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发达国家的“乡村振兴”不同打开方式
“乡村治理”“乡村建设”抑或是“新农村建设”,是现代国家自上而下对农村进行宏观管理,和传统乡村自下而上实行自我改造相结合的农村改革策略。乡村治理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历了数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这些国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逐渐形成了符合本国特色的农村发展模式。
©来源|知学学
生态环境型:瑞士乡村建设
生态环境型模式是指政府在乡村建设中,通过营造优美的环境、特色的乡村风光以及便利的交通设施来实现农村社会的增值发展,提升农村的吸引力,其中瑞士的乡村建设最为典型。
▲瑞士乡村
瑞士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和民间自筹资金的方式
政府为乡村建设学校、医院、活动场所
以及修建天然气管道
增设乡村交通等基础设施
以此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在政府对乡村的持续性改造下
使得村庄乡村基础设施完善
并且交通便利
瑞士生态环境型经验总结
▼
生态环境型模式是以绿色、环保理念为依托,强调将乡村社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价值、旅游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相结合,从而改善乡村生活质量,满足地方发展需求。
▲瑞士自然生态乡村
综合发展型:法国农村改革
综合发展型模式是指以满足农村现代化的需求为核心,通过农村建设的集中化、专业化以及大型化方式,推动乡村的综合发展,以法国的农村改革为典型。法国作为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既是一个工业强国,又是一个农业富国。
▲法国乡村
法国只用了二十多年时间
就实现了农村现代化建设
这主要是缘于
法国政府采取了适宜的发展策略
积极有效地推进农村改革
法国农村改革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发展一体化农业”+开展领土整治
👇👇👇
👉所谓“一体化农业”,就是在生产专业化和协调基础上,由工商业资本家与农场主通过控股或缔结合同等形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方式,把农业与同农业相关的工业、商业、运输、信贷等部门结合起来,组成利益共同体。
👉二是开展领土整治,通过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和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实现农村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此加快乡村社会的现代化建设。
法国在进行农业一体化改革和开展领土整治工作中,政府都非常强调应用财政扶持、技术保障以及教育培训等综合的方式来支持乡村建设,助推乡村社会的善治。这些措施最终能够加快乡村地区的发展,使得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发展速度、经济水平和预期目标趋于平衡。
法国生态环境型经验总结
▼
综合发展型模式是在国家整体规划和科学指导的精神下,通过有效协同的方式,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很好地整合了社会中各个部门的优势资源,使其共同致力于推动乡村社会的发展。综合发展型模式非常强调完善的合作机制,以融合和互促的手段建设利益共同体,形成工农共同发展的良性经济循环,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实现。
循序渐进型:德国村庄更新
德国循序渐进型模式是将乡村治理看做一项长期的社会实践工作,在这过程中,政府通过制度层面的法律法规调整,对农村改革进行规范和引导。
德国村庄更新发展不同阶段
👇👇👇
👉1936年,政府通过实施《帝国土地改革法》,由此开始对乡村的农地建设、生产用地以及荒废地进行合理规划。
👉1954年,村庄更新的概念正式被提出,在《土地整理法》中政府将乡村建设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作为村庄更新的重要任务。
👉1976年,德国在总结原有村庄更新经验的基础上,不仅首次将村庄更新写入到修订的《土地整理法》,而且试图保持村庄的地方特色和独具优势来对乡村的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整顿完善。
👉20世纪90年代,村庄更新融入了更多的科学生态发展元素,乡村的文化价值、休闲价值和生态价值被提升到和经济价值同等重要的地位,实现了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德国村庄更新经验总结
▼
循序渐进型模式是政府针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调适现行的乡村治理目标、方式和手段,以求实现农村社会的整体效益,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循序渐进型的乡村治理模式下,政府通过宏观上的规划制定和综合管理,依靠制度文本和法律框架促进农村社会的有序发展。
伙伴协作型:加拿大农村计划
伙伴协作型模式是指在互相交流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通过跨部门之间的协商合作形成战略伙伴关系,最终共同致力于乡村善治目标的实现,以加拿大的农村计划最为典型。
加拿大伙伴型乡村治理模式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
👉第一,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农村工作小组支持和解决乡村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第二,建立农村对话机制,定期举办农村会议、交流学习、在线讨论等活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为民众排忧解难;
👉第三,构建农村透镜机制,使各级政府部门官员站在村民立场上,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四,推动和组织不同主题的农村项目,激发企业和个人到农村创业的激情;
👉第五,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建立信息服务系统和电子政务网站,为村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专家指导建议。
加拿大生态环境型经验总结
▼
伙伴协作型模式改变了以往政府高高在上的形象,政府通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与村民形成了新型的合作伙伴,积极帮助农民改善生活,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快速实现。伙伴协作型乡村治理模式的主要价值在于实现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通过平衡城市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农村社会的整体效益。
城乡共生型:美国乡村小城镇建设
城乡共生型模式以遵循城乡互惠共生为原则,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等策略来推动乡村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双赢局面,以美国乡村小城镇建设为典型。
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
非常推崇通过小城镇建设
来实现农村社会的发展
👇👇👇
治理策略背景:20世纪初,美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中心过度拥挤,导致许多中产阶级向城市郊区迁移,极大地推动了小城镇的发展。
▲美国小城镇
美国小城镇的发展
与政府推行的小城镇建设政策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60年,美国推行的“示范城市”试验计划的实质就是通过对大城市的人口分流来推进中小城镇的发展。在小城镇的建设上,美国政府非常强调富有个性化功能的打造,结合区位优势和地区特色,注重生活环境和休闲旅游的多重目标。
小城镇有着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
能够对全镇的经济社会进行统筹监管
保证小城镇发展的有序与稳定
由于美国城乡一体化已经基本形成
因此,美国小城镇建设
能够很好地带动乡村的发展
美国城乡共生型经验总结
▼
城乡共生型模式产生于特殊的社会人文环境,多见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以农村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发达的城乡交通条件为基础,能够全面提升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在城乡共生模式下,政府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更加重视乡村生态、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发展。
精简集约型:荷兰农地整理
精简集约型模式是指在国土面积不大、乡村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通过整合现有农村资源,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以荷兰的农地整理为代表。
荷兰的国土面积仅为4万多平方公里
却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业出口国
这样的成就与荷兰乡村实行的
精简集约型的农地整理模式是密切相关的
早在20世纪50年代,荷兰政府就颁布实行了《土地整理法》,明确了政府在乡村治理中的各项职责和乡村发展的基本策略。在此之后通过的《空间规划法》对乡村社会的农地整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乡村的每一块土地使用都必须符合法案条文。
荷兰土地整理经验总结
▼
精简集约型模式是国家在农村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形下,通过对乡村的精耕细作、多重精简利用的方式,达到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经济社会效益。在精简集约型模式运作下,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了乡村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达到了村庄城市化、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2018(第七届)国际智慧城市峰会暨智慧城市创新生态博览会
主 题
智慧协调 生态创新
时 间
12月18日-19日(17日大会报到)
地 点
海口·海南国际会展中心
想要了解更多城市规划及建筑资讯,欢迎关注都市世界!
©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与交流,如有侵权请留言后台处理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智慧峰会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