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真正的贵族精神:荣誉、责任、勇气、自律

2017-07-01 冒冒 金斧子财富


留学最吸引我的,就是它有无限种可能。它是一种视野,也是一种见识。它能让你在失望中开出坚韧的花朵,摇曳在绝望的悬崖,接受阳光的激励,风雨的洗礼;它所赋予你的,是一种“贵族式”的品格和精神。而这种精神所给予你的是历经世事的宠辱不惊;是深陷困境的铮铮傲骨;是勇往直前的无怨无悔。


01


在我为数不多的人生经历中,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就是离开国内的舒适区,只身一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留学、生活。体验那里的风土民情,同时也经历心酸、独立的成长过程,因为“它们”,才有了今天的我。


我想,很多人对于留学都抱有质疑的态度,到底留学能带来什么?语言优势?海归文凭?高起点?其实,能学到的无非就两样东西:一种被放到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认识的地方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以及无怨无悔追求目标及梦想的决心。


视野

就像电影《霍比特人》里Gandalf对Bilbo Baggins所说:


The world is not in your maps and books ……When you come back, you will not be the same.(世界并不在你的地图与笔记里……当你回来时,你将从此与众不同。)


记得蒋勋老师曾在《人需要出走中》这样描述:


“欧洲有种青年出走的文化。我在翡冷翠认识十四岁的苏格兰小孩,带个毡呢帽,打扫厕所一个学期存的钱,就到欧洲来旅行。花完了,一点也不害怕,就去街上吹苏格兰风笛,再继续下一段的旅行。我那时候感触很深,不同的文化,年轻人可以这么不一样。他们将来长大以后,担当的事情也绝对不一样。我们宋朝诗人柳永说,“今宵酒醒何处?”中国文化里面本来有这个东西。可是这个文化老了,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年轻人的生命力没有了,消失了。


我希望“壮游”,带动的是年轻人走出去,打出一片天。如果今天不能打出一片天,将来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很多人要去欧洲,都会觉得我在欧洲很久,就会来问我:“我要去欧洲,要准备什么?”我就会反问他,“你觉得你要去做什么?”当你自己很清楚要做什么、意志力很强的时候,所有困难可以一层层克服。”



生活在于修行,

不在于目的


高晓松曾在采访中说过这样的经历:


我大概去过三十多个国家了,到一个地方就买一辆车,然后玩一段时间就把车卖了,再去下一个地方。经常在旅途中碰上一堆人,然后很快成为朋友,然后喝酒,然后下了火车各自离去。之前还在欧洲碰见一个东欧乐队,我帮人弹琴,后来还跟人卖艺去了,跟着人到处跑到处弹唱,到荷兰,到西班牙,到丹麦……之前我妹骑摩托横穿非洲,摩托车在沙漠小村里坏了,她索性就在那里生活两个月等着零件寄到。然后在撒哈拉沙漠一小村子里给我写一个明信片,叫做“彩虹之上”,她在明信片里告诉我说,哥,我骑了一个宝马摩托,好开心。我看到沙漠深处的血色残阳,与酋长族人喝酒,他们的笑容晃眼睛……


我认为,蒋勋老师所提到的“壮游”与高晓松所说的经历大致上是不谋而合的,它的意义在于内在的自省,它是一种由外到内的熏陶,是自身文化与外在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也是灵魂深处的一次自我反思,更是自我和本我的一次促膝长谈。你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会化作你内心的养分,经过过滤、沉淀及升华,塑造出一个思想更为开阔且优秀的你。


梵蒂冈


哈佛校长德鲁·福斯特就曾表示,我每年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感受那里的生活,看看与自己所处环境的相同与不同点;去适应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在陌生喧闹的人群中鼓起勇气去听去看去感受;体验和不同国家背景的陌生人的相处;努力适应各种气候状况,甚至是呼吸空气中弥漫的不同味道。


这一切,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而旅程是扩展生活广度的起点。


要知道生活不在于目的,而在于修行。


02


如今,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壮游”已不仅仅只是一段旅程,更多地已成为了“留学热”的壮举,它所带来的,是一种悄然渗透我们日常生活的“贵族化”。很多人认为,所谓的贵族,就是竭尽所能提供最贵的生活标配以满足自身的虚荣感。因此,中国很多有钱人都把孩子送到英国读贵族学校/大学,让他们晋升上流社会。而随着这波“留学热”的泛起,带动的则是各高校的“排名经济”。


对很多留学生甚至是留学家庭来说,“高校排名”是最择优的选择,就以泰晤士每年出榜的大学排名为例,除了top5的要求相对较高些以外,其他学校的入学条件并不难,只要多花钱读个预科班,很多学校甚至还是保过的。而这些学校大多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中国学生居多,尤其是15-30名以内的学校。如果用投资眼光来看,这并不是一只优秀的股票。当一个机会摆在你眼前,而其他人没有发觉时,你入手了,那么你能赚的是别人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而如果这个赚钱的机会也同时被很多人盯上了,那么你能做的就是尽快撤离,因为一窝蜂涌入地投资已经分掉了你的利润点。


