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质生产力“深不可测”,中国技术创新“势不可当”|第1606期
从9月8号到9月12号,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包头和巴彦淖尔这3个市,我参加一次非常有启示意义的国情考察,这一路对我个人来说都非常有启示意义,主要在于有机会参访了几个重要企业,我很同意项立刚先生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他说中国现在的真正的创新高地是在企业,在实实在在的科技应用机构,而不是在纯粹进行理论开发的高校和研究机构。
其实,早在明朝时,王阳明先生就提出过“知行合一”,当然他的“知行合一”还是指知识分子们个人的修为,但“知行合一”这4个字在今天是依然有生命力的,它被落实进那些勇于创新的企业实体里了。
比如,我参观的最著名的企业就是伊利,而最不著名的则是蒙草集团的种业和创新中心,蒙草集团的全称是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考察结束后,我忽然觉得这样两个商业实体无形中怎么这么有逻辑关系呢,真是太有内蒙古特色了。
伊利集团是一个什么样公司我就不必多说了,它们的产品都是关于牛奶的,伊利是全中国最大的乳制品企业,在全世界也是排在前面的,但是现在伊利的乳制品生产早就是由工业化、数字化加持之下的乳业生产了,我在伊利一个巨大的生产车间里看到了一幅巨大的标语,内容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奶业样板”,有人会说这幅标语主要是为了政治正确----其实我看到的最政治正确的标语是来自于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的可口可乐工厂,就在疫情期间我路过那里,看到可口可乐工厂的大门口贴着一个大标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美国公司也要不忘初心和牢记使命?
后来我才知道,现在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公司其实是由中粮集团控股的。
不过,伊利工厂里的这幅大标语,你只要仔细想想,怎么都觉得它很靠谱,因为现在中国的现代化乳业生产,要干的,就是从改造奶牛开始到改造牛奶结束的乳业生产,中国的乳品科研早就达到了原子和分子级别,达到了基因级别,我们在市场前端看到的各种伊利产品其实是伊利集团对不同高技术和不用营养类型的种种排列组合,其精细化的工业生产线可谓蔚为大观。
伊利这样的乳品企业用高科技养牛、制奶的最终目的,当然是成就更健康的人,而且也做到了,因为现在中国青年人的平均身高已经是妥妥的亚洲第一,不能不说,这其中有那么多的中国乳业企业一份大功劳,“每天一杯奶,营养中国人”的时代的承诺其实已经达成了。
而蒙草集团呢,它几乎就是中国惟一一家专事研究草类植物的商业和科技实体,专把种种草芥进行高技术研究,既有对全中国全内蒙古草类的大面积的采集研究,也有将任何一株小草进行精细到分子端和基因端的精准分析,目的就是为了在不同的应用场景里培养出各种品质更好的草类植物,可以说袁隆平先生是如何研究水稻的,蒙草集团的科学家们就是如何研究每一种草的,当进入到蒙草集团的实验室和样本库,还有种子库和土壤库,把我这个生在北大荒军垦农场,从小就跟农业、作物和土壤在一起的人惊到半天缓不过神来。
蒙草集团的草类植物研究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渐进改造我们脚底下的泥土和沙漠,尤其是拥有各种各样矿产资源的内蒙古自治区,同样多的还有采矿污染和废矿荒地,这时候蒙草集团培育的各种优势草芥就派上了大用场,有的矿区经蒙草种草技术的恢复,两三年就从寸草不生变得郁郁葱葱,再过几年,地面上的草类又改造了地面下的土壤。
你看,蒙草集团,种草,是向下改造土壤,向上培育出更好的草类植物,然后伊利呢,养牛,向下消化了被优化改造过的草类,然后就挤出了品质更优的牛奶,然后再向上,精工细作生产各种各样的乳制品,最后进入人的身体,再打造出更健康的中国人。
大家不觉得这是一条完整的逻辑链条吗?而且是一条在每个环节上都经过了创新改造过的逻辑链条,你看像蒙草集团所从事的种草这个产业,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种生态革命发生之前,它是不可能赚到大钱的,但它现在已经是上市公司了,但现在种草已经不是纯粹的自然农业了,也是工业化和数字化了,其实伊利和蒙草在以前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第一产业,但是现在它们都已经超越了第二产业,改造土壤,改造草芥,改造饲料,改造牛羊,改造乳品,最后再改造人类自己,这个链条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口号,而是正在商业市场的条件下不断产生着利润的非常鲜活的产业。
