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族品牌,跻身世界种业巨头行列!放出豪言的这家企业将如何做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数十年筚路蓝缕,中国种业终于登上世界舞台。实现中国“种业强国梦”,步伐已在向前迈进。
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可以预想,这一路必将困难重重,但前行路上的每一个人坚信,每一步坚定地走实走深,前程必将繁花似锦。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如今的丰大种业,正在创造未来的历史。丰大种业,在神州大地撒下了一粒粒希望的种子。种业强国之路,镌刻着丰大担当。
1
品 牌
巨轮扬帆远航,方向至为关键。
“丰大要打造中国种业民族百年品牌。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在三五年时间内,走到国内种业行业的前列,进军国际种业。”丰大集团董事长吴大香为丰大种业指明了方向。
怀着对土地和种子的深情,丰大集团致力打造中国种业民族品牌;肩负振兴中国种业责任和担当,丰大集团把种业当成一项百年基业去建设;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丰大种业让每个参与主体都成为种子产业链上的受益者。丰大种业始终把服务农民作为第一要务,把价格合理、质量最好的优良品种提供给老百姓。
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品牌建设贯穿农业全产业链,是助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和持久动力。
据统计,从2011年至今,全国种业企业数量由8700多家下降到目前的4300多家,前10强企业市场集中度由15%提高到18%,前50强市场集中度由30%提高到35%,隆平高科进入全球种业十强;50多家企业挂牌上市,总市值超千亿,企业“多小散弱”状况明显改善。
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的一个现实是,在4300家种企中,响亮的民族品牌寥寥无几。
我国种业市场已经形成了多元化、多主体、多渠道的格局,随着种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入,跨国种业集团以其品牌品种为依托抢占种子市场,民族种业品牌的知名度较低,其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曾经“洋种子”席卷而来的场景不仅震撼了国内种业市场,更警醒了种业人:“狼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实力。
跨国种业巨头比好比“航空母舰”,国内种企犹如“小帆船”。小帆船和航空母舰之间的差距不仅体现在企业的规模、创新和市场竞争力,还体现在人才、经营和品牌上。
面对国际种业巨头的挑战和国内种业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品牌战略制胜将成为民族种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顺应国际化潮流、建立企业强势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成为民族品牌发展的焦点问题。
丰大争做中国民族种业创领者。“打造中国种业民族百年品牌,进军国际种业”,态度坚决,信心满满,前景可期。
从1985年到2018年,33年风雨历程,丰大集团发展令人瞩目,“丰大”品牌享誉全国。大浪淘沙,多少企业、多少品牌、多少企业家在历史进程中已烟消云散,依靠土地生长,“丰大”却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演绎着一段段传奇。从生产中国做好的面条到打造中国酒店管理民族品牌,再到建设中国种业民族品牌,丰大集团已完成了跨越。
2
合 作
仅用两年时间,丰大种业就让“安农591”玉米品种“起死回生”,这让安徽农业大学校长程备久看到了丰大种业的实力。
2014年,“安农591”通过安徽省审定。这个品种抗病性强,生育期短,脱水速度快,稳产性好,连续高温热害下表现优异。但因推广不善,“安农591”面临退市风险。
眼看着团队多年心血或将“死亡”,程备久十分心痛。“丰大种业接手了‘安农591’,用高价收购了经营权,拯救了‘安农591’。”程备久说。
丰大种业先在黄淮海七个省布置了五百多示范点,开展引种试验;改良了制种技术,制种产量从每亩200公斤增长到400-500。 2018年,“安农591”制种面积6000亩,推广面积120万亩;2019年该品种制种面积将超过1万亩,计划推广面积240万亩。
2016年底至今,不到两年时间,“安农591”实现了“重生”。而这仅是丰大开展科企合作的一个缩影。程备久也看到,丰大种业是一家用真心、让客户很放心、让合作伙伴有信心的民族种企。
如何快速在中国种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在吴大香看来,抓好人才是第一关,育种家是最重要人才。“丰大如果单靠自己育种,至少要20年。若全国玉米、水稻、小麦育种家,把培育的品种提供给丰大,由丰大来推广,丰大将永远不缺品种。”吴大香说,“丰大大手笔投资种业,第一步就是要抓好育种家的心,让育种家体会到价值感。”
人尽其才,悉用其力。注重科研投入、尊重人才,科企合作成为丰大种业的首要选择,以快速弥补现有育种能力的不足。科企合作通过创新科研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加速成果转化。
