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文录用名单丨2018(第十三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共征集到400多篇论文,录用261篇!

都市世界 2021-01-15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再出发,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当前我国经济经由高速增长阶段正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仍然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均、城市病频发、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居健康受到威胁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城市设计者和建设者的重要课题。


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体系开辟了新时代,为中国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行动指南。同时,针对城市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由此看来,在当前形势下,城乡规划和设计要紧扣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主要矛盾的转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为我国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有机更新、区域协调发展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构建等打下坚实基础。


在我国“十三五”时期,城市设计不仅仅是作为完善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还是城市规划与建设设计之间的桥梁,更是完善城市规划科学性、增强城市规划严肃性的城市管理制度。因此,城市设计的目标已不仅仅是通过对物质空间及景观标志的处理使城市能够达到各种设施功能相互配合和协调的效果,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城市“文化传承”建设的重要体现。


在此背景下,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支持下,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第十三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于2018 年7月26 至27 日苏州市召开,主题为“城市设计引领绿色发展与文化传承”。大会得到国内外相关单位和个人的热情支持与积极响应,前期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论文400多篇,经大会学术指导委员会专家评审,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章共261篇并辑录成集,并与大会召开同期出版发行。


谨在此诚挚感谢全国各地的学者朋友们提交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积极参了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感谢各位评审专家的严格把关和倾情付出!对给予本届会议大力支持、热情帮助和积极参与的社会各界人士一并致谢!


紧扣大会主题,《2018(第十三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围绕“国际生态城市理论前沿与实践进展”、“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中外城镇化发展进程比较”、“绿色交通与综合交通体系”、“智慧城市建设最新进展”、“城乡规划改革与城市转型发展”、“黑臭河道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历史文化名城(镇)的保护与发展”、“城市双修理论与实践”、“城市综合管廊线规划建设管理”、“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多规合一’与空间规划体系变革”、“城市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理论与实践”、“城市设计与城市特色风貌塑造”、“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管理与产业创新”、“绿色生态社区评价与发展”、“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调发展”、“历史街区复兴研究”、“绿色宜居雄安”、“弹性城市理论与设计”、“城市更新与低碳发展”、“苏州城市发展与规划论坛”共22个议题深入展开研讨。通过梳理过去一年的行业发展轨迹,在思想理论和应用实践上做了补充与完善,并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功能性的提法与思考,对未来城市设计做出了前瞻预判和空间拓展。内容丰富,见解深刻,启迪智慧,发人深思。


伴随着每年一届的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的召开,《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会议论文集》已经连续13年在全国范围内出版发行。13年来,刊载了大量城市规划领域的前瞻理论和实践成果,特别是对城市规划的价值与发展研究,及其在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中提出的观点及解决方案等方面,具备很深远的借鉴及学习指导意义。本届大会论文集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较之前12届都更为全面和成熟,可谓行家里手,叹为观止。第十三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的召开和本届大会论文集的发行必将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作出重要指导与突出贡献。


