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挝、柬埔寨、尼泊尔水稻种植情况了解下!


在“一带一路”沿线中,以农业作为主要支柱的国家众多,而这其中以水稻种植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或者与水稻进出口数量较大的国家更是不在少数,今天,农财君给大家盘点老挝、柬埔寨、尼泊尔这三个国家的水稻种植情况。


1

老挝

水稻年产量受气候变化影响大


老挝位于中南半岛北部,国土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农业是老挝经济的支柱产业,占老挝国内生产总值的51%。老挝地广人稀,潜在耕地面积800万公顷,实际耕地面积80万公顷,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0%。


水稻、玉米、木薯、咖啡、花生等是老挝的主要农作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超过老挝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0%。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2017年老挝水稻收获面积为95.6万公顷,单产约为4.2吨/公顷,总产达404万吨。2016年老挝出口水稻6.51万吨,出口金额达2836.8万美元;进口水稻22.81万吨,进口金额8538.6万美元;自2016年以来,老挝共向中国出口稻米2万吨。


老挝水稻85%为低地水稻(雨养区占88%,灌溉区占12%),15%为旱稻。所以,稻谷也主要分为雨季稻和旱季稻两类。



由于老挝地势北高南低,雨季稻中又分为低地雨季稻和丘陵雨季稻,2015—2016年,低地雨季稻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当前,在老挝的18个省市中,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地区,其中南部的沙湾拿吉省是老挝最大的稻米生产基地,稻谷种植面积23.61万公顷,稻谷产量占到全国产量的25%。


老挝大多数的水稻种植区是在雨养生态区,所以水稻的年产量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在雨养低地生态区,严重的洪水会导致整个国家的水稻大幅度减产,特别是降雨引发的洪水更会导致减产和失收。据记录,干旱和洪水经常发生在老挝水稻种植季节,特别是在种植季节的早期和晚期。


除此之外,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条件,人才资源的稀缺,以及匮乏的生产技术和资料,使老挝水稻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另一方面,老挝稻米加工技术相对也必将落后,碎米多,易受潮、发黄。譬如,老挝很多地区的水稻类型为糯稻,价值高,但是受制于落后的加工技术,出口量并不大。


2

柬埔寨

水稻种植广种薄收


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南部,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带。农业是柬埔寨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左右。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5%。全国有可耕地面积670万公顷,实际耕种面积约280万公顷。



水稻种植面积占柬埔寨总耕地的90%以上。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2017年柬埔寨水稻收获面积为295.1万公顷,单产约为3.5吨/公顷,总产达1035万吨。据统计,2016年柬埔寨出口水稻52.99万吨,出口金额达3.06亿美元;同时进口水稻2.66万吨,进口金额967.7万美元;净进出口水稻50.33万吨。


柬埔寨的气候虽然只简单的分为雨季和旱季,但为适应降雨的时期和河水的消长动态,仍然形成了多样化的水稻种植制度,即雨季稻、旱季稻和前雨季稻。目前,柬埔寨种植的水稻仍以常规稻为主。1999年,柬埔寨农业研究与发展研究所(CARDI)成立后,开始水稻品种改良研究,截止至2015年,已审定了地方农家种和改良品种50多个,对该国水稻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柬埔寨水稻生产的最大特点是广种薄收,且密直播、插“老秧”现象普遍,也很少使用化肥与农药。柬埔寨的稻田地势平坦、田块面积大,很适合大型机械作业。当前,柬埔寨水稻土地耕整和收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播种插秧还依靠人工。


整体而言,柬埔寨是一个十分适合种植水稻的国家,但由于农田基础设施落后,技术服务跟不上,生产性投入不足,种稻经济效益较低,生产水平落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践行,越来越多的国外投资者看到了柬埔寨水稻生产的巨大潜力。近年来,中国先后有多家大型企业对柬埔寨水稻种植、加工、贸易进行了全面考察论证,并有企业已在当地建成大米加工厂,也有种粮大户开始在柬埔寨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且取得初步成功。


3

尼泊尔

推广中国杂交水稻颇有成效


尼泊尔为南亚山区内陆国家,也是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是其经济命脉,是第一大产业,其产值占全国GDP的40%左右。尼泊尔耕地面积309.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8%,人均耕地面积2.5亩。


尼泊尔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大麦和小米,大米是尼泊尔人最重要的主食。尼泊尔水稻产地集中在特莱平原地区,一年可达三熟。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2017年尼泊尔水稻收获面积为155.2万公顷,单产约为3.4吨/公顷,总产达523万吨。2016年尼泊尔出口了水稻241吨,出口金额20.8万美元。



据了解,由于缺乏高产的优质水稻种子,尼泊尔的粮食生产还无法实现满足国内需求。2016年,尼泊尔从印度等国家进口水稻53.77万吨,进口金额达2.32亿美元。


2015年4月中国与尼泊尔签署换文,中国承担援助尼泊尔农业技术合作项目,该项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引进中国的杂交水稻和玉米,在尼泊尔的田间进行试验和栽培示范,从中筛选出最优质的的杂交水稻和玉米品种在当地进行推广试种。二是培训尼泊尔当地的农业管理人员,或者说技术员。


第一期合作项目从2016年2月开始,为期3年,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尼泊尔农业研究院合作完成。当前,该项目已引进了67个杂交水稻品种,在尼泊尔多个地区进行试验。还有1个品种通过了尼泊尔农业发展部种子质量管理中心的审定。


中国杂交水稻品种凭借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深受尼泊尔当地居民的喜欢。2018年,中国的杂交水稻在尼泊尔的5个省推广种植面积达到4500亩,稻田增产从4成到翻倍不等;并有累计1000多人在推广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培训。


- End -


记者丨柳佳柱根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提供资料综合整理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