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7月19日,双季早粳水稻新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在江西省上高县通过测产验收。这意味着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了“零的突破”,南方地区可以在7月下旬收割粳稻,人们今后有望提前一个季度吃上新粳米。
此前,我国所有的双季早稻品种均为籼稻。早籼稻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割。早籼稻品种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品种,大部分作为储备粮或工业用粮使用。
“将双季早籼稻品种改种为优质双季早粳稻品种,可以将优质新米提前2至3个月上市,为我国主粮供应端上‘第一碗饭’。”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说。
同早籼稻相比,生长在高纬度地区的粳稻品种具有抗逆性强、株型优、米质优、食味佳等优点,但一般要到10月才能收割。此次通过测产验收的早粳稻新品种,填补了这一空白。
今年“中科发早粳1号”在机插秧、人工插秧、直播和抛秧4种栽培模式下均表现优异。现场测产结果显示,随机选取人工抛秧种植的田块,实收亩产为530.31公斤;机插种植的田块,实收亩产为613.73公斤。人工抛秧种植田和机插种植田的平均亩产为567.64公斤。
参与测产的专家们表示,“中科发早粳1号”稳定性较好,除施肥造成的差异外,整体性状表现一致;病虫害较少,抗逆性强;尤其是苗期抗冷、抗旱,成熟期抗穗发芽等农艺性状中表现突出;此外大米外观品质优良,口感好,主要米质指标达到优质二级米标准。
此外,与会专家对该品种今后的推广应用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一要在种植技术等方面加强与栽培技术专家的合作,形成一套完整的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二要注重同市场的衔接,与种业公司、规模种植户、米业企业等经营主体联合,在产业化模式上进行新的探索,打造双季早粳优质米品牌;三要注重在推广种植中保持种子纯度问题等。
同早籼稻相比,生长在高纬度地区的粳稻品种具有抗逆性强、株型优、米质优、食味佳等优点。然而,几十年来,育种家多方尝试,却一直未能培育出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双季早粳稻品种。
李家洋院士研究团队以优异稻米品质基因为主线,结合高产及理想株型基因等,运用分子精准设计育种的理念和技术,选择最佳亲本通过杂交选择,最终育成具有优质、高产、抗寒和抗穗发芽的全新“中科发”双季早粳新品种。
与常规育种技术相比,“分子精准设计”育种不仅克服了育种周期长、偶然性大和育种效率低下等缺点,还可以对当前品种的缺点进行精确改良,实现多个优良性状的聚合。“精准设计”水稻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还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