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十年: 城市群雄逐鹿,智慧百家争鸣
导 读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智慧城市从概念到现如今落地,已有十年时间。十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非常短暂,但在智慧城市发展上却至关重要。这十年,智慧城市已经成为驱动全球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动能。
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多达 1000 多个。其中有近一半的城市在中国。截至 2018年 11 月,我国 100% 的副省级以上城市、90% 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 700 多个城市(含县级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智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茂密于中华大地,展现出一幅全新的壮丽画卷。
01
智慧城市的内涵
关于智慧城市内涵,各方所持观点不同。软硬件厂商认为其是网络、数据、软件、工具及设备等高科技发展;业主认为是建设保证,减少投入、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风险,是完整的运营维护管理服务;政府认为是解决城镇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环境友好的手段;集成商认为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化工程体系等;科研院所认为是智能化在城市的体现,是数字城市 + 物联网。
2009 年,维也纳理工大学的区域科学中心首次提出了体现城市智慧的六个维度,包括:增长的经济,便捷的移动,舒适的环境,智慧的民众,安全的生活,公正的治理。由此可以看出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在概念上的差异。
从经济层面看,生产型和服务型企业的智能化,是体现城市经济活动智慧化的核心。因此,推动企业的两化融合,特别是大型骨干企业的两化融合,引入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生产和服务为特征的企业,以及大力发展信息与通信技术和产业,对提高城市劳动生产率,发展经济与贸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城市主政者应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良好社会环境,积极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
从移动性看,智慧城市的建设要致力于解决好信息流、人流、物流、资金流四者的移动性,使之在任何情况下尽可能保持高效、高速和畅通。信息流的畅通尤为重要,可以引导并缓解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拥挤和堵塞,这也是智慧城市建设不遗余力抓好城市网络化的原因所在。除了建设一流的、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管理和调度的道路和公共交通外,城市的地下管网也需要有前瞻性的规划和建设。同时,新建的城市要特别注意城市道路的合理布局和智慧的设计。
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传感网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建设各种环境状态的自动监测系统、自动报警系统和环境信息公共发布系统;城市重大和重点的污染源,可专门建设污染状况和污染治理监测系统;城市的能源管理和节能,视不同城市具体情况而定,如城市水资源的管理和节约用水,可以通过智能化的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平;垃圾管理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实现垃圾的分类管理、回收利用,也可以提高城市垃圾管理的智慧化水平。
构建良好的智慧城市环境,需要着力于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包括民众的创新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参与性。在中小学全面普及信息化教育,创造方便、简易、免费或廉价上网的环境,培养具有时代认知和掌握信息化基本技能的一代新人;在全民中普及计算机及互联网知识,大力发展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各种公共服务应用;不断改善和更新各级各类教育设施,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不仅提高居民信息素质,更帮助居民扩大就业领域;大力发展智慧家庭、绿色家庭,提高居民处理家庭各项事务的智慧化水平;充分利用网络设施,在全社会加强公共道德教育,增强市民的参与意识,关心公共事务,热心公共服务。
智慧城市的首要任务是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条件。通过智慧的社会管理和公共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居民的个人安全和家庭财产安全;开发一体化的城市医疗保健信息系统,解决居民看病难的问题,确保居民有病时能够适时、妥善地得到治疗;充分利用网络,普及各种健康知识,提供各种生活指南,改善居民的健康条件,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智慧的城市更要倡导高素质、高品味的文化生活,培育健康的、高尚的社会情操,抵制各种低下、庸俗、粗劣的商业文化,促进全体居民的身心健康。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智慧政府建设,使政府的各种管理和决策都建立在充分地利用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提高城市各级政府的办事效率和决策水平。
治理是全社会的责任,应充分发扬民主,学会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动员全社会,包括企事业、社会团体和居民,广泛地参与到城市的管理、服务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项任务中来,实现政府与民间的充分沟通和互动,使政府的每一项决策都能够得到社会大多数的认同和支持。政务“公开、透明”是取信于民和智慧治理的前提,而信息化为“公开、透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条件,智慧城市建设应以此为重点任务之一。
02
智慧城市发展历程
智慧城市早期概念的提出,可追朔到上世纪 90年代初,很大程度上是与传统的数字化、智能化为目标,突出通信基础设施,特别是互联网在城市竞争力中的重要性。近 10 年来,随着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智慧城市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8 年 IBM 在“智慧地球”的基础上,首先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之后陆续衍生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建筑等概念,甚至大有言必“智慧”的趋势。但对于什么是智慧城市,目前尚无统一定论。
2009 年,IBM“智慧地球”战略进军中国,打造“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2012 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 - 2015)的通知》中首次提出“智慧城市”概念,明确了智慧城市的应用领域。
2012 年12 月,《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规定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应具备的条件,开始试点城市申报。
2013 年 1 月,住建部发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2014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 2020 年)》,将智慧城市正式引入规划之中。
2014 年 8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堪称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文件。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智慧城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要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国家出台《智慧城市评价模型以及基础评价标准体系》。
2016 年智慧城市升级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智慧城市,并在此后开展对新型智慧城市自评估的过程。
