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南繁人,你们的坚守是我们端牢饭碗的底气

20

22

虎年吉祥


恭贺新禧


清晨的田野,

辛勤的人们正忙碌在田间地头。

他们是兢兢业业的育种家

他们是认真负责的基地工作者

他们是积极进取的“新鲜血液”

......

 

对于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来说,

这是在海南度过的第N个春节。

抢抓繁种时间

保障育种工作接续进行

是他们选择留在海南过年的理由。

 

南繁工作多年,

从生活起居到实验研究遇到很多困难,

但他们无畏艰险,迎难而上

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今年春节,农财君采访了一些长期在海南工作的南繁人,同他们一起近距离感受在海南的春节。


南繁育种人,春节也在追光

与时间赛跑,这是对育种工作的坚守


椰风海韵,物华天宝。这是一片光热圣地,全国唯一的热带省份,有着“天然大温室”的美誉;这是一片令人艳羡的黄金宝地、育种天堂,无数农业科研成果源源不断的从这里孕育而出。这里,是海南,是中国南繁所在地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育种人就陆续扎根三亚,研究选育优良水稻和玉米种子,揭开了农业南繁工作的序幕。“几十年干的是玉米,看的是玉米,想的是玉米,一天也离不开玉米。”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眼下正是玉米套袋、授粉的关键时期。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失败了可以随时重来,但作物一种一收,错过只能再等一年。自1964年来海南开展南繁育种,程相文在此已度过56个春节



“2010年是我在海南度过的第一个春节,细细数来我已经在这里过了8个春节了。”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勤南说,春节这段时间是南繁育种的最佳时间,很多材料刚好在这段时间开花、散粉,需要做杂交,保证研究的连贯性。这是一个宝贵的时间段,也是最好的时间段,是大多数南繁人都会选择留在海南过节的原因。


“在海南过年能够完整的观察到材料中后期的表现,保证试验数据不中断。”山西农业大学棉花所蔬菜研究室主任雷逢进表示。他介绍,今年春节留在基地的人员较多,是拜访同在海南进行南繁工作的同行,并交流学习的好时机。因此他计划在春节期间拜访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领域的专家,一起进行育种经验、思路分享,相互借鉴,同时把试验的观察记载和田间管理做好,为下一步的收获做准备。




海南南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展示中心技术总监苏树文表示,3月份中国种子大会即将在海南三亚召开,春节时段正是各种作物管理的关键时期,为保证品种正常生长,以最佳的表现呈现在大会上,春节期间负责地展工作的员工都必须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坚持作物管理第一线。


同在海南过春节的,还有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学生王同学及他的老师。他介绍,这是他第一次在海南过春节,因为是海南专项生,他还需要尽快熟悉海南南繁基地并跟着负责老师全面学习水稻南繁工作。今年春节他打算前往陵水基地对一些材料进行杂交,同时也把部分未插秧的秧苗尽快插到田里。


过年对于每个南繁人来说已是淡化的概念,和他们一样,全国各地还有许多的育种工作者“追赶阳光”来到这里,放弃与家人团圆,守在田间地头,只为不负春光投身南繁育种科研



台风来了、网棚塌了,他们撸起袖子一顿干

与困难对抗,这是对南繁事业的坚持


“南繁南繁,又难又烦”,南繁人广为流传的这句话,是过去艰苦条件的真实写照。随着时代发展,南繁工作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今育种条件好了,新一代的育种家也开始迎接新的挑战。


“08年抢收种子的事情,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农艺师申广勒告诉记者。那一年公司急需的亲本种子在海南繁殖,却赶上南方大范围降雪、低温天气,受其影响,海南出现极端低温造成繁殖材料减产。后期3、4月收获时,天气预报播报有台风,为了保证繁殖材料不受摧毁,整个团队3天3夜未睡觉,抓紧时间抢收、转移、烘干种子。“最后一天晚上,把所有种子都抢收、烘干完之后,我们每个人倒头就在装种子的袋子上睡着了,尽管周围蚊子飞舞,但我们都睡的很香。”申广勒说。


