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先正达”诞生记!

南方农村报 农财网种业宝典 2022-04-26
1月5日,中国农化航母“先正达集团”横空出世,集化肥、农药、种子和数字农业于一身,销售额近1500亿元,引发行业强烈关注。农财君发现,在“先正达集团”浮出水面之前,“两化”已为这一盘大棋谋划多年,众多业务的兼并整合,为这艘“航母”的商业版图埋下伏笔。


中化集团:新千年后大扩张,农化版图渐成型

1950年3月10日,为统一全国国营贸易,完成国家进出口计划,领导国内市场,调节全国和地方的物资供求,中国决定设立全国范围的对外贸易专业总公司。中化集团的前身——中国进口公司正式成立。1965年6月12日更名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1966-1975年,共进口化肥6404万吨,农药3.3亿美元,弥补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缺口,也为日后的中化集团贴上了中国最大化肥分销商的标签。



进入新千年后,中化集团的肥料业务版块急剧扩张。2002年3月,子公司中化化肥组建湖北中化东方,产能30万吨;2002年8月,投资建设福建中化智胜,建成新型肥料生产基地;2004年3月,出资建设中化山东肥业,开始向高端肥市场突破;2004年4月,中化化肥收购涪陵化工60%的股权,组建中化涪陵,化肥产能达200万吨
 
组建子公司的同时,中化集团也加快了投资入股的脚步。2004年,以4.6亿元的价格,晋升为盐湖股份第二大股东,参与青海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打破了钾肥资源限制,生产和销售一体化更为突出;2008年12月,中化化肥全面完成对吉林化肥农药集团的收购,组建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持股90.81%,年产合成氨18万吨、尿素30万吨、复合肥40万吨。至此,中化集团肥料产能迈入500万吨级。
 
2007年4月,农药版块崭露头角。中化集团与中国农药最核心的研究机构沈阳化工研究院重组获国务院批准,后者成为其全资子公司,跃居国内最具研发实力的农药企业集团之一;2014年5月,控股扬农集团,成为上市企业扬农化工实际控制人。
 

2009年,中化集团并购中种集团,进军种子业务;次年,中化集团参股金稻种业,目前以34.08%的股份成为实际控制人,迈向杂交水稻产业;2018年12月,中化集团战略入股荃银高科,前者全资子公司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受让荃银高科21.5%的股份,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随着中化集团商业版图的扩大,其总资产也逐年递增。

但随着2015年农业农村部首次提出“农药化肥双减”概念和目标,以及后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再到农化去产能的落实,中化集团农化版块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迫切需要新思路寻求改变。
 
现在看来,从2016年1月宁高宁担任中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开始,可谓是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合并的“曙光”。


中国化工集团:收购两大农化巨头,跻身世界顶尖企业

2004年,中国化工集团由原化工部直属企业组建而成。随后,未来将承载主要农化业务的子公司中国化工农化总公司(下称“化工农化公司”)成立。起步之初,化工农化公司业务范围为非金属矿产的勘探、开采,为化工业提供基础原材料,与农化业务关联不大。


在成立后的两年时间内,中国化工集团开始通过收购、兼并、合并的方式迅速扩大农化业务,整合包括化肥、农药在内的地方国有化工资产。2005年中国化工集团重组湖北沙隆达集团公司,拥有了首个规模化农药资产,踏出了布局农化业务的重要一步。2005年无偿接受河化集团全部资产,控股氮肥上市公司河池化工,又签订江苏安邦电化资产重组协议。2006年5月和10月,先后重组山东大成农药股份有限公司和以氮肥等化工产品为主的沧州大化集团,继续在农化领域开疆拓土。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化工集团的农化业务版图迎来爆发式增长。2011年,以2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安道麦前身公司马克西姆-阿甘60%的股权,并于2016年拿下剩余40%股权。安道麦的加入,让中国化工集团的农化版块实力大增。2016年,全球领先的几大农药公司以美元计销售收入下降的势头仍未止步时,安道麦销售收入首次超过杜邦农业晋升为全球农化前6强。
 
被誉为“并购王”的中国化工集团,一次又一次的出手,大幅提振我国农化行业的士气。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被众多业内人士看好。拿下先正达,也就拿下了先正达在欧洲和亚洲的巨大市场。
 
