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严峻!云南多地干旱,2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近百万人用水困难
农田干裂
水库蓄水减少
用水困难
因降水偏少
云南多地正在遭受干旱
西双版纳干旱
去年冬天以来,云南省部分地区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旱情严重并呈蔓延态势,抗旱形势严峻。特别是普洱、西双版纳等地干旱持续。
据云南省水利厅截至3月20日统计数据显示,旱情造成94.5万人、22.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34.7万亩、缺水缺墒面积32.3万亩。全省57条河道断流,102座水库干涸、60眼机电井出水不足;库塘蓄水68.5亿立方米,比2019年同期少蓄7.3亿立方米。
普洱、版纳地区粮经作物不同程度受到干旱的影响:茶叶萌发少而且慢;橡胶树因干旱出现不同程度推迟开割;普洱局部出现水稻不能栽种,不得不改种旱地作物情况。
根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目前滇西南等地存在中度以上气象干旱,干旱的影响向深度发展,滇西的气象干旱开始露头。
01
现状:多地干旱 用水困难
普洱
局部出现水稻不能栽种
普洱有茶农表示,今年春季降雨量比2019年还要低,而2019年是他们遇过的最为干旱的年份。
气象专家介绍,普洱和西双版纳在我省虽然属于降水丰沛的地区,但是同全省大部地区一样具有干湿季分明的特征,干季降水量仅为全年降水的15%左右,尤其是12月至次年3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4~7%,加上这些地区温度高,蒸发大,如果出现长时间降水持续偏少,也可能会发生较重的冬春气象干旱。
影响普洱茶叶发芽
普洱人工降雨
自2019年以来,普洱市平均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34%。普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从2020年3月5日12时起,将全市抗旱应急响应级别由目前的一般级(Ⅳ级)提升为较大级(Ⅲ级)。截至3月16日,普洱市因旱已出现季节性缺水受影响人口94.18万人,8.96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水库干涸9座,河流断流3条,机电井出水不足4眼。
受旱情影响,普洱市箐门口水库蓄水量大幅减少,自2019年12月17日已停止供水。为确保供水,普洱市已启用了梅子湖备用水源,从2019年11月28日开始,梅子湖水库陆续为洗马河水库补水。截至3月17日上午,梅子湖水库库容量为262.51多万立方米,相当于正常时期的三分之一,为近10年来最低库容。
西双版纳
3月以来基本无有效降水
3月10日,西双版纳已出现中旱及局部地区重旱的气象干旱等级,部分水库蓄水量急剧下降、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现象逐步显现。
3月上旬,全州作物受旱面积3.04万亩。其中,轻旱作物面积1.82万亩、重旱作物面积1.14万亩、干枯作物面积0.08万亩;水田缺水0.74万亩;因旱造成饮水困难6.96万人、大牲畜0.31万头。
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今年以来西双版纳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78.3%,3月以来基本无有效降水。一位来自云南省勐海县的鱼塘养殖户因为干旱,自己已经将鱼塘关闭以降低成本,转而依靠外出打工来作为近期的收入来源。据当地宣传部门介绍,部分原先种植早稻的村民今年以改种需水量较小的作物来应对旱情。
2020年1月1日至3月中旬,西双版纳平均降水量仅有9.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8.3%,其中,3月以来基本无有效降水。省内包括早稻种植、茶叶、水果等正值生长期的农作物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应对措施上,当地主要通过人工增雨缓解旱情。截至3月21日8时,各人工降雨作业点共开展增雨作业17次。
2
为何干旱多发?
事实上,冬春季节,云南常出现旱情,这与气候密切相关。
云南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干湿季节分明。湿季(雨季)为5~10月,集中了85%的降雨量;干季(旱季)为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5%。可以说,冬春季往往是我省干旱较为频发的季节,这与云南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相吻合。
此外,2019年以来,我省部分地区气候异常,降雨、来水、蓄水均受到严重影响,呈现“降雨少、自产水量少、气温高、蓄水少”等特点。来自云南省水利厅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云南省平均年降水量为888.4毫米,较常年偏少 18.2%,全省降雨北多南少,区域反常,滇中以南大部地区较常年偏少30%,局部偏少50%以上。全省雨季开始期创历史最晚纪录,较常年偏短26天。
今年的干旱影响了包括玉溪、楚雄、普洱、西双版纳等地。据云南省水利厅消息,旱情发生后,受影响地区便已开始针对性开展了包括抗旱保饮水工程在内的多项措施,缓解干旱造成的影响。
03
省气象局:
滇西南中度以上气象干旱还在持续发展
去年2月以来,云南全省累计平均降水量915.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8.8%,列历史同期第3少。其中,滇中以南地区(包括玉溪大部、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东部、红河西部等地)偏少30%以上,局部地区偏少超过50%,17个站点列历史同期最少,引发了上述区域持续性干旱。
根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目前滇西南等地存在中度以上气象干旱,干旱的影响向深度发展,滇西的气象干旱开始露头。虽然去年入冬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总体偏多,但上述大部地区降水量仍然偏少,气象干旱持续发展,对大春作物满栽满插及栽种进度造成不利影响。
专家表示,春季是我省季节性气象干旱的高发时期,虽然今年1月初我省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过程,但是滇西南等地降水量仍然明显偏少,气象干旱持续发展。
云南大部分地区冬春季节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季节性干旱特征明显,今年由于长期降水持续偏少,阶段性有限的降水仅对土壤墒情改善有利,远不足以减轻气象干旱的等级,前期气象干旱偏重的滇西南等地干旱影响将向更深层次发展。目前,云南气象干旱仍处在持续和发展过程之中,气象部门将会持续加强监测其发展并进行客观的比较和评估。
04
抗旱保收刻不容缓
旱情当前,云南省各级部门积极行动,抗旱保收。云南省政府多次召集研究旱情及抗旱工作,先后派出工作组深入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玉溪市调研抗旱工作,紧急安排抗旱资金,专项用于普洱、玉溪等城市干旱严重的6个州(市),帮助支持提前实施抗旱应急调水工程和抗旱减灾救灾工作。
从3月初开始,其已派出春耕备耕督导工作组分赴16个州市34个县开展春耕备耕督导工作,对旱情较重的州市,指导制定抗旱促春耕工作,从五个方面进行抗旱促春耕备耕。
■加强农业旱情监测。加强与气象、水利的协调联系,及时掌握和上报旱灾发生情况;
■科学调水灌溉保苗,合理调度水源,积极调配农机拉水、运水,进行引水、提水、抽水,灌溉保苗,保人畜饮水安全;
■科技抗旱保增产。加强在田作物中耕管理,推广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抗旱剂等科技抗旱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加强水肥调控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力争未受旱地区多增产,轻旱区不减产,重旱区少减产;
■及早谋划调结构。对因旱绝收的地块,及早调整种植结构,实施水改旱;及时改种补种蔬菜、鲜食玉米、青饲作物等短生育期作物,减少旱灾损失;
■抓好备耕促大春。在做好小春抗旱的同时,做好大春生产用种子、地膜、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调供,抓好旱育秧、间套种、地膜覆盖、集中育秧育苗等科技增粮措施的落实,保证大春生产的顺利进行。
来源丨综合整理云南网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