是为序。


2018(第十三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组委会

2018年6月25日


2018(第十三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论文录用名单


出版物名称:《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 

本次论文共征集400多篇,其中录用261篇,优秀论文7篇。

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将推荐为本届大会演讲嘉宾出席大会并演讲。


序号

题目

作者

国际生态城市理论前沿与实践进展

001

规划实施评估的体系架构探讨与实践

陈甲全

002

EOD模式导向下的茅洲河流域城市更新

牟旭方,曾钰桓,司婧平,马俊杰

003

生态因子的考量如何融入现代城乡规划

梁楠

004

大都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理论模式与规划实践

陈建滨

005

基于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路径研究

刘晟呈

006

国外城市总体规划涉绿内容编制对我国的启示

陈家琦

007

新加坡山地生态城市建设特色及启示

朱雯雯

008

生态学语境下的审视城市设计方法的新范式

赵曼彤,张伶伶,袁敬诚

009

生态都市主义视角下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以合肥淝河新中心沿河地段城市设计为例

张献发,耿雪

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

001

生态融入住区——黄港生态宜居智慧小镇城市设计

祝新伟,王静,郑艳

002

基于区域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的兰州城市规划探讨

曹军,任佳佳

003

基于城市品质提升的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

朱珊珊,许艳玲,杨添一

004

郊野公园的复合共享特征及其规划策略

高相铎

005

北京市绿隔规划30年及相关政策分析

杨天姣,杨慧,刘青,程海清

006

都市区一体化背景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布局要点——以银川都市区为例

李振中,刘星,武静

007

基于能值理论的泰州市生态可持续性研究

张军学

008

城市居住用地容积率研究——以宁波市镇海新城为例

柴家依,许艳玲

009

宁夏六盘山清水河地区环境问题与生态建设策略

车铭哲,沈祖光,刘文

010

高铁新区:矛盾“综合体”——对近十年我国中小城市高铁新区规划与建设的反思

王栋

011

城市低碳生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荆门市为例

李芬,赖玉珮,夏昕鸣,李晓林

012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的可行性研究——以大连市中山区为例

 王凯,丁勇,高奎杰

013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下重庆在长江经济带中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研究

付帅,赵倩,周杜辉

014

新加坡绿化规划控制对商洛城市绿色空间的引导与启示

卫莹

015

基于分形理论的上海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分析

李盈秀

016

生态校园规划方法初探——以台湾高校为例

谢沁

017

广东省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建设与管理机制研究

梁家健,朱俊华

018

天津市滨海新区可持续社区治理模式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

王腾飞,何华

019

基于城乡样条空间断面分区的非建设用地规划方法研究

于乐

020

人文生态视角下的城市设计研究——以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靳泓,应文

021

大都市区内国家旅游休闲区的研究及实践

秦静

022

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多巴新城可持续城市生长

李菁

023

基于实施角度的东北村庄宜居规划实践探索——以沈阳市苏家屯区马耳山村为例

盛晓雪,高鹤鹏,郭大奇,李晓宇

024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景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探索——以莆田广化寺周边地区为例

杨蒙,孙鼎文

025

基于低碳理念的新区规划设计探索——以上沙国际公园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周慧,高峰,刘福星,李晓宇

026

人居环境主动生态化策略探析

崔积仁,刘刚强

027

城市农业:城市闲置空间的可持续利用途径

杨阳,秦鹤洋

028

水库周边村庄生态化改造规划探索——以天津市蓟县东头百户村为例

孟兆阳,张斌

029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电力基础设施健康评价研究——以莱芜市中心城区电力基础设施为例

刘杰

030

生态宜居山水五莲的规划建设

丁爱芳

031

建筑布局指标对街区热环境影响研究

冷红,刁喆

032

浅析城市规划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孙燕奇,于伟巍

033

河南省南阳市总体规划的生态评价

李武超

034

基于实施评估视角的生态城市规划调整策略——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

张树森,魏彤岳

035

郊野型绿道建设实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于伟巍,孙燕奇

036

探索在“多规合一”下的城市副中心规划路径与构想——以兰州市榆中县为例

任佳佳,曹军

中外城镇化发展进程比较

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以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为例

唐杰彬,邓迎晓

002

鄂西偏远山区城镇化与扶贫开发协同发展研究——以湖北省宣恩县为例

李曼,谭少华

003

世界教育思想扩散进程与城镇化进程比较研究

杨秀

004

国内外填海造地区域发展阶段研究

张赫,徐超,董雪玲

005

中国省际人口流动对老龄化的影响分析

韦胜

006

县域人口市民化发展特征及规划应对措施浅析——以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为例

张凯,张秋吉,李泳

007

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运营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程淑君,邓莹,于果,文慧珍

绿色交通与综合交通体系

001

轨道城市:重庆之绿色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刘慧敏

002

中小城市停车设施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刘学丽,宋业利

003

城市中心区绿道系统规划策略研究——以宁波市鄞州中心城区绿道系统规划为例

谢灿,张鸿

004

基于GIS的小城市交通网络分析研究 ---以湖州市织里镇为例

孙启邦,陈刚

005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发展分区策略及落实方法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宋若原,朱海明,蒋寅,梅荣利

