书里,还是值得一读的。但也有人说是垃圾书。

中文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035631/ 


还有牛津通识的康德传,罗杰·斯克鲁顿 ,牛津里面还有维特根斯坦的一本。


五、《我是谁?如果有我,有几个我?》


作者:理查德·大卫·普列斯特(Richard,David,Precht) 著,钱俊宇 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815188.html


今年的新书。推荐,简单,可读性不错。介绍语:一本令哲学界引以为荣的入门书,如同一幅令人惊叹的拼图,呈现出“人类”的完整样貌,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种种迷惘与困惑时,看见一座指引方向的灯塔。


虽然有所吹牛,但还是不错的。我在三联书店买的,网上居然只要5折。好书都是贱卖了。


六、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1818年,30岁的叔本华自费出版与黑格尔哲学体系截然相反的巨著《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对自己的哲学极为自负,声称是一种全新的哲学方法,会震撼整个欧洲思想界。然而他的著作却常常受人冷落。该书出版一年半的时间内,只售出100多本,其余大部分是作为废纸售出的。


希望你不要把这本书当作废纸来对待。


30岁就写出了巨著,但到老了还是那样愤怒悲观的样子。叔本华喜欢一早起来用凉水浸泡冲洗眼睛,说这样可刺激视觉神经,眼睛就能更明亮。这难道是毛泽东邓小平这类伟人喜欢洗凉水澡的段子么?



亚瑟·叔本华(德语: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国哲学家。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不同于他同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他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本华将他著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他文笔流畅优美,思路清晰。



我喜欢Google纪念叔本华的那个图片,一看就是一个没人喜欢的老头。到老了,都只有一条名叫“世界灵魂”的卷毛狗陪着他,有人说这个名字是用来讽刺黑格尔,也有人说不是。


在柏林大学任教时,叔本华自信满满,他将自己的哲学课与黑格尔的课安排在同一时间,试图和黑格尔在讲台上一决高低。很可惜,学生都去听黑格尔了,听他课的学生不超过3人。叔本华郁闷地离开了大学。30岁的叔本华显然自信是有理由的。他不属于那个时代,但属于未来。叔本华自己说,他的书是为后人写的。果然。


叔本华是唯意志论哲学的创始人,他抛弃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来寻求新的出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奠定了他的哲学体系,他在书中提出了生存意志。人生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生存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要摆脱痛苦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抛弃欲求,否定生存意志。他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艺术创造和欣赏来暂时解脱痛苦,但最根本的解脱办法是进入佛教的空、无境界。


叔本华认为,人生一方面似乎需要寻求某种目的性,但另一方面,人生又确实找不到它的真实目的。人生的这种矛盾性和悖论性,就是荒谬。但反过来,人生的荒谬性,不但保护了生命,而且也使难以生存、并无可解释的生命得以恒久化。


叔本华喜欢柏拉图,喜欢康德,而喜欢叔本华的名人则太多了,再多你我一个,更合适。多背几句叔本华名言,在微博微信时代,都可以做网红了。


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徘徊。

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是痛苦和无聊。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实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


七、帕斯卡尔《思想录》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的一本


这本书够自己认真读一年。我读的是何兆武翻译的版本。天津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一套《何兆武汉译思想名著》,一套囊括《思想录》《社会契约论》《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德国的浩劫》,帕斯卡尔、卢梭、康德、罗素、迈内克等多位大师代表作。

《社会契约论:Du Contrat Social》
《思想录:Pensées》
《德国的浩劫:DiedeutscheKatastrophe》
《西方哲学史(古代部分):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The Ancient Part)》
《哲学问题:Problems of Philosophy》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Aus Kants (Gesammelte Schriften)》


就这些吧,反正也够看一段时间的了。


我这上面的绝对不是一个哲学书单。网络上倒是有一个书单,真是全面得让人怀疑人生。如果你喜欢,可以去看下面这个链接,估计太多了,你会很难受。


http://www.book110.com/1575.html

↑↑↑↑↑↑↑↑↑↑

看上面这个链接。

假装我今年要研究哲学。

呵呵。你不点进去也可。

谁愿意花好几年时间,

读一些无聊的哲学书啊。


如果你真能咬完上面这个书单,恭喜你,你起码可以写出一本《苏菲的世界》这样的哲学小说了。



20160406 keenkang (我给你推荐哲学书。如果你觉得没用,倒不如去背几个单词。啃哲学类图书,真有可能不如去啃一本英文字典。


本帐号的文章会通过多种途径转移到移动手机上阅读,包括Wifi万能钥匙,ZAKER,博客中国,微博长微博,网易新闻客户端等。如果您在这些终端阅读到本文,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号: mobilewtf   名称:小恶心微吐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