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高温!多国遭遇极端天气,全球粮食供应再度面临考验
连日极端高温炙烤下,印度遭受热浪侵袭,联合国专家称,这场热浪正在“考验人类生存极限”。
“白天气温高达44摄氏度,晚上不低于30摄氏度,个别地区甚至达到惊人的55摄氏度”,印度媒体直呼“首都新德里像是着了火!”
根据印度气象局发布的数据,印度西北部和中部地区4月平均最高气温分别是35.9摄氏度和37.78摄氏度,均创下122年来的最高纪录。新德里4月连续7天气温超过40摄氏度,比以往4月平均气温高出3摄氏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朱定真表示: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之一,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不容忽视。
印度遭遇122年“最强热浪”
小麦面临减产风险
据海外财经媒体CSM报道,印度正在考虑限制小麦出口,因为严重的热浪已经破坏了农作物,促使政府将国内消费优先于向世界供应粮食。
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保障国内供应,政府正在考虑限制小麦出口。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高级官员正在讨论这一举措,并将向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推荐,然后由后者做出决定。
该人士表示,其中一项策略可能是设定最低出口价格,这样小麦就不能在低于该水平的情况下运往海外。通过这种方式,印度政府可以在不完全禁止的情况下增加国内供应并控制价格。印度农业部、财政部和贸易部并未对此发表评论。
据了解,作为全球第二大小麦生产国,印度正在遭受热浪的侵袭,这不仅使得该国小麦产量下降,也破坏了其出口预期。印度食品和商务部长此前预计,本财年该国将出口多达1500万吨小麦,创历史新高,是去年出口量的两倍。
今年3月,印度气温飙升至1901年有记录以来最高的一个月,导致印度小麦作物在关键的生长期枯萎。以印度首都新德里为例,这一地区从3月中旬开始最高温度始终站在35摄氏度以上,而到了4月和5月,最高温度突破40度变成了日常,许多时候甚至到晚上温度还高于30度。高温高湿的环境直接晒死了农作物。根据媒体对近24名印度农民和地方政府官员进行的调查,这促使人们估计,本次收获季印度小麦产量下降10%—50%。
印度高温减产及限制出口对国际小麦市场影响几何?广州期货分析师唐楚轩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从全球小麦出口供应来看,2021年的数据显示,俄罗斯是全球小麦最大出口国,占到总出口量的20%;乌克兰小麦则占到全球总出口的8%;印度出口占比为2%。小麦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主粮之一。前期因地缘政治冲突,乌克兰出口暂停,俄罗斯小麦出口也因此受阻,全球粮食危机愈演愈烈,美麦价格也一度突破历史高位。近期印度又因极端天气,小麦产量预计大幅减产,且正在考虑限制小麦出口,将进一步加剧全球小麦供应紧张问题。
据光大期货分析师王娜介绍,USDA4月供需报告并未上调印度小麦产量数据,但近期主要出口商均上调了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小麦产量。市场预计2021/2022年度印度小麦产量达到创纪录的40亿蒲式耳,较2019/2020年度提高1900万蒲式耳,市场预期增加部分将弥补黑海地区的小麦出口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2022年度印度和澳大利亚小麦产量预期提升的情况下,今年新小麦出口季仍不能完全弥补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小麦出口受阻的问题。
也有市场人士称,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对全球小麦供应造成打击。俄乌冲突已经扰乱了黑海关键产粮区的贸易流动,引发了对粮食短缺的警告。粮食进口国正在向印度寻求供应,第一批货物正准备运往最大购买国埃及。印度粮食产量下降将危及该国弥补全球供应缺口的能力。
“为了应对全球谷物价格高涨的问题,我国自今年春节开始也在不断增加小麦、稻谷的储备供应,以缓解国际谷物价格上涨导致输入性通胀对国内商品带来的不利影响。整体上看,我国粮食供应较为充足、价格平稳,粮食安全总体是有保障的。”王娜说。
极端天气袭来
美国多地播种延迟
美国方面,按照往常,进入四五月份,美国农民将开启繁忙的播种期,但私人天气预报员和农业专家BAMWX警告称,从美国北部平原到中西部再到俄亥俄河谷的种植将被推迟,气温低于正常水平、土壤湿度较大使农民无法种植。
BAMWX报告显示,达科他州的降水量高于平均水平。从美国北部平原到中西部再到俄亥俄河谷的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低于平均水平。BAMWX首席气象学家Kirk Hinz的一个为期两周的天气模型显示了相似的天气情况:低气温和高降水量,意味着推迟播种可能会持续到5月上旬。
考虑到天气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国食品供应链面临的风险,有着近30年交易经验的CBOT交易员Tommy Grisafi与达科他州的气候专家一同发出警告:未来十天的气温将低于平均水平,再加上高于平均水平的降雪和降雨,或导致更多的种植延迟。北达科他州的某些地区的首个种植截止期是5月25日,到时候无法种植农作物的农民将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而不是开始种植。
受多重消息影响,周三CBOT小麦期货一度跳涨4%,昨日CBOT小麦期货延续涨势,日内涨超2.00%。
展望后市,唐楚轩表示,美国当前因天气原因,中西部大豆、玉米主产区积温较低,不利于当前农作物播种,尤其是玉米播种进度大幅低于五年均值,而美豆尚处于播种初期还有较充足的时间。市场担心后续若玉米播种进度赶不上,大豆种植面积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而在美国农业部的4月份种植意向报告中,美玉米和小麦播种面积均低于市场预估,因此后续若天气问题得不到改善,中长期全球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供给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当前地缘政治局势仍不稳定,化肥、能源等价格高涨,也在成本端支撑着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价格,因此预计未来美玉米、小麦等价格易涨难跌。
气候波动增加
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不容忽视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之一。1961-2020年,我国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3℃,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我国年降水量平均每10年增加5.1毫米,并呈现出“降雨带北扩”的态势。气候变化的“水热双增”态势,导致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发生显著改变,活动积温增加,作物生长季每10年延长1.8天,东北地区玉米和黑龙江水稻可种植面积增加,南方双季稻区可种植北界向北推移近300公里,北方冬小麦种植北界北扩西移20-200公里,柑橘不同适宜区种植北界平均北移83公里,农作物和林果适种区域不断扩大。
