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勒万河谷血战”一周年:中印关系向何处去?

司马平邦 司马平邦说 2021-06-16

又到6月15日了,一年前的6月15日,中国和印度曾在两国边境的加勒万河谷地带爆发过一场极为激烈的“冷兵器战争”,现在,我们根据多方比较有依据的资讯可以断定,印度方面当时有几十人甚至更多的死亡,而据《解放军报》2月19日披露,中国军队则有南疆军区边防三六三团机步营营长陈红军,以及士兵陈祥榕、肖思远和王焯冉等4位烈士牺牲。从伤亡数据上说,印度明显是惨败者,但在此战发生之后,中国军方和官方却一直对此战果保持足够的保守姿态,显然在当下疫情大流行的年代,并不想过度刺激一直以来都容易产生心理受伤感的对手。

我曾在今年2月21日的《司马平邦说》节目(热血与钢铁:还原“加勒万河谷大血战”)中为大家详细梳理了此次冲突的详细过程,但其实,此次中印冲突暴发之前和之后,两国都曾有过不少的唇枪舌剑。

第一,对于加勒万河谷的所属,中印两国就曾有过严重争执。1962年的中印战争后,两国边界存在大量的争议,两国都沿着实控线部署了大量军队。中国外交部认为,加勒万河谷“位于中印边界西段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这意味着中国认为其属于新疆自治区的和田地区管辖。但印度外交部驳斥中国的说法“夸大其词,站不住脚”;在印度眼中,这一地区毫无争议地属于该国西北部的拉达克中央直辖区。

如果只是言语表述,或许两国士兵还真的打不起来,但从2000年开始,印度在加勒万河谷附近修建的一条255公里长的达布克-绍克-斗拉特别奥里地公路。这条公路将拉达克首府列城和喀喇昆仑山口连接起来,印度空军的一个军事基地就坐落在那里,这将使印度军队能快速部署到边境前线,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国家安全。2019年4月,该公路完工后,印度军队加大了巡逻力度和在附近修建新的基础设施。

于是,第二个争执又出现了。中国外交部称,印度边防部队在加勒万河谷地区持续抵边修建道路、桥梁等设施,中方多次就此提出交涉和抗议,但印方“反而变本加厉越线滋事”。但印度认为,该建设工程是在其实控线印方一侧,并表示是中国人越来越多的越界行为改变了现状。而《印度快报》曾称,2020年前4个月有170起中方人员越境事件,其中130起发生在拉达克。

在2020年5月5日、6日,中印两国军队在班公错、基阿姆温泉等多个实控线附近地区持续进行对峙,涉及人员超过了250人,据海外媒体报道,双方都有数十名士兵受伤----当然,这些来自西方媒体的报道向来也被认为是在有意在挑拔两国之间的矛盾。

因为5月5日、6日的冲突,中印又有了第三次争执。中国外交部表示,这次冲突源于印度边防部队“乘夜色在加勒万河谷地区越线进入中国领土、构工设障,阻拦中方边防部队正常巡逻,蓄意挑起事端”,因此中国才予以坚决回击。但印度政府则表示,该国军队活动“完全在实控线印度一侧”,是中方妨碍了印度的正常巡逻。

2020年6月6日,中国南疆军区司令柳林少将和印度第十四军司令哈林德·辛格中将举行了“军长级会谈”。这次会谈后,两国少有的并没产生争执,甚至印度外交部还发布声明表示,近7个小时的会面是在“和睦和积极的气氛中进行的”;中国国防部也表示,双方就缓和边境地区局势达成共识,印方承诺不越过加勒万河口巡逻和修建设施,双方还将会晤商定分批撤军事宜。

但仅仅一周后的6月15日,更激烈的冲突就再次爆发了,并产生了众所周知的严重伤亡。于是,中印之间的第四次交锋就出现了,中国外交部称,印军违背了双方军长级会晤达成的共识,再次跨越实控线“蓄意挑衅”;印度军人还“暴力攻击中方前往现地交涉的官兵”,从而导致激烈肢体冲突。但印度媒体则宣称,冲突是由于印度军队此前两天拆除了加勒万河谷附近中国解放军搭建的一个帐篷后开始的。印方称,该帐篷是中印军长级会谈中商定拆除的,但前方的中国士兵拒绝拆除;印方试图把中国士兵描述成军令违抗者。

