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5G时代、植物育种5.0、水稻单产分析、水稻种业趋势分析”
刘定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2020年,我的选择是“难”!国内国外,各行各业,单位个人,除了生产经营防疫用品和医疗检测等少数行业以外,没有“不难的”!2020年,针对中国种业市场,您觉得有什么新鲜事?有什么影响?刘定富:第一,中国种业“二雄”结构似乎形成。一是中国中化和中国化工“两化”合并形成的先正达集团中的先正达种子、先正达集团中国、中化现代农业为第一大股东的荃银高科等“先正达系”,二是以隆平高科、华智生物、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为主体的“中信农业系”。两大央企主导的种业为中国种业铸就了稳定器和发动机。第二,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无处不在,而种子经营受疫情影响较小。种子行业是刚需产业,只要种地,就需要种子。中国疫情幸好发生在农闲的冬春,没有蔓延到农村,没有影响春耕,没有影响到粮食生产,几乎没有影响种子经营,这是“大祸”中的“大幸”。
2020年,您看到中国种业有什么变化?还存在哪些不足?刘定富:第一,“饭碗”问题更受关注。总书记、总理多次到田间地头,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粮食作物种植特别是早稻又一次引起重视,早稻种子完成了“去库存”,粮价恢复性增长,玉米价格屡创新高。第二,政府更加重视种业。年初疫情期间,全国对种子运输车辆大开绿灯,保种子,保春耕。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种业再迎政策东风。第三,中国种业的不足,现象上的问题已是老生常谈,今天我也不再谈。有兴趣地朋友可阅读2020年9月11日“国科农研院”《从育种史看中国种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一文。中国种业创新不足,本质上的原因是种子的“使用者”不挣钱!粮价稍微一涨,国库就开仓低价卖粮,粮价的市场机制怎么形成?农户怎么挣钱?农户不挣钱,哪里有钱买高价高质量种子?种子没有高额利润,哪里有钱开展真正的创新?整个行业不能挣钱,资本怎么会看得起眼?没有真正的创新的行业,显然处处都是不足!让农民挣钱,是保障口粮安全、种业发展的根本举措!中国种业创新不足,还有一个原因,在于种业没有高水平的竞争,国家把种业一直在当“特保儿”保护。一是不停地给钱,每个“五年规划” 育种领域都有大量的钱!政府那里有钱,所以企业就削尖脑袋去拿,结果把创新耽误了。二是国家限制外资进入,限制外资控股种业,企图以市场换技术,一二十年下来,市场让出不少,技术根本没有得到!中国的手机和汽车两个行业就是鲜明的对比,起步比手机早20多年的汽车,一直备受政府保护包括关税保护,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像样的品牌,更没有国际化。而手机一出世就是参与国际竞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现在有了华为、小米等国际化品牌。如果中国的种业需要长治久安,就必须让它与国际巨头竞争,在大海中学会游泳,学会在市场中挣钱,学会在国际市场中挣钱,而不是眼睛盯着政府的钱!刘定富:2020年让我最满意的事是“还活着!”2019年最后一天,从媒体得知,我居住的武汉出现特殊病例,官方起初称“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民间称“疑似SARS”。武汉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尽管官方很快“辟谣”,我的做法是“宁可信其有”,非必要不外出,不坐公共交通工具等。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与近千万武汉人一道在家“闭关”76天,曾经一度接近“菜断米绝”!拯救武汉普通市民的依次是微信(群购、团购)、志愿者、社区(政府)。2015年至2020年是中国玉米产业调整的5年,经过五年的调整,您认为,中国玉米产业有哪些变化,产业走向变化在哪?刘定富:玉米产业经过5年的调整,“去库存”得以完成,“减面积”得以实现,价格的市场机制逐步建立,产出由“过剩”转变为“紧平衡”。玉米种业也经历了调整的“阵痛”,走出了低谷。
基于现有的品种审定、登记、保护制度,您认为如何加强品种管理?刘定富:品种管理总是饱受诟病!也不可能被行业所有人满意!管紧了不是,管松了也不是,行业管理者十分为难!至于如何加强品种管理,我真的说不出“一二三”,只觉得应该依法管理!依法管理的重点是有完善的科学的法律法规,避免人为性,避免“转急弯”,避免大起大落!