事实上,英国一些高校的校长受访时曾坦言,“在学术排行榜上,有一些学校的学术排名像坐直升飞机一般直线上升,他们成功的“秘诀”很简单,从东亚招来一批学生,他们可能就读数学、物理、化学这几门课程,考了一堆A,排名自然就上去了。这些学生就像“学术外援”一样,把学校变成了“学术工厂”。但这些成绩的背后,可能往往牺牲了对其他方面的关注。”



相比之下,英国人对于排名却不那么热衷,他们更注重学校的口碑及终合实力。就以伊顿公学为例,其在英国绝对是首屈一指的贵族学校。它曾培养了20位英国首相,以及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等各领域的精英;是英国王室、政界、经济界精英的培训之地,被外界誉为“精英的摇篮”。就连打败了拿破仑的威灵顿将军,也曾是伊顿公学的高材生。他与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不仅被载入史册,就连那句非常著名的格言——“告诉他们,我的遗言就是像我一样站在这里”都被流传于世,成一段佳话。



除了伊顿公学,还有马尔伯勒学院,它是剑桥公爵夫人——凯特王妃(Kate Middleton)的母校,不仅如此,它还是前首相夫人萨曼莎卡梅伦(Samantha Cameron)、财政部长夫人弗朗西斯奥斯本(Frances Osborne)等一众政府要员夫人的母校。还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私立学校,在高校排名上你或许根本看不到影子,但它们却为社会培养了无数的精英。女校唐屋中学(Downe House School)校长麦肯德里克女士(Emma McKendrick)认为,很多顶尖的私立学校培养孩子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他们的品格。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全面的教育,大部分英国私立学校在个性化教学上做得很到位。它们大多都有很好的设施,比如健身场所、剧院、画室、手工室、琴房,甚至还有高尔夫球场和练马场。



以伊顿公学为例,它们的社交活动是十分丰富的,学校不仅每周都安排舞会,还经常和哈罗公学及温彻斯特公学联谊,力求扩大学生的交际圈,为学生未来的社交圈打下殷实的基础。在体育活动方面,学生可自由选择足球、高尔夫、马球、壁球、板球,狩猎,划艇等项目,为其拓展社交技能。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狩猎,学生最初先是学习牵着七八条比格犬步行,而后才能上马,前面有人吹号,后面呼朋引伴,犹如回到了中世纪战场那般,相当有趣。



此外,学术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课程,每天从8点半到下午3点半(除午休一小时外)学生需要学习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物理、生物、商业和政治等课程;语言方面必修法语、西班牙语、中文以及拉丁文(如要在英国就读牛津或剑桥大学法学系的话,拉丁文是必修的,很多古老的文献都直接沿用了拉丁文)。针对于商业课方面,学校安排了管理策略、领导力课程、小组讨论活动等等为学生提供综合的培训课程。


综上分析你会发现,这些学校要的绝不是死读书,出社会后碌碌无为的书呆子;他们要的是一个不管遇到任何困境都不失风度与品格的“精英”与“贵族”,这是他们口碑的来源。


03


事实上,Noble在中文翻译里,除了有“贵族”的含义外,还寓意“出身高贵的”、“高尚的”、“伟大的”、“崇高的”、“卓越的”、“辉煌的”等高洁的形容词汇。对于英国的绅士、名媛们来说,“贵族精神”不仅包括高贵的气质、悲悯的情怀、无私的爱心、高洁的精神、承担的勇气,它还意味着坚韧的生命力、人格的尊严,以及人性的良知。提倡不媚、不娇、不乞、不怜,始终恪守“美德和荣誉高于一切”的原则。其强调的是骑士精神,勇敢尚武,光明磊落,尊重女性并延及孺弱,以及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里莎修女出身于富裕家庭,曾任修道院院长;看似应该一生无忧的她却赤脚走进印度社会的底层,一生都在奋力拯救那些在贫穷和苦难中挣扎的平民。贵族精神中的社会责任主要元素其实就是平民意识——“俯身而下”,对弱势群体的同情、怜爱及关怀。



1910年10月28日,一位83岁高龄的老人,为了拯救备受煎熬一生的灵魂,决意把所有的家产分给穷人。随后他离开自己辽阔的庄园出走了,带着聂赫留朵夫式的忏悔,最终像流浪汉一样死在一个荒芜的小车站……他就是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多年后,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评价托尔斯泰时这样感慨道:“这种没有光彩的卑微的最后命运无损他的伟大……如果他不是为我们这些人去承受苦难,那么列夫·托尔斯泰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属于全人类……


