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育种到加工,邹学校张友军项朝阳陈日远等大咖点拨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发展

张植宏喻珺 农财网种业宝典 2022-04-26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也是世界蔬菜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2019年,我国的蔬菜产值超2万亿,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3.13亿亩和7.21亿吨,出口量为979万吨,均居世界第一。


蔬菜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高产好种却不好吃、生产效率低、采购冷链流通和精深加工发展不足等问题,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历史发展机遇,蔬菜产业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0年12月10日,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陆华忠、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郑宏宣、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张友军、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林丰平、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日远、澳门特别行政区菜农合作社会长江晓瑜等专家领导出席论坛。有关科研院校专家、学者、粤港澳三地农业相关部门代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代表、蔬菜产业流通相关企业负责人等百余人汇聚一堂。


以“科技创新担使命、湾区建设提质量”为主题,论坛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宣讲,并就蔬菜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发展进行探讨。论坛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莱研究所所长谢大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蔬莱产业协会会长罗少波主持。


湾区建设为蔬菜产业提出高要求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2019年8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三方合作共建了广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研究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陆华忠在致辞中表示,研究院的成立,率先开创了粤港澳大湾区相关部门与农业研究机构合作的新尝试,肩负着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智库、科研、技术应用等重要核心职能。研究院成立一年多来,先后联合省内外科研力量,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发展所面临的共性技术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并结合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大力培育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示范基地,为“菜篮子”产业链提质增效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


对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郑宏宣在致辞中表示,广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研究院的背后有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强大科技支撑。广东省正在积极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有雄厚的蔬菜产业基础,品种多样,复种指数高,还有巨大的蔬菜消费市场,尤其是中高端市场,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



人才是广东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论坛还举行了广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研究院咨询专家委员会的聘任仪式,邹学校、李天来、张友军、项朝阳、蒋跃明、陈日远、王富华和徐玉娟等行业专家教授获聘。张友军表示,接下来将整合行业优势力量,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满足粤港澳大湾区人们对于优质安全蔬菜的需求。



陈首钢

论坛上,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广州市农业农村局蔬菜办主任陈首钢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最新情况进行宣讲。陈首钢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和其他湾区不同,它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背景下,涉及到三个关区、三种法律、三种货币。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4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实施方案》。这项工作是助力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内地提供大量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增强居民获得感。


陈首钢介绍,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是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平台,强化监督,企业作为主体主导基地建设并自主生产运营,依据市场规则优胜劣汰。它极大缩短了基地与市场之间的距离。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以一个标准(供港)供给市场,一个平台进行农产品流通,一个体系对质量安全进行监管,已成为国家推进消费扶贫、对口帮扶工作的抓手。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工程已在全国范围内认定生产基地962个、产品加工企业93家。有意向的企业可登陆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下载申报材料,经过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核准后发放证书和牌匾。


蔬菜产业的未来方向在哪里?



| 邹学校:品质导向,功能性蔬菜是未来方向之一


蔬菜是保障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食物,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上附加值较高,有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介绍,辣椒抗逆抗病、相对耐旱、产品耐贮藏运输,加上栽培技术相对简单,适合文化程度低的劳动力种植。辣椒产业有潜力成为我国偏远山区的最佳扶贫产业。


辣椒品种多、种植风险低、加工方式多、附加值高,加上消费功能多,是最重要的加工农产品之一。目前全国辣椒种植面积达3200万亩,产量6400万吨,产值2500亿元,是我国最大的调味料作物和蔬菜作物。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介绍,辣椒产量受温度影响巨大,北方产辣椒水分含量低、辣度较低,但单产远高于南方,适合用作加工原材料。南方产辣椒风味佳,适合鲜食。


我国蔬菜育种趋势不断变化,从产量导向到抗性导向再到好吃、营养和健康导向。功能性蔬菜品种的培育是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辣椒中富含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具有降糖、减肥的作用,以此为基础,目前已培育出不少降糖辣椒品种,逐渐受到市场欢迎。



| 张友军:大力发展采后保鲜和精深加工技术


我国蔬菜种类丰富多样,新品种选育不断实现突破,自育品种占比达87%,但青菜花95%以上是国外品种、日韩的樱桃番茄、彩椒的研究基础比较弱,菠菜和胡萝卜等品种也存在“卡脖子”的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莱花卉研究所所长张友军建议接下来可以针对特定蔬菜品种进行品质育种,在保住产量和抗性的同时要追求好吃健康,逐渐形成品质导向育种。