育种是一项长期的科研活动,如果品种管理的一些规则,变化过于频繁,会影响育种家的远期规划。
水稻优质化在2020年成为关注热点,您认为,现在的优质化已经到达什么程度,下一步的水稻育种发展将会是什么?刘定富:水稻的优质化,从育种的角度看,我觉得优质育种完成了一半以上!我有一个观点,稻米品质是有“天花板”的,到了那个高度,就不可能再“高”了。比如,透明度1级,垩白度0,还怎么提高?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等,最佳状态都是一个适中值,太高或太低都不行。这就是优质与高产的不同,优质有上限,高产无止境。所以我认为,下一步水稻育种的重点,是在保持优质的前提下,提高产量,增强抗性,创新性状。您曾提到,育种5G时代已经到来,那么,请大胆预测一下,育种6G时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育种环境,育种方向又将有什么样的变化?刘定富:对于水稻育种,我说过“中国水稻呼唤5G时代”和“中国水稻进入5G时代”。1G水稻到5G水稻分别是指高秆品种、矮秆品种、三系杂交稻品种、两系杂交品种、优质香稻品种,这些品种先后成为一定时期的主流品种;其对应的主要育种方法依次是:系统育种、杂交育种、三系法育种、两系法育种、多方法育种。对于育种技术,我说过“育种1.0到育种5.0时期”,分别指系统育种、杂交育种、杂交种育种、转基因育种、基因型设计育种。对于育种时期的这种划分,我基于的是变异创造方法。育种1.0到育种5.0对应的变异创造方法分别是:自然变异和人工诱变、基因交换重组、杂合性或异质性、外源基因、基因聚合和基因编辑。对于6G水稻,我认为很可能是优质香型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或者转基因水稻。对于育种6.0,我还没考虑过,有不有,也不敢猜测。技术的创新依赖于理论的突破,基于现有的遗传学理论,似乎还看不出有超越“基因编辑”的革命性技术创新。
刘定富:在战略上更加开放,让中国种业参与国际竞争,在政策上对转基因、基因编辑等技术给于清晰定位,在基础研究上增强对育种的实用性,在育种上提高产出水平、降低产出数量,在营销上改变“区域代理制”模式,在产业上融入产业链,在利益分配上建立共享机制、减少买卖模式。这些话说起来易,做起来难!但必须得做,必须坚持做!未来五年,您预测中国种业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您认为2025年的种业行业将呈现怎样的特征?
刘定富:第一,我前些年说的资本上的“民退国进”完成,国有资本成为中国种业主导力量。第二,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开放,外资企业在中国种业市场上进一步发展。第三,中国种业“走出去”进一步扩大,头部企业“国际化”。
下期预告
邀请中国种业知名营销专家韩俊强,共话种业新时代。
往期回顾:
张延秋:协调、服务、维权、自律,2021年聚焦这些工作重点丨新年问大咖
赵久然:加快基因编辑等前沿生物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丨新年问大咖
许勇:通过品种权与登记制度严把品种“入门关” | 新年问大咖
马德华:紧握种业发展新机遇,加强核心技术创新 | 新年问大咖
刘石:种业“脖子”长、卡点多,如何破解?| 新年问大咖
刘耀光院士:很迫切!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生物技术丨新年问大咖
周伟:创新才是产业发展驱动力丨新年问大咖
张圣平:未来几年,蔬菜行业的挑战和着力点在哪儿?丨新年问大咖
汪泓:打造创新联合体,推动种业技术升级丨新年问大咖
张琴:紧抓发展机遇,脚踏实地打造种业“中国芯”| 新年问大咖
记者丨程楚
编辑丨程楚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