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康平:面向目标市场定向选育最适合的水稻品种
刘康平,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下称广东粤良)总经理,尽管已经成为企业家二十一年,他身上依旧发散出一股书生气,这是长达15年科研教育工作给他留下的印记。“我们的水稻品种,是想出来的。”刘康平常常挂在嘴边的玩笑话,可以说,高度概括他的经营和育种理念。他掌舵的广东粤良,目前是广东省最大规模的杂交水稻民营企业。
十五年科研路,修得水稻育种推广十八般武艺
1996年,这时的刘康平,已经从湛江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十五年,这时他的身份,是母校主管水稻科研的科研处副处长。主修水稻育种,毕业后又长期从事水稻育种科研、教育、推广工作的刘康平,决定跳出学校,创办自己的水稻种企。
当时我国种子市场尚未放开,主要农作物种子由国营县级种子公司垄断专营,民营单位并不被允许进入种子市场。面对如此不利的环境,刘康平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学校实在是太过安逸,我喜欢挑战,也有能力完成挑战。”言语之间,刘康平的自信豪迈展露无遗。彼时的广东,从事水稻育种的人才并不多见,刘康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学校中,他主持着水稻育种的科研、教育和推广工作,连续承担多个省级水稻科研攻关项目。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1991-1992年,他前往华南农业大学完成水稻育种的研究生课程,导师为水稻育种的著名学者张桂权教授。此外,刘康平在水稻育种成果上也取得不俗的成绩,参与选育的博优15获得广东省科学进步二等奖。
十五年的科研经历,让刘康平练成杂交水稻育种和生产推广的十八般武艺,安分守己并不是刘康平希望的生活,他选择进入水稻江湖,大展拳脚一番。
艰难起步,一法一规助推粤良脱颖而出
离开学校的刘康平,联合3名有共同志向的合伙人,东拼西凑30万元,成立“湛江广良杂交水稻研究开发中心”,2005年正式更名“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刘康平是最大的股东。彼时,民企并不允许直接向农民销售种子。刘康平的公司只好通过寻找一些优良品种,通过制种并销售给国营县级种子公司,以此赚取一定的利润。
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刘康平就因天灾遭受巨大的损失。这一年,湛江受到台风灾害特别严重,刘康平的3000亩基地因台风导致当年制种失败,同时报废大量的种子。成立时筹措的30万元全部亏损,同时欠下将近170万元的债务。一时的失败并没有吓退刘康平,他再次筹措资金恢复公司的生产,2000年就偿还了公司的债务。
刘康平认为,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下称种子法)和1996年《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下称保护条例)的发布,是广东粤良得以发展的关键原因。2000年种子法发布以后,种子市场开始逐步放开,民营企业可以将种子销售到市场上去。种子法带给广东粤良的,是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保护条例则给了刘康平施展拳脚的空间。在保护条例发布之前,市场上的水稻都是“公共品种”,品种并不属于任何企业或个人。保护条例将植物新品种权写入法律,保护了育种者对所选育品种的权利。品种是种企的第一竞争力,刘康平作为专家型企业家,在品种选育上的丰富积累,让广东粤良天然带有品种选育优势。2000年开始,广东粤良的业务进入良性发展阶段,资金实力、科研实力、品种资源不断积累,刘康平同时开始布局公司自有品种科研体系。
在品种选育方向上,科研单位出身的刘康平明白商业化育种和科研育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科研育种追求的是原创性和突破性育种,而商业化育种必须要紧贴市场,做特色性和实用性育种。“先摸清市场需求,根据需求制定育种目标,通过现有的品种资源库组配成目标品种。”刘康平介绍自己的育种思路,“因此我们的品种可以说是想出来的品种,对育种目标的设定是最关键的。”广东粤良的品种,可以说是刘康平根据对市场需求的判断而订制的品种。
左上:恒丰优778
左下:恒丰优3512
2008年开始,广东粤良开始迎来了第一代自主选育的第一代品种,以博Ⅲ优273和秋优3008为突出代表。这两个品种在最高峰时期,年销量为40-50万公斤,博Ⅲ优273更是更为广东省区试的对照品种。凭借第一代自主选育品种,广东粤良进入发展加速期。
2011年开始,广东粤良自主选育的永丰优和恒丰优两大系列水稻,让其进入5年高速发展期。其中,恒丰优华占通过6省审定,恒丰优387通过三省审定,永丰优9802通过国家审定,是两大系列中突出的大品种。2013年开始,永丰优、恒丰优两大系列让广东粤良营业收入保持20%-30%的高速增长,2016年营业收入已接近1亿元。
刘康平作为总经理,主抓的工作却是品种的科研、定位、判断和布局,每年投入5-10%的营业收入在科研。刘康平扎实的水稻品种选育功底有了用武之地,而且对广东水稻产业有超过30年的观察,对市场需求极其清楚。广东粤良的自主品种从鱼龙混杂的水稻市场中脱颖而出,被播种在数以万计的良田之中。
2015年开始,广东粤良的第三代自主选育品种,包括永丰优、恒丰优系列的改良品种,以及新开辟的粤创优系列开始参加区试,计划在不久就将来就投放到市场上。刘康平预计,未来3年,凭借第三代自主选育品种,广东粤良营业收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状态。
申请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企,剑指外省及东南亚稻种市场
“广东水稻种企要做大做强,短期之内必须走出省外,未来必须借助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政策走向东南亚等国际市场。”这是刘康平的判断,“广东市场是粤良的大本营,必须稳守,不断走出去也是必要的。”
目前广东粤良的市场范围已经扩大到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安徽、福建等长江中下游省份。恒丰优系列是感温型品种,该系列品种丰富度非常高,拥有适合各稻作区早中晚造的全系列品种,因此成为广东粤良开辟外省市场的法宝。目前,广东粤良的省外业务发展非常迅速,为营业收入贡献不少。
2014年,刘康平开始制定将广东粤良打造为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目标。为此,刘康平前期投入超过2000万元建立新厂房,加快新品种研发并申请审定的步伐。目前,广东粤良各项指标均已达标,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目标已进入申请阶段,力求2018年申请成功。
成为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有利于粤良享受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和种子出口审批等政策便利,这是广东粤良剑指外省及东南亚市场战略布局的第一步。
作者:农财宝典记者刘法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