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新质生产力发起关税战?中国打法变了,先打疼马克龙!|第1630期
最近,欧盟、美国和加拿大都开始对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采取严厉而且反动的,即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措施。2024年10月4日,欧盟所有成员国集体开会,对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现有10%税率的基础上再加征35%关税的议案进行了表决。欧盟委员会之后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关税的提议已获得足够成员国的支持。
不过,欧盟委员会还补充说,将继续与中国进行谈判,“以探索替代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必须完全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定,能够充分解决委员会调查确定的损害性补贴,并且可监控、可执行。”
在10月4号的投票中,10个欧盟成员国支持征收关税,5个投了反对票,12个投了弃权票,根据欧委会的规定,要阻止该提案,需要获得15个欧盟成员国(占欧盟人口的 65%)的多数票支持。这10个投赞成票的国家包括:保加利亚、丹麦、爱沙尼亚、法国、爱尔兰、意大利、立陶宛、拉脱维亚、荷兰和波兰,此部分占欧盟人口的45.99%----很明显,这10个国家也都是欧盟中与美国关系最“铁”的国家。
而投了弃权票的12个国家分别为:比利时、捷克、希腊、西班牙、克罗地亚、塞浦路斯、卢森堡、奥地利、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典和芬兰,占欧盟人口的31.36%;投反对票的国家只有5个,即德国、匈牙利、马耳他、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占欧盟人口的22.65%。
在具体税率方面,欧盟对特斯拉加征的关税是7.8%,比亚迪是17%,吉利是18.8%,上汽更是夸张的35.3%,其他参与调查但是没有被单独抽样出来的中国汽车品牌一律加征20%的关税。
我们知道,欧盟对中国的这项关税加征计划策划已久,今年6月欧盟就通知中国的汽车制造商,要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进行所谓的补贴调查,中国和欧盟之后进行了10次司局级技术磋商和两次副部级磋商,但都没有解决现实问题。7月份,欧盟宣布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关税,8月份又宣布对上汽集团、吉利集团和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加征新的关税。
不过欧盟内部也对此一直有强烈反对的声音,匈牙利总理欧尔班针对这项关税措施,表示贸易开放和自由非常重要,这类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会摧毁欧盟的经济,而西班牙经济部长库尔波表示不应该征收此类关税。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发表声明称“我们认为反补贴关税会长远地削弱一个行业的竞争力”,而宝马集团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这样做会损害那些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的汽车企业。
和欧盟同时策划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还有加拿大,在孟晚舟事件以后,中国人对这个国家已经普遍非常反感,10月1日加拿大跟在美国身后,对自中国进口的新能源汽车加征100%的关税。当天加拿大还颁布另一份清单,对自中国进口的钢铝制品加征25%的关税。也于当天,中国商务部宣布,将采取向世贸组织提出诉讼和对加拿大限制措施启动反歧视调查两项措施予以回应。
其实,若干年前中国学者还在讨论,担心西方工业产品进口到中国会造成中国民族产业的萎缩,现在则反过来,并没有多少年之后我们看到的则是中国强大的新质生产力产业已经对西方列强造成如此之大的威胁了,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目前,中欧双方的磋商其实还在继续,而中国车企作为欧洲市场的“进攻方”,主要应对方法就是尽可能在出口目标国建厂,可以做到既保证中国车企的投资空间和销量,又可以吸收当地的就业。比如上汽集团正在考虑在西班牙建立他们的首座电动汽车工厂,并计划在匈牙利或捷克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奇瑞汽车也在巴萨罗那自由贸易区和西班牙埃布罗公司合资建厂,并准备于今年年底投产。比亚迪去年已经在匈牙利建厂,今年又与土耳其达成了合作协议,投资10亿美元建成一座产能15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工厂。
德国政府虽然对欧委会的议案投了反对票,但德国媒体上亦不乏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进行贸易保护的声音,《法兰克福汇报》刊发评论指出,大规模出口到欧洲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使得德国的核心产业遭受到冲击,德国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中国的出口攻势已经达到了新的规模,其制造业的贸易顺差额已经达到了全球GDP的2%。而同为出口大国的德国或者日本却从来没有达到过这样的贸易顺差水平。而且,中国出口的许多产品偏偏正是我们(德国)绿色转型所需要的: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发电板、风力发电机等等,这又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即德国需要中国产品来实现气候保护目标,德国从中国进口太阳能板,甚至可能是经济效益最优的途径,但另一方面,这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仅德国就有可能因此损失掉数十万就业岗位。