就像伊利工厂里的标语上说的,是新质生产力,我们看新质生产力的权威解释是,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我在前面说了,你说伊利和蒙草从事的是第一或第二产业,其实早都不合适了,但你再对照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就会发现非常恰如其分。
这次到内蒙古,我还参观了另外两个同样非常重要的企业,如何重要呢?就是在这两个企业里,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都是不能直接对外公示的,只能带着眼睛看,但对不起,暂时不能对外传播。
一个是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这是完全国有化的,另一个是深云智合科创产业智造园,是个民营创新企业,这两个企业之所以都在包头市创立,因为它们都依赖于传统的白云鄂博矿区里的丰厚储备。
前者,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我个人理解,这是一个专门为了打破美国对中国卡脖子,并且已经开始用它来卡美国脖子的战略型企业,既是科研型的,也是生产型的,重点是,中国需要保持在作为战略资源的稀土材料的提炼加工上的长期领先,光有雄厚的稀土资源----这是之前中国的业态特性,但现在我们是既是拥有雄厚的资源,更要拥有强大的提炼加工技术,而且,还要进行体制性的创新。
不到包头你不会相信中国在开发、管理稀土资源的手段上已经创新到什么程度?完全是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中国在稀土资源平台上开发出来的各种产品,有军用的,也有民用的,五花八门,无所不包。我们节目经常讲一个话题,叫打断美国国防工业强韧供应链,很重要的手段就是对稀土物项的出口进行限制,来到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就明白了,稀土在重工业中的应用,光是资源在手是完全没用的,因为它提炼加工的链条太复杂了,太需要创新了,我们中国人已经用几十年走到了全世界的前头,只要我们能继续保持创新,就没人能追得上。
所以,中国的稀土产业也必须成为响当当的新质生产力。
而在另一家深云智合公司之行,给我的体验也很新鲜,这是一家依靠包头市的优势资源进行新材料创新的高科技企业,它的技术重点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引进新材料研发,更大白话一些,就是“用AI训练原子”,其创始人是刘宇宙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纽约大学博士毕业,应该是一位国家“千人计划”里的重点科学家。
到了内蒙古,看了上面这几家企业,给我的感受就是,中国经济现在确实是在神速地“换赛道”,中国领导人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也就一年时间,但现在新质生产力已经是一种普遍,早就过了“星火”,已经在“燎原”了。进入2024年以来,美国和欧洲一直在使用各种手段打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和智能电池产业,给这些中国新质生产力制造出了“产能过剩”和“工业海啸”的独有的妖魔化定义,美国人的目的,就是想把中国重新拉回到传统经济发展轨道上,甚至还做梦想凭着美元汇率借机拉爆中国的地产泡沫,进而再拉爆中国经济,比如恒大地产的崩盘,一度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硬着陆风险。
但是,我从对内蒙古的这几个完全可以算得上新质生产力企业的粗略走访中能够得出结论,中国经济已经基本完成了对“新赛道”的置换,凡是在市场上拥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现在都是由技术创新主宰着,比如我们在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看到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全可以用“深不可测”4个字来形容。
刚刚,又看到德国媒体的一篇报道,德国媒体人把上海微电子集团已经公开的在最顶尖光刻机技术上的大突破称为中国人的技术创新“势不可当”,德国人已然如此,我们自己更要对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