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大关键词读懂种业发展成效!

农财君 农财网种业宝典 2022-04-26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
我国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
,在农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
核心性、引领性地位日益突出

如何实现优先发展、率先突破?
过去一年,我国种业作出了许多探索与努力
收获诸多
不管是资源保护利用能力、种业创新能力、
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
还是依法治理能力,都在持续提升
种业,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先导性工程

在即将出版的《2020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中
农财君梳理了5个关键词
读懂2019年我国种业发展
为未来前行积蓄力量

关键词1:铸强“芯片”


农作物种质资源,被喻为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芯片”。2019年,从顶层设计到落实落细,种质资源工作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新国家作物种质库,2019年2月开工,计划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

国务院专题部署种质资源工作,作出顶层设计与系统安排。2019年12月30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9〕56号),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地位,开启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新篇章。

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保护取得重大进展。2019年,新启动北京、天津、河北、安徽、西藏、新疆等省(区、市)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继续开展浙江等10省份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以及江苏等8省份种质资源性状鉴定、编目入库等工作。发掘了一批古老、珍稀的特有资源、农家品种,如安徽霍山县漫水河“红灯笼”辣椒、四川北川黑大豆等,新收集保存8个新物种,共完成10034份资源编目,在此基础上将10754份纳入国家种质库圃长期保存。截至2019年年底,已基本完成湖北、湖南、广西、重庆、江苏、广东、浙江、福建、江西、海南、四川、陕西、北京、天津、河北、安徽、西藏、新疆18个省(区、市)总计1085个县的全面普查和234个县的系统调查,抢救性收集各类作物种质资源累计54179份。新收集引进242个作物11953份种质资源,目前,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份数达441388份,圃位长期保存份数达75911份,我国作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总量达到517299份,保存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有效增加了我国战略资源储备。

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成效显著。2019年度政府组织有关种质资源和科研机构完成种质资源基本农艺性状鉴定20228份,对5522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抗病虫、抗逆和品质性状进行了精细特性鉴定,鉴定发现一批耐冷性极强、分蘖期耐盐性强的稻新种质,一批抗穗发芽、抗倒伏、高抗茎基腐病,高抗白粉病、条锈病的小麦新种质,一批高抗腐霉茎腐病、高抗粗缩病、高抗丝黑穗病、高抗拟轮枝镰孢穗腐病、高抗纹枯病以及具有极强抗旱性的新玉米种质,筛选鉴定出具有重要育种利用价值的优异种质共计1727份。与此同时,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果树等138种作物主产区,田间展示了13506份优异种质,向育种单位分发种质资源11.57万份次,涉及用种单位1269家,有效支撑了优质高产、绿色高效新品种培育。

资源保护制度和保护能力建设得到完善加强。截至2019年年底,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出入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等配套法规规章基本完善,国家发布了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大多数省份相继出台了相关配套规章,为资源保护利用、对外合作、长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国家建立了以作物种质长期库为核心、10座中期库和43个种质圃为支撑、214个原生境保护区为补充的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下,国家作物种质长期库新库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具备长期保存150万份资源的能力,将使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护能力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关键词2:科技提升


发展之要,科技为先。过去一年,我国种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重大成果不断涌现。

科技创新成果方面,2019年度,我国科学家在作物遗传育种研究领域取得突出进展,在40种影响因子4.0以上的涉及作物遗传育种领域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共计1017篇,以第一作者在一流期刊上发文21篇。种业专利申请高达11143件,授权种业专利突破5735件,传统育种领域专利授权数量增幅高达70%以上

农业植物品种权申请量达到7032件,再创历史新高,年度申请量在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UPOV)各成员中位居首位,境内种子企业持续保持申请主体优势地位。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数量4217个增幅达27%,当年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5152个,审定和登记作物品种中,绿色优质专用化品种比例大幅提升,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源头活水。

2019年国家玉米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暨籽粒低破碎机收技术现场活动

良种联合攻关方面,2019年度,良种联合攻关在育种理论与育种技术创新上取得新突破,首次从全基因组水平揭示水稻及其祖先种的重要农艺性状变异的分子机制,制定作物规模化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技术规范74个,发布四大作物绿色品种指标体系。在育种材料和新品种选育上取得重要成果,精准鉴定种质资源表型17874份,创制育种材料新种质1706份,鉴定种质资源材料44万份次,筛选绿色优异种质资源与育种中间材料12万余份,创制优质新种质4457份,极大丰富了作物育种攻关的种质基础。绿色优质品种选育取得新成效,配制杂交组合28万多个,选育出泰优553、中麦5051、新单58等一批绿色、优质、高产、高抗、专用的优良品种。在攻关成果展示推广方面创新出了一系列新模式,建立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四大作物绿色优质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开展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和优质小麦加工品质鉴评,以加快品种更新换代为抓手,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3:供种保障