另一方面,我国的蔬菜生产技术不断提升,高效日光温室等设施生产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达5500万亩,占总面积的15.8%,产值占比超过30%;机械化管理水平和病虫害综合防控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但采后冷链流通与精深加工做的还不够。“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发展中高端蔬菜产业,就要向国外看齐,学习先进的冷链加工等技术,科研单位和企业都要创新。”张友军说。


说到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张友军表示,对于生产者来说,要好卖赚钱、操作简单、省工省力、投入少和生态安全。对于消费者来说,则要营养健康、好吃好看、价格低廉还要品种丰富,周年供应。“最终就是要让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的吃上各种优质安全的蔬菜。”张友军表示,要满足这些目标,中国的蔬菜产业、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产业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项朝阳:蔬菜产业规模增长空间趋小


我国的蔬菜生产规模巨大,播种面积占全球41%,产量占全球50%,已逐渐形成华南、西南热区冬春蔬菜优势区域和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域等6大主要蔬菜功能产区,基本保证了周年均衡供应。


在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大宗蔬莱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项朝阳看来,随着扶贫政策的退出、双循环引起的农业生产资源重新配置、供求已达基本平衡,蔬菜产业规模增长空间趋小,加上蔬菜种植收益虽然比大宗农产品高,但近几年呈现下降趋势,要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的话,可以从降低损耗开始。


项朝阳建议蔬菜产业从业者应该做到提质增效,包括抓住特色、标准化、品牌化、实现优质优价,大力发展轻简化生产、推动机械替代人工,此外还要加强冷链建设和创新流通模式。


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哪里?



| 陈日远:品质栽培和品质育种一样重要


蔬菜产业有2万亿的产值,生产、流通、销售和加工各端都想分一杯羹。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民进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省政协常委陈日远从栽培角度分析了蔬菜产业的发展,他认为蔬菜的高效栽培需要符合市场高产、优质和低耗的需要。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变,加上蔬菜品种繁多,品种选择是个棘手的问题,日益需要信息化、数据化和区块链协助制定生产计划;而栽培方面需要考虑的有更多,一是合理选择正常季节种植、反季节设施种植、异地种植和高山种植;二是采取主作为核心的周年季节安排,在主要的季节种植主要赚钱的品种,有计划的生产;三是精简用工,包括机械化、肥水一体化、地膜覆盖(除草、保水、保肥)、精准配方施肥的问题;四是信息化生产与管理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将工业ARP系统转化为农业的ARP系统,类似系统平台能够覆盖现代农业关键环节链,涵盖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为用户提供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方位业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 高精鍊:实现蔬菜等农产品销售的可追溯


“菜篮子”问题对民众健康息息相关,其每个环节都要把控,为了让消费者吃到放心菜,实现从种植到流通到菜市场到用户全程的可溯源是未来趋势。


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理事长、博士高精鍊介绍,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新型应用技术,共享且不可篡改的大数据账本,将有助于实现蔬菜等农产品流通全过程的可溯源。



| 王富华:安全规范使用农药,保障蔬菜产品安全


我国的蔬菜产品整体合格率达到96%,整体表现良好。但蔬菜产品和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大肥、大水、大药”的粗放式经营,设施蔬菜亩均用肥92.2公斤,是全国亩均用肥量的4.2倍。


影响蔬菜产品安全主要有农药残留、重金属和硝酸盐3个影响因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公共监测中心主任、研究员王富华介绍,常见蔬果中农药残留风险隐患较大的主要包括克百威、氟虫腈、毒死蜱、 三唑磷、啶虫脒、多菌灵等。农残合格率从低到高依次是豆类、茄果类、白菜类、绿叶蔬菜、薯芋根菜类、葱蒜类、瓜类。果菜类和叶菜类蔬菜相对于其他蔬菜农药残留情况较严重,尤其是豇豆。这主要是因为部分作物如豇豆、小品种蔬菜缺乏登记农药导致滥用农药,只要检出就是不合格产品。另外,部分农药如啶虫脒、烯酰吗啉、灭蝇胺等检出次数较多但缺乏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作为判定依据,需要给予重规和持续关注。