“最怕寒潮突然来袭”王勤南也有着同样的感受,“玉米单倍体研究最怕低温影响,如遇寒潮,我们需抓紧时间把种植在室外的玉米移植到室内温室才行。最近几年我们也在室外建设了一些温室,曾经因为低温而影响研究材料生长的问题得到了改善。”



“海南果食蝇危害比较严重,西葫芦加代离不开防虫网,但受经费限制,我们没有固定的防虫网棚,只能是每年临时自己搭建。记得有一年防虫网棚就被风刮倒了5次,每次看到倒得一塌糊涂的网棚,真是欲哭无泪。”雷逢进表示,后来经过铁丝拉变钢管顶,单棚变连栋棚等细节的一次次改良、加固、调整,终于搭建了基本能满足实验的简易防虫网棚,那些曾经看似难以逾越的困难,如今也渐觉没什么了




回忆起刚来南繁时,老一辈的育种家们记忆犹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一张木床、一顶破蚊帐、两把 椅子、一张瘸腿的桌子就是我们全部的家当。

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没地方睡觉,我们就住在仓库里,木棍架在砖头上当床,这一睡就是半年。还得时时提防蚊虫叮咬以及老鼠和蛇出没。”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一堆茅草铺成床,三个石头架口锅。

著名玉米育种家李登海:没地方住就住在农民的谷仓里。因为没有固定仓库,育种材料经常被牛吃,被人偷。


袁隆平院士在三亚为课题组成员讲课。


李竞雄院士、戴景瑞院士与陈伟程教授等专家学者(1974年,海南)。


尽管条件艰苦,他们仍然无谓困难,坚持育种工作,创下了一段段辉煌的历史。


起风了,这是属于种业的时代,乘风而飞吧!

与时代接轨,这是对科技创新的坚定


南繁事业不断深入,承载的功能也不断增加。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南繁承载起更大使命


今天的南繁,不仅仅立足国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立足国际,加速现代种业与热带农业国际合作有效衔接,搭建深化国际农业合作的核心平台,拓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空间。


“通过南繁我们选育出33份符合市场要求的资源,并成功地组配出东葫3号、东葫27号、东葫33号等一系列品种。目前我们所育成的品种基本都有南繁的痕迹。”雷逢进表示。同时,他认为南繁硅谷在振兴中国种业上的作用会越来越大。随着南繁硅谷的建设和完善,海南不仅是育种的田地,也是集科研、人才、试验、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平台。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专家学者汇聚海南,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种业的发展。



申广勒表示,南繁硅谷是种业人之间一个很重要的交流和管理平台。这两年他们做植物检疫方面的工作都可以通过“南繁硅谷”这个同名app进行申报,不用再跑到三亚检疫站进行申报了,工作也变得更方便。此外,平台上也有很多育种人比较关注的南繁信息,如育种材料交流和专利转化等方面信息,更推进互融互通。


“南繁硅谷不是简单的建一个实验室,而是一个有产业化落地、成果转化的平台。习总书记已明确,要把南繁硅谷建设成一个集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体系,未来还是要围绕总书记对南繁建设的要求进行部署,相信南繁硅谷会越来越好。”王勤南表示。



如今的南繁之路,已经成了宽阔的金光大道。在这里还将创下无数的可能,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将在这里生根发芽。


文中的他们都是坚持在种业工作岗位上成千上万人中的一员,还有许许多多的种业人像他们一样为种业拼搏奋进。


时值新春佳节,农财君向春节仍然坚守在岗位上的种业人表示诚挚的感谢,对破除万难、迎接挑战的种业人表示诚挚的敬意。


新的一年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顺意,祝中国种业蒸蒸日上,越来越好!


3月19日-22日,2022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将在海南三亚举行,以中国种业振兴·南繁硅谷崛起为主题,设置1场主论坛,13场分论坛。紧跟时代步伐,种业人记得来参加哦!

种业振兴浪潮下,各大种企纷纷加入这份名单

新增近30%新品种!2022中国种子大会地展有何进展?

“1+13”最强智囊团!2022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有哪些看点?

报名启动!2022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等你来

汇聚市场力量!2022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启动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