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丨隆平高科商业化育种体系是如何炼成的?

刘法钊 农财网种业宝典 2022-05-17


20年间,20多个不育系通过审定或鉴定,选育出383个水稻品种通过审定,其中国审品种114个。


仅在2017年,就有61个品种通过国审,占当年国审总量的34.26%。获植物新品种权127件;获专利授权13件;编制技术标准8项。


如此霸气的水稻育种科研成绩,来自国内龙头种企——隆平高科。


在强大的育种能力支撑下,这家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命名的种企龙头,近年来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冲入世界种业十强。


“隆平”速度固然值得赞赏,但我们要看到隆平能力才是其登顶中国本土种企龙头的决胜关键。对所有种企来说,育种能力是其核心和灵魂所在


隆平高科是如何高效组织数以亿计的资金和数百名科研人员?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隆平高科育种队伍又是如何让自己的品种立于不败之地?


水稻种子作为隆平高科最大的营收业务,对其水稻育种研发体系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或许这些问题我们都能找到答案。


1建立全球育种版图


相对于一些成立百余年的国际种业巨头,诞生于1999年的隆平高科只算是一家年轻种企,那时正是我国种业走向市场化的起步阶段。


在育种方面,刚成立的隆平高科,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1999-2004年期间,隆平高科在自主创新方面基本空白,主要依靠股东单位提供技术支撑;2005年开始,隆平高科才开始建立自主创新体系,走“自主创新+成果引进”相结合的路子,这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种企的普遍状态。直到2007年,隆平高科并购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下称“种业科学院”),加速了隆平高科水稻自主研发体系建设。 


隆平高科副总裁、种业科学院院长杨远柱介绍。


种业科学院对隆平高科的重要性,从其目前的水稻研发体系就可以看出。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暨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是隆平高科下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资研发机构,下设生物技术平台、传统育种平台、品种中试平台。



1999年,一名志存高远的科研人员,辞去安逸的株洲市农科所副所长职务,带领3人在湖南农业大学租了100亩试验地,开始商业化育种之路。


这名科研人员就是种业科学院的创始人杨远柱。3名人员和100亩地是杨远柱创业的基础。如今,种业科学院拥有108名科研人员,在国内(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海南、广西、江西、黑龙江等省)建有3500余亩水稻研发基地。


隆平高科是如何高效组织数以亿计的资金和数百名科研人员?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隆平高科育种队伍如何让自己的品种立于不败之地?


隆平高科育种地分布情况


除了传统育种平台外,种业科学院还投入巨资建立起先进的生物技术平台、功能齐全的表型鉴定平台以及完整的品种测试网络。成熟的平台体系下让种业科学院成为国内最顶尖的水稻科研机构。


隆平高科的征途并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而是在全球市场,因此海外研发布局同样领先于行业。


2007年隆平高科开始布局海外研发,目前,已在海外建立起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3个育种站,并在印尼、越南、孟加拉、缅甸等建立了测试站。


其中,印度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大,杂交水稻普及率却不足5%的国家,目前,我国仅有隆平高科正式进入印度建立当地育种站,为其进军这个全球最大的水稻市场占尽先机。


2017年,“隆平高科海外杂交水稻研发中心”在海南正式成立,拟打造以海南为核心、以印度、菲律宾为重点,辐射整个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海外水稻研发与测试体系。而南亚、东南亚几乎占去全球水稻种植面积90%以上,可见隆平高科战略眼光之长远。


2“商业化育种”不只是一句口号


曾经,“某某作物品种未来都有哪些趋势?”这个玄之又玄的问题让人难以回答,现在,无论是政府官员、企业老总、育种专家都会用一句玄之又玄的话来回答你:“市场的需求就是品种未来的趋势!”