基地建设、质量控制、供种结构优化、生产用种保障等方面,取得明显提升。

种子基地建设进入快车道。国家种业基地建设布局基本完成。2019年度南繁硅谷规划编制全面启动,农业农村部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海南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开放的备忘录,国家南繁基地建设规划落实加快,南繁基地新建核心区完成土地流转2.89万亩,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配套服务区开工建设。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获得认定,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达到100个,涵盖小麦、大豆、常规稻马铃薯等重要粮食作物,蔬菜、果蔬、食用菌等园艺作物,以及中药材。至此,海南、甘肃、四川、海南三大国家育制种基地、52个杂交水稻和玉米制种大县、100个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的种子基地建设格局基本形成

全国现代种业发展暨南繁硅谷建设工作会议

种业基地支持政策力度持续加大。2019年,落实制种大县奖励资金7亿元,继2018年新增对大豆良繁基地实施奖励后,扩大奖励范围,首次将马铃薯种薯基地纳入奖励范围。中央投资6亿元,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支持海南、四川、甘肃、广东、湖南建设5个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优先支持种子基地建设,银保监会加快了推动三大粮食作物制种保险。

种子质量控制水平提升。2019年度,全国325家种子质量检验机构通过考核,30多种作物的分子检测标准体系和DNA指纹数据库构建工作启动,20项种子标准得到制(修)订,17个省(区、市)的28家企业开展了种子认证试点工作;研究提出了种子认证方案分类管理模式,研究编制了涵盖32种作物的10类种子认证方案,为种子认证制度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2019年全年农业农村部共抽查种子样品2702个,样品合格率98.5%,比2018年提升4.1个百分点;全国各省(区、市)共抽查种子样品49353个,种子质量4项常规指标合格率98.8%,比2018年提升0.7个百分点,种子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供种结构持续优化。米制种结构继续呈现品种数量增多、品种平均制种面积下降趋势,抗热性差的美系血缘品种制种面积调减,同时制种万亩以上的品种数量回升,郑单958等经受住市场检验的大品种、宜籽粒机收品种制种面积调增。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市场规模迅速扩张,野香优系列等优质稻品种、甬优系列等产量优势品种制种面积大幅上升,C两优系列组合等近年推广面积大但优质特点不突出的品种和Ⅱ优系列、冈优系列等推广时间较长的普通品种制种面积大幅下降。其他作物种子育制种结构也朝绿色、优质、高抗、专用等方向发展。

生产用种保障有力。2019年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256万亩,比2018年增加19万亩,增幅为8%,新产种子99万吨,增幅为7%。全国杂交水稻制种面积138万亩,总产24万吨,减幅均为18%;常规水稻繁种面积173万亩,总产86.4万吨;冬小麦繁种面积1117万亩,总产495.1万吨;棉花繁(制)种面积147万亩,总产15.3万吨;马铃薯繁种面积308万亩,总产556万吨;大豆繁种面积371万亩,总产57.5万吨;冬油菜制(繁)种面积13.89万亩,总产14320.6吨。各类作物种子有效供给量预计均超过2020年的商品种子需求总量,能有效保障2020年农业生产用种需求。

关键词4:企业先行


种子企业结构加速优化。2019年,我国育繁推一体化、经营有效区域为全国的企业增至97家,其中蔬菜等作物种子增至40家经济作物、特色作物企业开始崛起,逐步扭转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作物种子一统天下的局面。中小企业开始向育种、繁制种、销售专业化分工方向发展,2019年包装销售本企业种子的企业为5230家,占比为81.81%;销售其他企业商品种子收入占种子销售收入超过50%的企业736家;有代制(繁)种子销售的企业1196家,代制(繁)种子销售占种子销售收入比例超过50%的企业625家。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分工领域发展能够使其集中自己的资源投入自己的优势领域,有利于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我国种业的基础竞争力。