富,并不等于贵。贵族精神的对立项不是平民文学,不是国民文学;贵族精神的对立项是奴隶精神,是流氓精神,痞子精神,而不是平民精神。这是概念上的错位,很多平民同样拥有贵族的精神。


曾看过一篇讲述贵族精神的文章,文中提到,真正的贵族精神,有三根重要的支柱:文化的教养、社会的担当,以及自由的灵魂。


1. 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


2. 社会的担当。作为社会精英,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


3. 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并具道德的自主性,不被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总之,贵族精神倡导的是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为价值核心的先锋精神,这不是暴发户所认为的养尊处优;因为,富和贵不是一回事,富是物质上的,贵则是精神上的。


这样的精神我们有,而且历史悠久,只是,在改朝换代中遗失了它的本质。纵观历史,中国的贵族文化首要标志是“礼”。春秋时代的上层社会中,“礼”如同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就如同今天的“钱”无所不在一样,甚至在战场上,人们也需要遵守“战争礼”。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说“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一切都不离开“礼”的约束”。



春秋时以车战为主,因此必须选择好一处平坦开阔的地点,双方约好时间,大致同时抵达,等列好队伍之后,鸣起战鼓,驱车冲向对方。这就是所谓的“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


这种战争,更像体育比赛,要遵守一定的次序。《左传·昭公二十一年》记载的宋国公子城与华豹之战十分典型。双方战车在赭丘相遇,华豹张弓搭箭,向公子城射来,结果却偏离目标。华豹动作敏捷,又一次搭箭上弦。公子城一见,对他不屑地大喊:“不更射为鄙!”意思是战争的规则是双方一人一箭。你射了我一箭,现在应该我射你一箭了。你不守规则,岂不太卑鄙了!华豹闻言,就放下弓,老老实实地等公子城搭弓,结果公子城一箭射死了华豹。史书并没有嘲笑华豹愚蠢,相反却肯定他以生命维护了武士的尊严。


这是一种贵族的气度,也是贵族精神中视荣誉如生命的偏执态度。


04


经常会有人问我,在英国有没有遇到过真正的贵族?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是不是像电视和新闻里经常看到的那样,有着宫殿般的居所,精美的服饰,奢华的陈设,高傲的眼神?我不知道大家眼中的贵族拥有的是怎样的形象,但我见过现任的英国女王与平民孩子的互动;也听闻过朋友在酒吧巧遇穿着随意与友人侃侃而谈的前首相卡梅伦。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平易近人。


作家储安平在其《英国采风录》中记述了他对英国贵族和贵族社会的观察:“凡是一个真正的贵族绅士,他们都看不起金钱。”因为他们不愿为区区物质生活所束缚,他们有更高的视野,徜徉在无限的精神王国。事实上,贵族精神标志着崇高的教养和品行——谦和宽厚,因为尊重他人也是在庄严自己。


几年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一名学生曾在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真正的贵族精神》的留学日记,文中对贵族学校的生活是这么描述的:“我们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严格的管理,甚至比平民学校的学生还要苦……。”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暴发户精神,它不意味着养尊处优,悠闲奢华的生活,而是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


所谓的“贵”,在于内在品质的修行。一如梭罗所说:“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购买的。”就像有些人追求着极致的财富,最后成为了财富的奴隶;而有的人追求的是心中的梦想,最后收获的却是无限的财富。如中国著名私募投资者但斌在其著作《时间的玫瑰》中所说,一个人在市场里的输赢结果,实际上是对他人性优劣的奖惩


事实上,当我们评定一个人的成就时,往往看的是他的成绩。比如买私募时,会比较关注投顾或基金经理的个人业绩;或者看NBA时,往往都崇拜那些在竞技场里厮杀的佼佼者。


但是,我们却忽略了这些所谓的“大神”,背后经历的心酸与坚持。你不会知道那些明星基金经理眼不离“盘”的操盘过程,不会看到“黑天鹅”飞出后他们焦虑地守在电脑桌前忙碌到清晨的身影;你也不会知道,那些你眼中的篮板王,一个投球动作每天可以重复练习上万次却仍不停歇的样子。



还记得看科比的名人传时有提到过一个小细节,自从科比进NBA以来,长期坚持凌晨四点起床练球,每天都要投进一千个球才算结束。因此,当有记者询问科比为什么能获得巨大成就时,科比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的样子吗?”记者摇头。“我知道洛杉矶每天凌晨四点的样子。”科比说,他的成功完全出于他的勤奋, 当大多数人都还在睡梦中时,他已出现在湖人队的训练房了。


不仅如此,詹姆斯、韦德、波什和保罗这些超级巨星也曾在凌晨3、4点就开始咬牙训练。每天48分钟的比赛是靠N倍的48分钟换来的,一旦踏进赛场,不是赢家就是输家,为了赢球,就要将一个投篮动作重复“排练”上万次。哨声吹响时,全力以赴;哨声结束后,无愧于自己。