气候变暖增加热量,扩大种植面积,多增产本身是有利的一面。但是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也日益突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指出:更频繁的热浪、干旱和洪水已超过一些动植物的承受极限,导致一些树木和珊瑚物种大量死亡。此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同时发生造成了一系列难以应对的影响。这加剧了数百万人的水和粮食危机,尤其是在非洲、亚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小岛屿以及北极。在我国,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约1400万公顷农作物受灾;2014年华北和东北干旱影响夏粮生产;2021年河南“720”特大暴雨造成多地玉米等作物绝收;2021年12月强寒潮2天内席卷全国,连温暖的广东也启动农业抗寒预案。
气候变暖也导致我国病虫害发生区域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扩展,作物发育期提前、生长周期变短,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气候波动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越来越高,粮食生产面临的风险加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守牢“三农”“战略后院”的关键。目前越来越多的作物扩种到传统种植区外,这对种子适应极端气象条件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温日数增多,我国华南地区晚稻增产潜力越来越少。在晚稻花期遇到高温天气,结实率出现显著下降,而且在收获季节遇到高温多雨的天气就很容易发生穗发芽。需要适应极端气象条件的种质资源创制与储备,保障粮食产量、经济作物品质。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22年汛期(5月至9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的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全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接近常年到偏多。粮食生产又将面临诸多挑战。
总之,我国农业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利弊共存,要坚持趋利避害,深化认识我国天气气候的不确定性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科学规律,更加有助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要求。
要减缓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影响,需要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着眼气候变化带来的“种植带北移”,致灾因素增加现象,采取因地制宜、因气候制宜的对策,调整作物播期,合理规划种植结构,充分利用气候变暖带来的额外热量资源,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增强农业生产系统的高效性和稳定性;要适时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布局、种植结构调整、农民增产增收和有效投资提供科学基础保障,确保粮食安全,捧稳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需要加强农业系统防灾韧性的研究。农业生产、气象、农业保险等部门要加强合作,联合开展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对农业生产、存储、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影响评估。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促进农业生产减损增效,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农业生产风险。
需要重视适应极端气象条件的种质资源创制与储备。我国种业发展多元化品种选育的基础较薄弱,育种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亟待加强。开展适应极端气象条件(耐高温、耐涝渍、耐低温等)的种质资源创制与储备尤为重要。
降温、大暴雨!
这些地方骤降20℃→
据气象水文预测,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5月9日至13日,江南、华南、西南东部南部等地将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累积面降雨量70~150毫米,其中广西中东部、广东中部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南部等部分地区200~300毫米,局部可达350~400毫米。
受其影响,暴雨区内主要江河将出现明显涨水过程,广西柳江上游及蒙江、北流河、桂江,广东贺江、北江上游、韩江上游,湖南湘江,江西赣江上游,福建富屯溪等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
江南华南迎入汛来最强降雨
华南大部等地下周将有大暴雨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预计未来一周,南方地区降雨增多增强。其中,5月9日至13日,江南南部和华南将迎来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
累计雨量大
预计未来一周,江南南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等地累计降水量将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大部地区偏多5成至1倍,局部偏多3倍以上。其中,9日至13日,江南南部、华南大部地区累计降水量100~200毫米;广西中北部、广东中北部和沿海地区、福建西南部、江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250~300毫米,局地可达350~400毫米。
局地雨势猛
5月9日至13日,长江以南大部地区的最大日降雨量可达大到暴雨,华南大部、江南南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广东、广西局地有特大暴雨,上述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最强降雨时段出现在10日至12日,广东、广西个别站点的日降雨量或达到历史极值。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