印度政府发言人斯里瓦斯塔瓦在事发后表示,暴力对峙是中国企图“单方面”改变现状的结果,他说,“如果执行双边军队高层所达成协议,这些损失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但是,我们还是要说一句但是——但是,最打斯里瓦斯塔瓦脸的是,印度总理莫迪在6月19日表示,中国军人“并未入侵”印度边界,这个表态在一年后的今天看起来还十分值得玩味。

中印的第五次争执,出现在加勒万河谷冲突的双方伤亡上。2020年6月16日,印度媒体最先开始报道有3名印度军人在冲突中丧生,但不久后,印度当局将死亡人数偷偷修订为20人,因为印度国内关于死伤者的各种各样的公开报道已经出来,印度政府想隐瞒也不可能了,而当时对于中方的伤亡,印度媒体报道了10人、40人等不等的死亡数字;而印度的亚洲国际新闻社则表示,解放军有43人伤亡,其中包括死亡和重伤。

当然,最终的实际情况我们也都知道了,最终解放军有4名军人阵亡,包括解放军南疆军区边防三六三团机步营营长陈红军,以及士兵陈祥榕、肖思远和王焯冉。此外,第三六三团团长祁发宝身负重伤,颅骨大面积缺损。

印证中国军人实际死亡数量的一个最重要、也是最正确的方法,是中国政府和中国民间在此事件之后,为在冲突中牺牲的军人举行了各种各样的公开悼念和表彰活动,而被悼念和表彰的牺牲者只有上述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和王焯4个人,4位牺牲者的家庭也都受到了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慰问,在这种情况下,也根本不可能存在其他的牺牲者的相关消息会被屏蔽的可能性。

中国军队在加勒万河谷地带的誓师动员,已经带着强烈的战争色彩

回顾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的两国关系,其实拥有4次里程碑似的事件。第一次是1993年,时任印度总理纳拉辛哈·拉奥访问北京,两国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这使双方都致力于澄清边境实际控制线。第二次是1996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首次访问印度,两国就建立互信措施达成了协议。江主席建议巴基斯坦在印巴分歧问题上搁置分歧,与印度走向正常的国与国关系。

第三次是2005年两国达成致力于一揽子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协定,其中谈到了边境地区的定居人口等问题。第四次则是中国现任领导人提出的包括两国增进沟通、扩大投资、深化合作、加强在多边事务上合作、照顾双方的核心关切等“六点建议”。

我们也曾在此前的节目中跟大家谈起过,中国并不觊觎印度的任何一块领土,印度那块土地上并没有利益什么是中国所迫切需要的,长期以来,中国之所以与印度存在领土争端,更大的原因,还是为了国家主权的完整和尊严;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该是中国的必须是中国的,寸土不能丢。毕竟中国现在真的去进攻印度,又能收获什么?无法计数的新冠病人?满是浮尸的恒河水?还是连电和公路都没有普及的大片乡村?1962年那场战争,中国军队本来是有机会直接占领印度首都,却在毛泽东的命令下及时收兵回国了。

但反过来,印度则不一样,印度一直对中国抱有敌意,且越来越严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成立之初,与西方国家走向更近的印度,曾经对中国抱着一种类似老大哥的心态,但是在1962年,英勇善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用一场极为坚决简单的战争,就把印度的这种古怪心态打得七零八落,军事能力的强弱最终左右了两国关系的现实走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就偷偷与国民党的台湾当局的情报合作就开始有了“梅园计划”,由美国领导的美军分别在印度和台湾建立针对中国两个方向的监听站,再由美印分享情报,这一项目一直持续到现在。甚至,目前台湾在印度的情报联络官都是中将级别,比驻日情报员还要高。曾有传言,印度甚至一度有意帮助台湾发展核武器技术,后来却收效甚微。如今,据说印度还主动帮助台湾当局发展远程导弹发射技术。

其实,两个国家产生分歧并不可怕,更重要的是合理管控分歧,在这一点上,显然印度人一直都都点儿二愣子,不断挑战中国的底线。从地形上说,印度大陆一直处于中国南部青藏高原地区的下游,两国在地理上的高低悬殊甚至可以用天地之别来形容,复杂的中印矛盾中带着地缘政治因素和国际政治因素,也带着自然地理赋予的复杂内容;按中国人的传统认知,印度对中国的仇视,是一种逆天而行的反常反智,现在,或许还可以用更时兴和更网络化的语言方式来形容,那就是在嘬死的路上会越走越远。

《司马平邦说》之前的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