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西部大斑病发生!减产50%以上
据黑龙江省玉米病虫监测站(点)调查监测情况,目前有部分县份发生玉米大斑病,多为零星发生,病斑多集中在玉米植株下部叶片。气象预报,8月份黑龙江省平均气温略高,降水略多,气候条件有利于大斑病发生,主要发生区在中西部地区,种植感病品种、田间郁蔽、已有大斑病发生的地块,应积极采取防治措施。此外,玉米灰斑病、纹枯病、鞘腐病等病害在个别县份也有发生。
一般情况下减产在15%至20%左右,病情严重时,减产可高达50%以上,7至8月份持续降雨,易造成低温寡照,也会导致大斑病普遍发生。
发病症状
玉米大斑病的病斑较大,呈纺锤形,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叶片上的病斑可分为两种:
一是在不具有抗病基因型的品种上产生的萎蔫斑,种病斑的特点是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椭圆形,黄色或青灰色的水渍状病斑,逼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向两端扩展,形成梭形或纺锤形大萎蔫病斑,鲁班成黄绿色至黄褐色,大小不等,病情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最后导致叶片枯萎死亡。
二是在具有抗病基因型的玉米品种上衍生的病斑呈褪绿色、2至3cm的长椭圆形病斑,病斑还具有黄绿色的边缘,该病斑与病斑较大的小病斑很难区分,这种病斑扩展缓慢,不易产生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
玉米大斑病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病株残体中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生长季节在病株残体上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通过雨水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进行侵染引起发病。
防治建议
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促使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对已发生玉米大斑病及品种抗病性较差、种植密度过大或后期脱肥的重点地块,要积极采取药剂防治措施。
生物药剂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井冈·蜡芽菌,化学药剂可选用吡唑醚菌酯、肟菌·戊唑醇、烯唑醇等可兼防其它病害并有促熟增产作用的药剂,同时可加入碧护、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实现“一喷多效”。
同时需要防治三代黏虫或玉米螟的地块,上述药剂可与氯虫苯甲酰胺混合施用,达到“一喷多防”的目的。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航化作业时应添加航化专用助剂,且每亩喷液量应达到1.5升以上,以保证防控效果。
记者 | 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