006

绿色生态道路标准体系研究综述

杨国淑,张改景,邹寒,周丹

007

基于“开放街区”理念的支路建设与规划管控——以宁波市南部新城为例

谢灿,张鸿

008

基于空间句法和多源数据的城市过江交通研究——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

张新运,董印,齐胜达

009

中等城市快速路建设条件及路网规模研究

程欢

010

重庆市共享汽车发展对策分析

傅彦

011

京津冀城际铁路站点网络结构演变特征分析

邓良凯,石亚灵,冯洁

012

城市公交网络可靠性研究——以重庆市、成都市公交网络为例

万丹

智慧城市建设最新进展

0001

地理设计的科学基础与实践策略

陈甲全,金贤锋

0002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数据应用的探讨

支建杰,吴蔚沁

0003

城市发展监控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于鹏,张恒,李刚

0004

人工智能技术在规划中的运用——通过机器深度学习构建干道识别系统

车铭哲,刘淼,孙珊珊

0005

空间句法辅助下的智慧城市空间决策研究——以滕州市主城区空间研究为例

于文彦

0006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能力评价和布局优化研究——以南京市急救设施为例

何培根,张永明

城乡规划改革与城市转型发展

001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建设问题及规划对策——以汉源乡村建设规划为例

邹钟磊,文兴华

002

重大项目选址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互联网+”产业园项目选址为例

吴娟

003

差距与机遇:滨海新区与深圳、浦东的比较研究

杨郑鑫

004

构建儿童友好型宜居新区——对城市新区发展转型之路的思考

杨郑鑫

005

新时代我国社区营造发展趋势及对策——基于国际经验比较研究

万成伟

006

科技创新城成长路径及新时代发展模式研究

尹晓水,毛宏黎,宋智

007

新时期下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差异和协同辩证关系

尹晓水,毛宏黎

008

基于健康水文循环的生态城镇化转型路径研究

王君,孙红亮

009

大城市郊区新城产城融合及模式研究

吴娟,谢广靖,于红

010

基于定量化评价的城镇工业用地再开发研究——以天津市北辰区工业用地为例

李雪,董雪玲,郭潇玲

011

国家级开发区空间发展转型策略探索——以重庆万州经开区总规实施评估为例

刘胜洪

012

沿海地区农村危旧房改造策略探索——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

齐胜达,董印

01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的城乡养老设施规划策略研究——以天津市宝坻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为例

赵宏鹃,于红

014

基于法定规划体系的城市专项规划转型思考

沈锐,赵宏鹃

015

关于长沙市城乡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分析研究

熊静,张川,高亚琼

016

消费转型背景下新零售业态的社会空间重构研究——以盒马鲜生为例

汪雪

017

由“乡村连片整治”谈山东省欠发达地区乡村规划实践

王函

018

城市大事件引导下的产业空间发展研究——以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为例

谢沁

019

苏州打造长三角区域国际会展目的地城市的规划思考

张海畅

020

乡村振兴视角下成都市青白江区村庄布局规划方法探究

付洋

021

基于“三生”功能协调的乡村空间规划探索——以箭塔村为例

邓玉婷,朱勇

022

资源约束型城市转型发展路径研究——以陕西省韩城市为例

赵旸,张馨予

023

以规划需求为导向的参与式规划新模式——以大数据、信息平台为例

蔡晓晗,姜晓帆,陶亮亮

02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风景名胜区内村庄居民点调控策略研究——以天津市盘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赵宏鹃,于红