2016 年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部委下发《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年)》等文件,首次对智慧城市开展全国范围内的综合评测。
2017 年- 2018 年,国家标准委先后发布了包括《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等多项智慧城市标准。多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显著,并得到世界广泛认可。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将给城市建设和管理来诸多挑战。
我国当前城镇化人口已达 7.6 亿,预计到 2030 年,城镇人口会增加到 9 亿。如何应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巨大挑战,成为我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2016 年,中国“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 “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同时将有针对性地组织 100 个城市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效果评价工作,具体特征如下:
第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更加注重内生发展。智慧城市必须有持续创新发展的内生驱动力量,以此带动城市各构成要素实现自我适应调节、优化和完善,进而使城市建设和管理更具科学性、有效性、开放性和服务型性。
第二,新兴技术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系统将全面进入移动应用时代。通过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开发出满足城市运行发展需求的应用和产品,是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的关键因素。
第三,信息整合和跨界融合成为“智慧”核心。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征在于“智慧”,而“智慧”的实现有赖于建设广泛覆盖的信息网络,具备深度互联的信息体系,构建协同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的智能处理,并拓展信息的开放应用。
第四,惠民优先,更多地注重对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新型智慧城市体系将更加以人为本,关注创造惠民利民的信息化生态环境,提升公众感知能力,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更加注重对弱势群体提供服务。
第五,建设运营模式更趋多元化,PPP 模式成为主流。新型智慧城市体系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事业组织和市民家庭等多元主体,所需资金巨大,建设模式已由政府投资转变为市场多元化投资,PPP 已成为投融资的主流模式。
第六,信息安全将成新型智慧城市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信息安全作为辅助支撑体系,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何建设信息安全综合监控平台,如何强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重点。
03
智慧城市核心观念
从城镇信息化历程看,我国先后经历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信息产业发展阶段,数字城市建设阶段,如今已经开始迈向智慧化阶段。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科学技术是主要推动力。尤其第三次科技革命诞生的现代信息技术,强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城镇化进程融入了大量信息技术,以城镇为主体,在城镇治理、民生保障、产业经济等各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整合业务应用系统,提升信息交流和共享水平,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
在数字城市阶段,城镇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集中在社会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广泛采用信息化成果,针对现阶段快速城镇化产生的“城市病”等问题,以信息化为手段,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智慧城市也是城市社会生活的全面信息化,本质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是一种新的城市管理生态系统。建设智慧城市要依靠技术创新,要把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遥感、GIS 等技术有机地应用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通过新技术和业务应用的结合提升城市的管理能力、建设质量,带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升城市自身的产业竞争力。
重点一提的是,目前城市中的水环境、建筑节能、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许多问题已非常突出,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以新技术应用作为支撑,缺乏这个支撑,政府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就会杯水车薪、力不从心。
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以以下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为基础,用更少的投入实现更多的目标和更好的发展,强调效率的重要性,而效率的提高须寓于市民福祉的改善,创造机遇,提升城市活力和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一、城市须为市民提供充分发挥经济潜能的空间,并吸引商业和资本入驻。全球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公共管理部门提供服务和投资基础设施时,在财税模型和战略规划方面所存在的重大漏洞,当前实现可持续性财政,不仅要依靠新的财税模型,更离不开效率更高、统筹更优化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智慧城市的建设恰好能更好的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建设智慧公共服务设施,为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吸引更多的资本入驻,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实现城市的经济可持续性。
二、城市在环境可持续性上面临着诸多挑战,或源于城市自身,或源于自然因素如气象、地质活动、土地承载等,通过加强相关技术的高效、科学部署以及基础设施的整合,可有效降低由于城市建设对环境资源造成的不良影响,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城市抵御环境灾害的能力。
三、城市对人才、商业和资本的吸引力与其生活质量、商业机遇、安全和持久稳定息息相关,而社会包容性则是这一切的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就是注重以人为本,这无疑将推动城市社会朝着更加健康、永续的方向发展。
□来源 |《全球商业经典》 作者 | 万碧玉
△2018(第七届)国际智慧城市峰会盛况
△2018(第七届)国际智慧城市峰会分论坛盛况
△2018(第七届)国际智慧城市峰会博览会现场
点击下方图片扫描二维码,即可报名参与!
注册城乡规划师报名参加本次大会可计入本注册期继续教育选修课9学时
2019(第八届)国际智慧城市峰会
暨智慧生态博览会
主 题
助推5G商用,升级智慧生态城市
时 间
2019年12月16至17日,会期2天
(12月15日报到)
地 点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内环路中央公园一号)
商务合作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联系人:潘鹏、宁坤
电话:010-88585610转815、807
手机:18510663273(同微信)
邮件:325178909@qq.com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智慧城市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