种子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2019年共有23家种子企业在国外投资成立公司,总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投资所得总额在1.5亿元以上,是2018年的2.7倍,种子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隆平高科稳居世界种业第八强。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中信集团收购陶氏巴西玉米种子业务后,加快种质资源、育种人才、技术、产品及市场等方面的配置整合,蓄势待发。

企业实力不断增强。2019年,全国种子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479.47亿元,比2018年增加406.75亿元。种子企业净资产总额1478.72亿元,比2018年增加253.2亿元。种子企业固定资产总额546.11亿元,比2018年增加85.92亿元。全国种子企业共实现种子销售收入742.91亿元,比2018年增加36.57亿元。种子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110家,超过2亿元的35家,超过5亿元的9家,超过10亿元的3家,超过20亿元的1家。全国种子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3.39亿元,其中种子销售利润58.33亿元,比2018年增加4.93亿元。种子企业实现净利润总额47.09亿元,其中种子销售净利润42.49亿元,较2018年增加4.16亿元。

行业利润率和种子销售净利率结束了16年以来持续下跌趋势,出现上涨


企业创新能力增强。2019年,我国种业企业愈发重视科研创新,自主科研投入不断加大,已经成为种业科研投入的主导力量。规模企业科研投入达36.05亿元,占本企业商品种子销售额的8.12%,比2018年升高0.98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大量科研经费的投入,吸引了大批高水平育种人才加入种业研发队伍。2019年种子企业通过国家审定品种占总数的80%以上,通过省级审定品种数占总数的65%以上,超过科研单位和其他机构的总和;种子企业申请植物新品种权数量和(或)授权植物新品种数量均占总数的50%以上;种子企业登记品种数占总数的70%以上,为种业发展可持续地提供绿色优质新品种和高质量种子供给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5:体系优化


种子管理体系更加健全。2019年,地方各级政府全面落实国家机构和职能改革要求,省级种子机构职能改革基本到位,各省(区、市)增设种业管理行政体系,形成“处站分设”新格局。全国有28个省(区、市)设立种业管理处,山东、宁夏、西藏3省(区)未设立种业管理行政处室,种业管理职能划入其他行政处室;除天津、广东外,其他省(区、市)保留了原种子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体系,为种业工作长期发展提供更加健全的管理体系保障。

种业法律法规更加完善。2019年,农业农村部第3号令发布,《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考核管理办法》,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为主体,以管理条例、部门规章和配套规章为辅的涵盖育种科研、质量安全等产前、产中、产后管理全过程的法律法规体系,种业“四梁八柱”已经形成。

种业政策支持更加有力。2019年,科研人员权益改革不断深化,种质资源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国家对种业的财政投入继续加码,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共投入9.73亿元全年共支持实施项目101个,续建项目55个、新建项目46个。中国农业银行出台《种业行业信贷政策》,加大对种子企业的融资支持,为种企发展保驾护航。

种业行政改革更加彻底。2019年,种业行政许可审批大幅精简审批材料和审批环节,加快推进网上审批,采取承诺备案、留存备查等方式,减少企业负担,提高审批效率;同时,全面清理取消在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外领域针对外资设置的准入限制,废止了《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农作物种子企业审批和登记管理规定》(农农发〔1997〕9号)。

种业市场监管更加全面。2019年,农业农村部首次印发《全国种业市场监管工作方案》,统筹国家、省、市、县四级种业监管力量,开展种业市场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种业领域各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同时利用种业大数据平台,打造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可追溯体系。通过全面从严监管制售假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大幅减少,“劣种子”问题基本解决,“假种子”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种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大大改善,农作物种子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确保了农作物种子质量安全和农业用种安全。

种业服务手段更加创新。2019年,大数据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明确了“聚焦政务管理、优化业务管理系统夯实基础、强化系统整合和数据融通促进共享、构建大数据应用提升平台智能服务水平”的总体思路,制定了“支撑种子政务规范高效履职,实现种业公共服务信息便捷查询,辅助种业各方决策判断,智能推送与查询指令相关信息”的建设目标,确立了“以规范顺畅运行的业务流自然产生优质数据流,率先以三条主线(品种、主体、种子)整合板块、融通数据、开发应用场景”的技术路线。同时,专注升级服务内容查询功能,丰富子系统查询内容,实现了品种主体种子信息链的综合查询,推进了信息数据实时动态可视化展示,品种智能化分析辅助决策功能开发使用,上线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的PC端智能终端(种业通App),为种业多元主体提供种业数据、技术、服务、政策、法律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来源丨即将出版的《2020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记者丨农财君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