025

发展全域旅游,推动鄄城转型发展

丁爱芳

026

川西地区镇村空间结构与规划优化研究——以康定折东区域为例

张四朋,齐童

027

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与实施路径——以舟山群岛新区新建社区(村)为例

洪斌,应朝栋,孙磊

028

“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实践——以天津市总规实施评估为例

安童鹤

029

新区域战略格局下的江苏陆海统筹路径研究

周秦

030

基于空间经营的存量型城市设计探索——以岳阳市东风湖片区规划设计项目为例

古叶恒

031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城乡转型发展规划策略初探——以河北省迁西县为例

于健,刘畅

032

全域管控视角下的城乡统筹规划研究——以《南京市溧水区发展战略规划》为例

刘敏

黑臭河道治理与水生态修复

001

全域空间资源管控视野下丘区城市水网组织规划研究

邢忠,程梓彧,顾媛媛,周茜

002

基于绿线划定的重庆主城区次级河流治理途径研究

焦白路,应文

003

关于美舍河水体治理与生态修复刍议

周智良

历史文化名城(镇)的保护与发展

001

基于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法国历史遗产“保护区”研究

王红卫,佟磊,刘忠刚,杨悦

002

平遥古城文化景观空间生产的特征与机制

范佳慧

003

国内历史文化保护文献研究综述及其对重庆的启示

付帅,蒋鸣涛

004

基于类型学的天津运河聚落形态演化研究——以独流镇为例

徐婧,马驰骋,尤坤,李斌

005

奇正之变 不可穷也——基于协同理论的历史城区规划策略初探

王芳,马艳萍,张波

006

场所感受视角下的历史街区文脉影响研究——基于重庆市三倒拐历史街区的实证分析

魏猛,刘琼,石亚灵,张然

007

基于产权治理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研究

张然,胡东洋,魏猛

城市双修理论与实践

001

中小城市旧城更新的思考——以渭南市旧城区为例

吴锦瑜

002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市山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武汉市青山区青山矶公园为例

苏晓丽,王言,任佳龙,秦仁强

003

生态修复导向下的生态敏感区村庄更新方法研究——以深圳市罗湖区水源保护地大望村更新为例

 

蔡雪琪

004

城市存量产业失落空间的再生策略研究--以深圳沙井街道为例

曾钰桓,牟旭方

005

城市双修视角下城郊山体修复的设计策略和技术支撑——以张家口市区为例

张瑶,刘庭风,于小芳

006

"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传统街区更新和实施策略——以九襄镇民主村传统街区为例

付豫蜀,曾卫

007

城市更新过程中的生态修复思路与实践

肖燃

008

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城市旧工业厂区更新策略——以四川省成都市“东郊记忆”为例

朱茜,于乐

009

绿色发展视角下山地城市双修思考

董泽鑫,谭少华

010

港口工业遗产的“前世今生”——以驳二艺术特区为例

谢沁

011

天津市众创空间初探

谢沁

012

城市双修规划的实践与思考

丁爱芳

013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近郊区人居环境改善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为例