种子业务世界排名第三的先正达并入后,填补了中国化工集团在种子领域的空白。先正达和ADAMA相比,无疑具有更强的生物育种核心技术优势和农药原药研发优势,为中国化工集团在农化基础研究领域补上短板。
 
在不断收购世界农化巨头的同时,中国化工集团也逐渐剥离其化肥业务。2015年至2018年,陆续出出售两大氮肥上市企业河池化工、沧州大化股权,农化版图更加清晰。
 
2015年,原农业部提出“药肥双减”,2017年《农药管理条例(修订版)》的实施,对农业发展提出新要求,伴随着国际农化巨头不断合并,中国农化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与竞争,行业人也期待圈里的“大动作”。
 
2016年2月,宁高宁出任中化集团董事长,同时,中国化工集团以430亿美元完成对先正达的收购。如果说2016年宁高宁任职中化集团董事长带来“两化”合并的曙光,那么现在来看,2018年6月宁高宁兼任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则是坐实了这一说法。
 
2019年1月,沙隆达更名安道麦,对于沙隆达来说,收购安道麦是一场蛇吞象式的重组。据此前的收购报告书,截至2016年12月31日,安道麦的资产总额为298.81亿元,而上市公司资产总额则为29.85亿元,仅为安道麦资产总额的十分之一。安道麦注入沙隆达后,沙隆达的业绩便创下了历史新高。
 
2019年6月,中农科技注册成立,正式为全面接盘“两化集团”的农业/农化资产埋下伏笔。2020年初“两化”集团将农业/农化资产全部注入中农科技,先正达集团横空出世。

合并逻辑:政策推动+市场需求
2大因素“催生”先正达集团

“两化集团”此轮农业/农化业务的合并,并非是不顾市场规律的粗暴捏合,而是既有市场因素、又有国家战略意志的产物。
 

当前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有经济的主体,是国有企业保持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的中坚力量。在全球竞争的背景下,国家要求中央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把握国内外两种市场,利用多方资源来提高国际竞争力。从近年来国际跨国公司成功的经验来看,积极实施战略重组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有效经营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企业战略。


而在全球农化和种子市场,超级化工巨头之间的合并已然重塑行业格局。过去长期由“六巨头”形成的市场格局近年来加快整合,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孟山都(美国)、先正达(瑞士)、拜耳(德国)、陶氏化学(美国)、杜邦(美国)和巴斯夫(德国)六家跨国公司,从2015年开始频繁眉来眼去,准备抱团取暖,以寻求协同效应,降低成本,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2017年,陶氏化学和杜邦合并,成为仅次于巴斯夫的全球第二大化工公司;2018年,拜耳完成对孟山都的收购,打破六巨头间脆弱的竞争平衡。至此,全球范围内仅下3-5家巨头控制全球70%左右的农化和种子市场。
 
同样在这一时期内,国家层面的“肥药双减”行动开始实施,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工产业大力去产能,行业洗牌整合速度加快,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尤其是在2018年7月,国家层面通过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要求安全环保优先,并支持民营和外资企业独资或控股投资,促进产业升级。由此,国际化工巨头纷纷在华加大投资。这种国家通过开放竞争来倒逼中国化工企业升级转型、应对国际化工巨头竞争的做法,正是“两化”深度融合、农业/农化业务合并加快落地的强大推动力。
 
2019年1月,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一年一度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负责人会议上表示,2019 年要深入推进整合融合,积极稳妥推进装备制造、化工等领域企业战略性重组。随后在7月份,国资委再次释放重要信号:下一步要稳步推进央企集团战略性整合,重点推进包括化工在内的多领域战略性重组,加快整合同质化业务,再次掀起市场对“两化”合并的预期。
 
“关键先生”宁高宁的出现,让“传言”一步步坐实。从时间脉络看,自资本运作高手宁高宁2016年2月起担任中化集团董事长开始,到2018年兼任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先正达董事长,2020年任先正达集团董事长,可谓一手操刀“合并”全过程。

参考文献:王碧瑶,牛春燕.化工企业合并的发展趋势———以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为例[J]经济师,2019(9)



作者丨南方农村报记者 杨吉龙 王俊涛 陶磊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