目前,丰大种业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中国农科院、黑龙江省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吉林省农科院、安徽省农科院、恩施州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国内科研院所和部分重点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科研实力方面,应该说民企还是缺乏优势的,但是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可以部分解决这个难点。”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马良勇说。从2016年开始,马良勇所在课题组已与丰大种业开展合作,从事双季早稻育种、绿色超级稻品种的选育与单季杂交稻育种研究,育种成果合作方面已有苗头,同时还为丰大种业培养人才。
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介绍,水稻所目前有6位年轻育种家与丰大开展合作,他看到了丰大种业对科研的重视和对育种家的尊重。
“丰大集团十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产权,得到了许多育种家的赞赏。“玉米育种家、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汪黎明 说,”我所与丰大种业在普通玉米、鲜食玉米、分子遗传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目前不可能再出现一个大品种包打天下的情况,区域适应性品种多元化是当下常态。科技研发需要资金支持,丰大种业拥有集团的强力支撑,可以实现品种研发的丰富性。”河南农业大学玉米改良中心主任陈彦惠表示。
“丰大种业要打造科研的核心竞争力,与科研单位、育种专家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集团计划以最快的速度,建立丰大种业科学研究院,加强自身的科研实力,开展更广泛的交流合作。”丰大集团总经理吴智勇说。
科企合作是首要选择,自主研发是最终选择。在加强合作同时,丰大种业正在建立和完善自身科研体系。
“科企合作和自主研发是两脚并重。”丰大种业水稻公司副总经理何立斌说。丰大种业已经构建了品种研发团队,在海南建立水稻南繁科研基地,在四川邛崃、安徽舒城分别建立了长江上游及长江中下游水稻科研基地,在安徽宿州、山东章丘、甘肃张掖、湖北恩施、黑龙江哈尔滨等地设立了玉米科研育种试验基地。
3
布 局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丰大种业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踏实。
2015年8月,丰大种业成立,水稻种子公司组建;2016年5月23日,玉米种子公司成立;2016年11月,公司办公楼、仓储、加工车间正式启用;2017年,合肥双凤种业园完成种子加工包装业务,四川邛崃丰大西南种业园已落成;如今,在甘肃临泽,占地140亩的丰大西北种业园正在高标准建设中……
丰大种业正在全国织就一幅产业巨网,绘就一幅种业民族品牌的巨画。短短三年时间,丰大种业已完成立柱架梁,民族种业品牌的已显雏形。
水稻和玉米是国家主粮作物,也是丰大种业的两大抓手。水稻种子公司致力于长江上、中、下游市场早、中、晚杂交稻和常规稻的科研、生产、加工、营销和技术服务;玉米种子公司致力于全国市场玉米、小麦种子的科研、生产、加工、营销和推广服务。
“丰大种业人员储备较完善,测试框架平台与基地的构建初步成型,建立了稳定的科研基地,已有4个品种通过国家初审。”何立斌说。
据了解,丰大种业目前拥有“两优988”“内香6优9号”“深两优870”“深优9528”“正香优217”“川作优8727”等六个水稻品种的生产经营权,后续品种70余个。玉米品种方面,“农单476”“安农591”“陕科10号”“中龙玉6号”“龙单80”“鲁单5103”“丰大708”等多个独家经营的玉米优良品种,已布局全国市场;以“徽研22”为主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已布局黄淮海南部市场。
“丰大种业虽然起步晚,成立时间不长,但是发展速度快,势头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用几年时间走过了别的企业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走过的路。”吴大香多次考察安徽舒城水稻科研基地,对丰大种业成立以来的成果高度认可。
“丰大创造了历史,创造了过去,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种业是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复杂的产业,希望丰大种业要有总体规划,正确认识机遇与挑战,在兼并重组上有所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借力科研力量强化科技创新,创新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实现现代企业制度与国际接轨,加强国内外企业合作共谋发展。”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邓光联邓光联给予期望。
- End -
记者丨农财君
编辑丨农财君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