这句话已成为一句口号,但真正能够选育出市场需求的品种又有多少?隆平高科用市场数据来说话。


隆平高科业绩连续3年呈两位数增长,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22.99亿元,利润5.01亿元;2017年公司水稻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未审计),占到国内杂交水稻种子市值的三分之一。为这份漂亮的业绩报告作出最大贡献的是隆平高科的两大系列品种——即隆两优和晶两优系列品种。


据统计,2016-2017种子销售年度,隆两优、晶两优系列新品种种子销售量超过1400万公斤,年示范推广面积超过2000万亩,其中晶两优华占、隆两优华占年销售量均超过300万公斤。


隆两优、晶两优系列的大热,隆平高科水稻研发体系当居首功,因其历经7年选育出突破性中稻不育系“隆科638S”和“晶4155S”,这也是商业化育种的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隆科638S”和“晶4155S”是中稻不育系,而作为隆平高科水稻研发一面旗帜的杨远柱,在2007年以前专攻方向却是长江流域早稻,由他育成的株1S以及利用株1S不育源育成湘陵628S等16个衍生早籼两用核不育系,育成国审早稻26个,省审早稻96个,分别占国审和省审两系早稻的78.8 %和72.7%,累计推广24234.2万亩。


十多年前的长江流域,还是双季杂交早稻的天下,但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长江流域水稻迎来“双改单”的变革,双季杂交早稻种植面积下降,中稻面积上升,据统计,目前长江流域中稻占该区水稻总面积的63%,产量占总产的68%,其中杂交中籼种植比例超过85%。


面对市场的巨变,是选择守成还是突破。大部分的企业选择守成,甚至继续保持大批量生产双季杂交早稻种子。2007年杨远柱带领的隆平高科11人水稻育种团队,选择全力攻关杂交中稻,杨远柱甚至在2011年与公司签下军令状,要在5年内审定10个中稻品种。


除了意识到种植结构的转变,杨远柱团队经过市场调研,率先把“绿色安全、优质高效”作为主攻目标。并将选育优质、高配合力、带早稻遗传背景的理想株型中籼两用核不育系作为主攻方向,利用优质、矮秆、抗倒不育系湘陵628S为骨干亲本,与主推不育系培矮64S、C815S、Y58S等杂交,历经7年培育出突破性中稻不育系“隆科638S”和“晶4155S”。


由于优良不育系“隆科638S”和“晶4155S”的育成,使隆平高科杂交中稻育种迅速取得突破。2015-2017年本团队育成46个(59次)隆两优、晶两优系列中稻品种通过国审。不仅审定品种的数量多,而且绿色优质品种比例极高,46个国审中籼中米质达部优3级以上41个,占89.1%,部优2级以上26个,占56.5%,部优1级5个,占10.9%。区试穗瘟最高损失率≤5级的占72.9%,其中最高损失率≤3级的抗病品种占27.1%。由此,隆两优、晶两优这两股热旋风席卷中稻市场。


除了首席育种家把握育种过程中的难点,正确决策育种方向外。隆平高科的研发实力真正强大之处体现于对育种目标的实现能力,隆平高科创新的育种流程起到关键的作用。单兵作战式的育种早已成为过去,但如何开展大规模协作育种并非易事,其难度并不亚于育种本身。


根据隆平高科提供的材料,要育成15个审定品种,育种团队要从15万份各类选种材料起步,没有一个成熟的育种体系以及高效地育种流程,“商业化育种”无从谈起。


为实现大规模协作育种,隆平高科按照“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规模化”要求,建立首席育种家领导下的“工厂化、分段式”育种流程。


从资金利用、资源组合、人力投入上,种业科学院做到了环环相扣,井井有序,让育种大规模协作成为可能。


为避免俗称“大公司病”的顽疾,种业科学院引入“商业化育种激励机制”,团队之间的资源共享按照一定比例分享成果开发提成,团队内根据各环节研发人员所作贡献大小进行成果提成的分配。


人人争先选育符合产业与市场需求的品种,让“市场导向”不再是一句口号。


可以想见,如果失去隆平高科成熟的育种体系和创新的育种流程,7年也难以育成“隆科638S”和“晶4155S”。


如今的隆平高科水稻研发体系,更像是一支现代化的部队,有决胜千里的将帅,有冲锋陷阵的士兵,有高精尖的装备武器,有高效地协作流程。隆平高科这支厉兵秣马的科研之师,在院长杨远柱这只头狼的带领下,这只商业化育种的“狼之队”一定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惊喜。


- End -


记者 | 刘法钊

编辑 | 农财君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