安纳

014

基于生态修复的河流廊道规划研究与实践

杨楠,王丽丹,刘笑

015

欧洲儿童友好型社区空间对我国的启示

孟兆阳,张斌

016

“城市双修”与乡村建设发展

孙燕奇,牛帅

017

基于 “城市双修”实践的思考与总结

董文

018

城市修补理念下的棚户区综合治理——以沈阳棚户区综合整治为例

刘笑,周晓琳

019

基于城市双修的崇明岛城镇特色风貌构建与管控研究

冉耀霖,赵守谅

020

以造林为基础的城市生态修复实践——天津市为例

元森,孙燕奇

城市综合管廊线规划建设管理

001

城市综合管廊集约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杨帆,周生元

002

历史文化街区管线综合规划方法初探——以泰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陈曦寒,华海荣

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

001

哈尔滨珠江路开发区雨洪绿地量化研究

田雪娇,刘学,张博

002

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山地城市水系规划策略研究——以四川巴中经济开发区为例

刘伍洋

003

海绵城市理念在丘陵地区的规划应用研究

刘山成,王君

004

海绵校园改造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周彦灵,张晶晶,董淑秋,马宪梁,黎攀

005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住宅小区海绵化改造研究——以上海老旧小区为例

王启轩,任婕

006

“海绵城市”单项设施在城市生态修复中的效果探究

牛帅,于伟巍

007

下凹式立交桥防涝安全的规划管控建议

史徳雯,黄玮,冯煦,黄咏洲

008

海绵城市建设下的城市绿地雨洪管控研究

朱钊

009

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海绵城市规划研究

龙闹,代欣召,雷狄

010

浅析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意义及其在不同气候区的实施策略

马效,白冰

011

洛阳市海绵城市规划之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研究

陈少乐

012

基于供需关系的小城镇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研究——重庆市垫江县的实践

高银宝,谭大江,陈杰,蔡建明,张力

013

高校校园海绵化更新体系构建——以西南大学为例

陈俊熹,徐煜辉

014

海绵城市规划经验探索——以珠海市为例

王中航

015

中国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发展趋势

胡颍铨

016

从山地雨洪管理到山地景观中半自然水体的营造-----以海坨山谷冲沟与景观湖设计实践为例

石可,张仁杰

 “多规合一”与空间规划体系变革

001

存量规划背景下空间管控体系重构的探索——以佛山实践为例

何继红 ,彭雪

002

滨海新区两规合一实践初探

吴婷,杨郑鑫,王腾飞

003

构筑“多规”系统下权责明晰的空间规划体系——日本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李亚洲

004

“多规融合”的规划实践探索——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

齐胜达,张新运,董印

005

底线约束导向下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与管理——以南京市溧水区为例

吴斌,王婧

006

改革背景下的沈阳空间规划体系探索与实践

李彻丽格日,殷健,李越轩

007

工作思路和差异协调实践——以河北省迁安市为例

宋孟桥,田名川,焦宝楠,王旭春

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实践与有机更新

001

供需平衡条件下老旧社区更新项目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均等化研究

李曼,谭少华

002

健康与活力——重庆老旧社区更新思考

邓宇

003

开放街区导向下居住区更新模式探究——以广州六运小区为例

刘瑾瑶,袁大昌

004

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微改造研究——以重庆市南岸区老旧社区为例

钟钰婷

005

基于居民日常生活偏好的老旧社区更新策略研究——以重庆人民村社区为例

张考文

006

基于居民地方感的城中村更新研究——以重庆市坪桥小区为例

邓壹心,谭少华

007

基于空间正义价值导向的上海老旧住区有机更新规划实践

陆勇峰

008

基于现状和居民意愿调查的特大城市既有住区更新策略探讨

王泳汀,富伟

009

东北老工业职工住区内生式更新改造模式研究---以哈尔滨市锅炉厂职工住区为例

侯晓赫,薛滨夏,郑执

010

全龄段共享视角下的城市生活圈构建优化研究——以成都新都区基础公服圈规划为例

林逸凡

011

老城区更新中的工业文化重塑

金锋淑,高峰,李岩

012

“在地文化”导向下的川音片区街坊型社区线性空间微更新方法探究

汪紫菱,黄鑫

013

新常态背景下中产阶层崛起对城市更新空间重构的影响

赵宏鹃

014

多元经济发展驱动的滨海村落有机更新——深圳较场尾村综合整治项目

郭晓黎,张迪

015

苏州市老旧小区的老年友好化设计研究

訾典,陈冰,杨楠

016

公共选择视角下的旧城改造多方利益博弈探究——由宜昌市夷陵区旧城改造引发的对经济人的思考

尹泺枫

017

存量规划视野下的城市工业区更新策略研究——以武汉经开区湘隆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石恺

018

老城公共空间微更新策略研究

张健,王碧蓉,王峥

019

空间活力再塑造视角下历史街区可持续规划设计探讨——基于桂林王城历史街区的实证研究

胡俊辉,任利剑,运迎霞

020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更新探讨——以曹家巷为例

罗丹

021

基于城市修补理论的单位型社区更新策略研究-以哈尔滨汽轮机厂社区为例

荆莹,赵天宇

022

文脉传承与特色塑造下的旧小区更新设计——以唐山市震后复建小区为例

田名川,王旭春,宋孟桥,车冠琼

023

李子坝传统风貌区原住民参与保护与利用研究

李和平,蒋鹏飞

024

渝中半岛中心区阴影区公共空间活力再生研究

袁铃惠,章涵,麻骞予,王英慧

025

空间正义视角下老旧社区公园更新设计研究——以重庆市南岸区后堡公园更新设计为例

 

黄文圣

 