还有无数人心中膜拜的拳王阿里。曾经有一个记者问他:你每天做多少个仰卧起坐?阿里回答道:“我从来不数自己做了多少个仰卧起坐,我会一直做到肌肉痛到实在无法坚持,这才是关键。”


不为自己设限,要做,就全力以赴。


这,也是贵族的品格和精神。为了实现目标,即使狼狈不堪也在所不惜,因为成就和努力是成正比的。


05


留学之于我,就是一种贵族式的修行


不一定非要选择排行榜上优秀的学校来为自己镀金,却可以选择一个适合生活、学习的小城镇,在那里感受不一样的喜怒哀乐;在平静中寻一方乐土独自嬉戏;去听去看去感受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体验和不同国家背景的陌生人的相处、争执及成长;用力去爱,也用力受伤;用尽全力,去拼凑自己的人生蓝图。


这是一个自我升华和增值的过程,要知道世界并不在你的地图与笔记里,你需要去感受不一样的人生际遇,重塑你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旅途中寻找自己要走的方向,你或许不能立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你会在旅途中学会与自己独处,学会与寂寞和孤独握手言和,寻找属于你的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当你回来时,你将从此与众不同。


我认为,作为家长,如果有条件,请一定要放手让你的孩子到一个没有你的陌生环境学习如何生活、自立,这很重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能让他学会如何面对自己,平视自己。很多在欧美地区留学的孩子家庭环境都不差,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生活在接收信息的环境中,不管是普世价值观还是世界观,都是遵循着父母或导师的言传身教。于是,他们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也越来越少,独自成长的空间也越来越狭隘。最后,很多孩子要么是迫不及待地逃离着父母的“魔爪”,要么就是幽闭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家人放佛隔着一道深沟。


学会放手,其实也是父母的必修课。叶子终究会离开大树,离开它的供养、它的庇护,带着它的瞩望,迎着风寻找下一片天地。这是叶子的归属,也是大树的宿命。叶子或许会落地生根,长成枝繁叶茂,有一天也能成为大树的靠山。


过度的溺爱或者放养,都会让孩子失去自我;要么过于自负,要么过于自卑。


其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天使投资人”


在投资界中,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天使投资人(Business Angel ),它是权益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指具有一定净财富的个人或者机构,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进行早期的直接投资。它被业界普遍认为一种对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兴企业的早期投资。


相信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苦恼,为什么自己没有假期,从小到大不是在上学的路上,就是在奔赴各个补习班、拓展训练营的路上?为什么学习没有时间规定,玩游戏却只能在半小时或一小时内?为什么总有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作业?这其实就是父母给予你的一种投资,他们希望这种前期无偿的投资能换回日后无限的回报。当然,对于父母来说,这种回报或许仅仅只是希望你能独立地生活,即使没有他们的支撑,你也能凭借手中的杠杆撬动属于你的梦想地球。


父母是孩子的天使投资人


仔细想想这样的爱并不能称为自私,他们用工作募集来的工资及收入抚养你长大成人,尽最大的努力让你过上最好的生活。他们前期甚至没有对你做过“尽职调查”,虽然总是以这样那样的指标来要求你,可扪心自问他们真的苛求你必须做到吗?他们对你唯一的要求或许只是,你要过得很好,很好。即使你已小有成就,有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们还是会在你的耳边孜孜不倦地教导你,他们总会叮嘱:“稳一点,不要急”。在这项投资里,作为天使人的父母没有想过回报,因为这是一次没有退出机制的投资。当你足够独立、足够强大,当你拥有了梦想,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时,他们会竭尽全力为你铺平道路,目送你离开……


我曾遇见过一对陪着孩子移民的老夫妻,出门带着儿子写好的字条买菜、搭公交,看起来生活无比地辛苦,脸上却时常挂着微笑。曾问过他们,为什么会选择放弃国内稳定的生活只身来到国外?是因为福利好吗?他们笑说,开心就好。福利不福利的真没怎么考虑过,中国现在的医学和社会水平都在提高,即使留在国内,他们也是衣食无忧的。会考虑到移民,全是为了下一代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到了他们这个年纪,还能有要去学习、求知的动力已实属不易。而这些,都是儿子给的。就像重生一样,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他们资助了孩子长大成人,为他们挡风遮雨,而那片离开他们独自寻梦的叶子早已落地生根,长成了一棵更为坚挺的大树来守护他们。谁说,这不是最好的投资呢?


留学、移民、投资

请找懂得!


为了更好地服务高净值客户,

金斧子推出了海外投资、移民、留学等服务。

让您赚钱、生活两不误。

有意者请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一键预约咨询。


—— 我是广告分割线 ——



点击阅读原文,领取新人专享百万资产配置方案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