这篇文章认为,如果欧盟使用贸易保护主义去回应中国的“威胁”,很可能会失败,因为贸易保护主义只会保护落后产业、阻止产业升级,而真正有效的产业政策应该是聚焦提升创新能力,并且提振全社会对绿色能源产品的需求,从而让相关产业尽快形成新的规模效应。
《法兰克福汇报》的评论说:“我们也必须考虑到中国已经在新能源动汽车等领域取得技术领先地位的现实。我们为什么不照搬中国人的策略呢?中国从前曾经通过合资企业实现技术转让,那我们现在也可以要求中国企业合资在欧洲建立产能来实现技术转让。”“就像亚洲武术一样,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借力打力。我们依赖于一些中国原材料、中国产品,但中国也依赖于我们的市场,而且在美国市场大门逐渐对中企关闭的今天,欧洲市场对中国越发重要,这完全可以成为我们欧洲的抓手。所以,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攻势,我们没理由感到绝望。”
其实,《法兰克福汇报》这篇评论揭示了一个现实且欧洲人又不愿意承认的现实,即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现在已经让欧盟感到“绝望”,而这次欧盟出台贸易保护政策,只是其绝望的反击,最终还是一种绝望,而已。
其实在中国国内,早就有人担心西方国家会强迫前往投资的中国新能源企业转让技术,说白了现在西方人对中国的新质生产力技术也已经垂涎三尺了----这种感觉对中国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我们当年也是从这个过程里走过来的,只不过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罢了。
对此,中国有学者建议,如果中国新能源汽车必须与西方国家共享技术,那就应该提出由西方国家提供政府补贴为条件,以减少中资企业的生产成本。
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涉税商品达到600多亿美元。现在回头看,2018年3月22日美国政府开启的那次加税,意味着自中国加入WTO后持续进行的贸易自由化进程开始正式走向了终结。2018年是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的年头,现在6年半过去了,我记得当年美国贸易谈判代表甚至还居高临下恬不知耻地向中国提出要求,要求中国取消“中国制造2025”计划,当年曾经旁观中美“神仙打架”的欧洲在6年半之后也不得不加入贸易保护的战阵,因为中国不但在中美贸易战和科技战中没有败下阵来,反倒已经把美国的传统能源汽车打到几乎只能龟缩回美国本土,在一道高墙下苟延残喘,所以,从美国到欧洲,这6年半以来,其实就是对中国竖起一道又一道新高墙的过程,而已。
但是,然并卵,这6年半以来,中国反倒在美国强大压力下接近完成了技术创新和产业自主,再看现在的中国与美国和欧洲的汽车产业格局,我觉得还不如用中国新质生产力和欧美旧质生产力加以明确区隔更为恰当。
10月8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公报称,初步认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存在倾销,“国内相关白兰地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威胁,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在中国宣布了对欧洲白兰地的反倾销措施后,法国葡萄酒商的股价应声下滑,全球第二大葡萄酒和烈酒生产集团法国公司保乐利加(Pernod Ricard)的股价下跌了4%,而法国酒业巨头人头马君度(Remy Cointreau)的股价下滑了8.3%。两家公司的单日股价跌幅将分别写下11个月和10个月来的新低。而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1月至11月,中国进口的白兰地价值达到了15.7亿美元,而法国白兰地占欧盟出口总量的99.8%。
法国全国干邑行业间委员会(BNIC)则呼吁当局保护欧洲的白兰地产业,尽一切努力避免有关措施落实执行,他们在声明里可怜巴巴地写道:我们呼吁政府采取必要步骤,结束让我们已成为人质的贸易战升级局势。
很明显,与6年半前完不一样,现在中国对欧盟的贸易反击,手里早已有了足够的资本,不如先选择从法国这个跳得最欢,也自视最高的欧洲对手下手了,中国是空中客车的最大买家,说到中国人手里的法国“人质”,如果直接从空中客车订单下手,可能要比使用任何手段都能令马克龙感到透骨的疼痛。
我相信,该来的总会来的,中欧贸易交锋既然躲不过去不如采取主动,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想让欧洲市场对中国新质生产力屈服,可以从先屈服法国开始,我看根本用不上6年半,有两年就够了。
▼参考资料和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提议已获足够成员国支持,将继续对华谈判》
●中国新闻网《中国宣布将对欧盟产进口相关白兰地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
▼【我谓昆仑】精彩链接▼
●美以很快将反击伊朗?这次大战决定世界格局走向,中俄不能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