城市设计与城市特色风貌塑造

001

基于文化触媒视角的小城镇节点改造设计初探——以宁波贵驷街道交叉口设计为例

许艳玲,杨添一,张骥,谢坚垚

002

填海造地区域退行性河口港复兴策略研究——以新加坡克拉克码头为例

李雪,王睿,高畅

003

城市滨水景区视域景观界面评价及优化研究——以济南市大明湖风景区为例

刘晨阳,孙思远,杨婉婷

004

大尺度滨江地区城市设计——以南宁邕江沿岸地区城市设计为例

吴锦瑜

005

伦敦城市开放空间的发展与更新

沈佶,周艺怡 

006

本土化的完整街道设计体系初探——上海市完整街道设计导则编制有感

沈雷洪,蒋应红

007

生态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特色保护——以乐山市为例

陈燕飞,刘国东,周洁,陈峥嵘

008

叙事理论视角下宣恩县城市风貌特色塑造策略研究

李雪,谭少华

009

基于弹性城市理论的旧商业区更新策略研究

高燕妮

010

城市双修背景下武汉“东湖绿心”生态管控与景观风貌规划研究

王利强,汪民

011

“文化为形,风景展势”文化导向下的一般城市特色初探——以玉环漩门湾城市设计为例

俞为妍

012

文化商业街的本土设计研究——以神垕“钧都•新天地”项目为例

司方慧,李剑华

013

基于城市设计理论的校园公共空间评析——以重庆大学B区为例

刘雨姗

014

基于线性步行街区的空间行为探析——以英国伯明翰新街为例

刘畅,于健

015

城市设计理念在中小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

傅立德,陈

016

岳麓山大学城叙事空间研究

李潇,李西第

017

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任务的探讨——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规划为例

吴昱涵,胡小凯 

018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小城镇总体城市设计方法

蔡冉

019

基于地域性视角的城市色彩规划——以庐城城市色彩规划为例

张恒

020

基于城市设计的历史文化保护策略探析——以巴中市南江县为例

张栩晨,黄鑫

021

文化传承与创新导向下城市新区特色空间设计方法探究——以保定文创新区为例

齐静宜

022

城市天际线量化分析与优化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曹胜华

023

融入滨水空间特色的城市设计控制要素研究——以南昌一江两岸地区城市设计为例

谷春军,张哲,张雅妮

024

基于品质提升的城市新区文化特色塑造——以沈阳奥体中心地区更新为例

李璐,姚卓,田冬林

025

川西区域旅游地空间结构与发展模式研究

邓良凯,张美乐,李林,宋洋洋

026

新形势下长春市九台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探索

夏岩妍,刘延松,秦川

027

结合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公共空间特征与对策评析——浅析城市消极空间优化策略

班鹏毅

028

结合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公共空间特征与对策评析——基于现代风水理论的校园规划设计思考

石佳

029

珠海西北部水系景观利用规划构建方法解析

欧阳依妮

030

创新活力地区的城市设计基调研究——以北京市三城一区城市基调为例

傅博,李撼飞

031

城市设计中基于不同主导功能区的风环境优化策略

 

祝亚楠,胡纹

 

032

“凤沂水城”——新沂城市空间特色塑造

 

季如漪

 

033

城市风貌的管控导——天津城市风貌规划实践

 

沈磊,张玮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管理与产业创新

001

新时代地铁小镇规划创新研究——以武汉地铁小镇为例

张志清, 李文,黄泽柳

002

PPP模式在深圳城市更新的实践探索——以宝安科创小镇规划为例

司婧平

003

山地小城镇空间环境质量提升研究——以石柱县黄水镇为例

王力国,刘胜洪,库顺欢

004

资源型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以昆明安宁温泉特色小镇为例

冯洁,张洁

005

天津宝坻京津新城产城融合研究

吴娟,于红,谢广靖

006

宁海乡愁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探索

朱珊珊,陈祥翔,庞欣欣

007

系统规划视域下的运动特色小镇规划实践研究

温锋华,张鹏,温梓敬

008

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城镇建设规划与产业创新——以新民市大民屯特色小城镇建设为例

朱庆余,高鹤鹏,李昂, 胡毅军

009

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城镇建设规划与产业创新模式——以辽中区养士堡特色小城镇建设为例