尽管如此,化学防治仍是最方便、稳定、有效、可靠和廉价的防治手段,目前来说,农药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做到安全规范使用农药,王富华建议一是严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和慢性毒性强农药、选用低毒高效农药;二是严把农药质量关;三是根据防治对象规范使用农药四是综和使用生物、物理、化学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



| 徐玉娟:加工有利于分配蔬菜资源,提高产品附加值


我国的的蔬菜多用于新鲜销售,特别是是粤港澳地区居民更喜欢鲜食,目前全国蔬菜的加工比例不足10%。但实际上,由于蔬菜不耐储藏,每年全国都有2亿吨蔬菜腐烂,采后损失高达25%~30%,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蔬菜加工可以合理利用及分配蔬菜资源,有利于降低蔬菜损失率及改善区域供需格局,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广东的蔬菜加工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广东的蔬菜加工企业规模普遍偏少、市场占有率低、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蔬菜全链条的产业化体系不完善、蔬菜加工产品品牌创建较慢、商品化加工水平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玉娟指出了广东蔬菜加工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营养健康成为食品消费主流,我国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的大背景下,蔬菜加工产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对此,徐玉娟建议,加工过程应该从安全、品质、营养和能耗等多角度考虑。特别是在能耗方面,需要注重降低能耗、清洁生产和智能制造。


圆桌论坛:质量安全与“菜篮子”



论坛举行了以“质量安全与‘菜篮子’”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由资深行业分析师、菜头农业说创始人蔡智文主持。对话嘉宾包括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调研员林文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州粤港澳大湾区莱篮子研究院研究员陈俊秋、广东省农村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李娴、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丰勇和广州绿聚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彬


上:林文书  陈俊秋

下:李娴  张文彬  李丰勇


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种植面积达740万亩,年产能达到1200万吨,产业规模巨大。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日常所需,陈俊秋认为蔬菜产业的质量安全问题同样需要“共建、共治、共享”,特别是从采收到销售是农产品的“最后一公里”,这其中还有需要众多需要管控的问题,同样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各方“共建、共治、共享”,特别是在标准方面,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安全化生产,还需要各方继续努力。


据了解,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工程主要把精力放在质量安全方面,除了新技术推广,也注重标准化生产,制定各个作物的种植规程标准,结合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编制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产品名录,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张文彬是广州一家蔬菜公司的总经理,他表示此前在蔬菜产品的品牌建设方面一直找不到明确的方向,而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标准给了公司抓手,公司结合标准和品种种植流程,成功在2019年8月拿到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从品质控制达标到打造品牌,再到带动周围农户致富,目前公司已实现在蔬菜产业的全产业链布局。


李娴认为,农村电商是生产段到消费端的桥梁,有助于打破生产端和消费端之间的时空距离,让消费者评价发挥应有作用,让种植端按照消费端的需求运作,实现双赢。针对市面上流通的农产品没有经过质量分级,她建议电商对农产品进行分级,进一步挖掘农产品的商品属性,实现农产品的消费属性,并且有助于农产品品牌打造。这与“菜篮子”的标准制定有相通之处。


粤港澳大湾区的标准要求很高,对第三方检测技术有严格具体要求,公司基本在每个省份都有一个实验室,能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提供系列检测服务,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李丰勇表示。


有许多人担心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标准有点高,对此,林文书表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卫生是前提,安全是底线,营养健康才是蔬菜产业的追求目标。广东自然禀赋好、经济基础好、加上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高校科研支撑,可谓“天生丽质”。广东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实现“菜篮子”在质量安全方面的目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将引领广东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全国,走向世界。



温馨提示:论坛直播可以回放,继续学习可扫下方二维码。






记者 | 张植宏  喻珺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