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爱青岛出品特辑:鱼山历史文化街区

2016-10-03 爱青岛


  鱼山历史文化街区以鱼山路而得名,这条路西北起自大学路,东南至文登路,据说是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建设。这条新开凿的道路穿衙门山(衙门山就是120多年前的鱼山,清政府把清军总兵衙门建在了山脚下,人们为了方便,就称为“衙门山”),分成了东西两部分。

  之后,西鱼山在城市建设中被逐渐开发,东鱼山则因“湛山精舍”成为青岛市乡二十四景之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东鱼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便是小鱼山公园。

  至于鱼山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始于德占时期,德国1900年划定鱼山区附近定为郊区别墅区,大量德式私家别墅在此兴建。

  到了民国时期,鱼山区域有了很大的发展,1930年代鱼山区域建设快速推进,基本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20世纪30年代,由于建筑的中国文化思潮复兴,在鱼山沿海地区兴建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公共建筑,如水族馆、海产博物馆等,并形成海渔公园作为公共使用。

  “山脊海角相连、岛屿海湾辉映、黑松礁岩林立”的独特自然风貌,“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街道、建筑布局,鱼山历史文化街区构成了青岛最典型的滨海庭院住宅区风貌。

  街区内的风貌保护路现今有7条,包括福山路(齐河路-鱼山路)、莱阳路(太平路-文登路)、金口一路(太平路-鱼山路)、金口二路(鱼山路-金口一路)、金口三路(鱼山路-金口二路)、鱼山路(大学路-福山支路)、福山支路(莱阳路-鱼山路)。

  在鱼山街区内也涉及众多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历史建筑物,在不影响历史文化风貌符合建筑保护要求的前提下,之后的规划将以居住、文化博览、休闲观光功能为主体,再着重提升街区文化和环境品质,优化拓展特色商业服务功能。

  即将合并两处居住用地调整为幼儿园,在小鱼山公园之余,还会调整街区内空地作广场用地,使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小鱼山公园是青岛极具特色的一座古典园林式山头公园海拔虽不高,却是观赏青岛前海全貌的最佳制高点。登山俯瞰,可将栈桥、小青岛、鲁迅公园、海水浴场、八大关等景观尽收眼底。

  小鱼山公园建成于1985年3月。此山原本是个处无名高地。德国侵占后,曾在山南侧建总督的官邸,劈山修筑一条道路,称为“阿利拉街”。后来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整理地名路名时,将“阿利拉街”更名为“鱼山路”,这座无名小山也就得名为“小鱼山”。

  1959年,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与会专家视察后认为小鱼山视野开阔,应建成青岛市的风景眺望点,但因当时建筑粗简,与地理环境不协调而拆除。

  老青岛人或许知道,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人民政府决定建设小鱼山公园,并向社会广征建筑方案,而后于1983年4月动工,历时近一年才完成。这才有了建国以来青岛第一处以古典建筑风格为主体的园林风景点——优美的小鱼山公园。

  小鱼山公园的主体建筑是一阁一廊二亭。山顶是一座三层八角的飞檐高阁,名为“览潮阁”;阁的左、右各有一亭分别是“碧波”和“拥翠”。不过最重要的观赏点还是览潮阁了,阁内有螺旋式的楼梯,可饱览青岛风貌。

  特别是每年的正月十五,不少咱青岛人选择到小鱼山公园赏月,这也是青岛的十大景观之一的“鱼山海月”。令人心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之感,不知道今年您有没有赴鱼山之约呢~

  小青岛灯塔

  德国强占胶澳后,将其占领区定名为"青岛",海中孤屿“小青岛”便得名于此。小青岛面积仅为0.024平方公里,海拔17米。因其形状如同一把古琴,也有"琴岛"之称,乳白娇小而又俏丽的身影是每个青岛人心底的回忆。

  要说小青岛最显眼的景致当属最高处矗立的白色锥形灯塔了,这是海上过往船只进出胶州湾的重要航标。

  追溯起来,该灯塔其实建于1900年,清光绪帝时期,时为褐色石塔,在1914年德日战争期间被毁。而后又由德国人进行建造,解放后政府进行了大规模修建,一直沿用至今。

  1984年8月16日,前越南国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黄文欢参观小青岛灯塔时,挥笔题词“小青岛风景这边独好”。

  1988年5月30日,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参观小青岛灯塔时也题词曰“千帆来万国,万里一灯明”。

  修修补补,百余年来,小青岛灯塔仍旧是青岛前海的地标性建筑和城市标志性符号之一,意义深远。

  每当夜幕降临以后,栈桥上的迴澜阁与小青岛灯火相互辉映,灯光在碧波上浮动,波涛生色,当真美极了!

  青岛水族馆旧址

  青岛水族馆旧址历史悠久,位于青岛市市南区莱阳路4号。它建于1931~1932年,由青岛观象台海洋科设计,砖木结构。外形类似中国传统古城堡式建筑,造型优雅,统一自然。

  在当时青岛纷纷采用欧式建筑的情况下,选择青岛水族馆进行中国城垣式古典民族建筑建造,不可谓不经典。

  1932年水族馆建成并对外开放。1955年水族馆与山东产业馆合并,改称青岛海产博物馆。1956年,人民政府拨款对其进行了大修。

  青岛水族馆的诞生过程,凝聚着许多近代中国文化人对青岛的钟爱,作为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水族馆,蔡元培先生曾评价这里说“吾国第一”。

  到今天,青岛水族馆现有海洋生物标本二万余件,是全国唯一的以展示海洋生物为主题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馆藏数量仍居全国同类科普场馆之首。当之无愧的海边明珠!在这里你会发现青岛“海洋城市”的名号绝不是说说而已。

  冯沅君、陆侃如旧居

  冯沅君,“五四”新女性作家之一,被誉为“国学才女”,著有《卷葹》、《春痕》和《劫灰》。陆侃如,著名学者,出版有《屈原》、《宋玉》等作品。

  作为古典文学专业的“学术伉俪”,殊不知冯沅君和陆侃如曾经是从鱼山路36号到老山大校园这段距离上的一道风景线,凝固成青岛文化的一个亮点的。

  1947年暑假,陆侃如接受山东大学校长赵太侔的邀请,和冯沅君来到青岛,他们和萧涤非正好弥补了山东大学中文系文学史名家的缺口,也开始了他们11年的岛城耕耘岁月。

  冯沅君和陆侃如刚到山大时,被安排住在前海沿的一座德式花园别墅的三楼居住,后又调整到现鱼山路36号的山东大学第一公寓内,进院门的第一幢楼便是他们当年寓所。

  在鱼山路36号的这个院子里,成就了他们生活中的美满时光,也留下了大量研究成果。

  如今的冯沅君、陆侃如旧居已成为政府文物保护单位,不过附近还有居民常住,还是一派生活气象。

  故居前晾着的一床婴儿花被单,天真又烂漫,像极了从前他们在此度过的悠适生活……

  【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打开“爱青岛”公众号基本信息页面,“置顶公众号”赫然在目,点击就OK啦~

     当然了,在订阅号页面,长按公众号也能设置置顶功能!很方便吧!

     试一下吧!




长按识别 快享爱青岛4.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