朱庆余,高鹤鹏,李昂, 胡毅军

010

文化表征视角下文旅型特色小镇的设计研究思路

钟诗悦,应文

011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板镇乡村振兴路径探讨

张蕾,杨昔

012

问题导向视角下特色小镇提升规划方法研究——以宜兴市丁蜀镇为例

丁勇,高奎杰,王凯

013

基于资源评价的西南山地特色小城镇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大昌镇为例

张栩晨,张磊

014

基于共享发展理念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探索——以山东省乳山市后山于家村为例

崔积仁,刘刚强,邓祥文

015

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的特色小城镇“产镇融合”发展模式及策略研究——以德阳市罗江县金山镇总体规划为例

甘新越,陈建滨

016

新田园主义视角下乡村振兴规划设计与实践探索——以宿迁汇源“桃花溪田”田园综合体规划为例

陈石,袁敬诚,焦洋,赫娜

017

上冶循环产业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

丁爱芳

018

特色小镇规划评述

唐永,史焱文

019

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徽州特色小镇规划发展研究——以绩溪特色小镇为例

蔡晓晗,蒋伟,丁成呈,万中恒

020

公共池塘资源视角下的特色小镇自主治理研究——以较场尾民宿小镇为例

 

韩沛卓

 

绿色生态社区评价与发展

001

绿色交通与绿色开放空间对居民日常活动出行的影响——以斯德哥尔摩哈默比湖生态城为例

刘涟涟,高莹,朱凯

002

刍议影响热环境的城市形态指标及内在机理

孙欣,温珊珊

003

低碳社区建设及其实践——以英国贝丁顿“零碳社区”为例

罗求生,曾文静

004

基于水敏感性的住区开发研究

罗航

005

重庆渝中区步行系统评估及对山地城市的启示

傅彦

006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冯淼,郑鑫源,孙小明,石淼,邹涛

007

从《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看天津生态城建设发展

王辰萌,郭而郛,邹芳睿,周敏

008

基于GISRS研究公园景观特征对公园内外热环境影响

刘淼,吴平,陈健,冯慧莉

009

基于遥感研究天津城区绿地对周边不同用地的降温分析

刘淼,冯慧莉,吴平,陈健

010

基于遥感研究天津城市公园的降温效应机制

刘淼,陈健,冯慧莉,吴平

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调发展

001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的首都圈空间发展趋势研究

赵倩,路青,刘爱华

历史街区复兴研究

001

文化感知视角下的商业街地域性特色研究——以杭州南宋御街为例

陈家琦

002

历史街区重塑——模式口大街更新规划方案探讨

屈明

003

文化基因视角下城市更新路径探讨

李平

004

基于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山地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罗航

005

基于层积分析的磁器口历史街区演进研究

廖冠男

006

城市发展进程中历史水系的保护与利用策略——以当涂老城为例

黄慧妍,严巍,邢宇

007

从磁器口看山地城市历史街区的特色与保护

张城瑞,杨柳

008

历史街区商业化动力机制探析——以成都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杨佳,周宗润

弹性城市理论与设计

001

天津自贸区控规中用地性质弹性利用研究

刘子铭,申犁帆

002

探讨适灾韧性理念下的住区夜间标识系统设置

于伟巍,牛帅

003

弹性城市视角下城市综合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冯祥源,耿继伟

004

基于风源特性的城市滨水区风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袁敬诚,袁菁,张东萧,刘洪彬

 


其他


001

北疆地区小城镇城市风貌特色研究——以北安市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李翔宇,薛名辉,潘琳

002

居住主导型地铁车辆基地上盖开发设计初探

李翔宇,张继菁,张帆,苏效杰,胡斌

003

韧性视角下社区规划师制度研究

周子航

2018第十三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主 题

城市设计引领绿色发展与文化传承

时 间

7月26日-27日(25日大会报到)

地 点

苏州·苏州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

本届大会预计规模

1

300+

邀请规划界权威专家

2

100+

规划界顶尖合作企业

3

3000+

专业参会人次


推荐阅读:

邀请函 | 2018(第十三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通知:第13届规划大会可计入注册城乡规划师继续教育选修课12学时!

正式启动 | 2018(第十三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预通知

点击“阅读原文↓↓”,进行参会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