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发布鸿蒙、"大陆人吃不起榨菜":比无知更可怕的是,你还坐在井里看未来
文/小欧姐 编辑/MBA智库琉琉
几年前,我们曾经操作过一个互联网行业的职位。
那家客户是一家发展迅速的新兴互联网公司,当时我们为其寻访一个新业务板块负责人。
客户看中的候选人来自传统行业,过往的工作经验与新业务板块有很多相关性。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候选人本身,如果能合作,都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候选人犹豫很久,还是放弃了。
放弃的理由,一是他觉得互联网不如传统行业稳定,二是到了新环境,一切从头开始,担心自己难以适应。
就这样,现在的他,仍然在做着和几年前完全一样的工作内容。
而那家互联网公司,已经成长为行业的知名企业,很多当时加入的员工,都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
职场也罢,人生也罢,其实每个人能遇到的命运转折点,一辈子可能只有几次。
心态积极开放,在重要时刻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可能,人生从此就会不同。
我的一个客户,是一家企业的创始人,早在90年代,就大胆地从体制内离职,下海经商。
几十年的商海沉浮,并没有让他变得世故油滑,直到现在,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仍然是:有着开放的心态,谦逊而包容。
每次,他和别人交谈,无论对方是同样资深的专业人士,还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只要对方的观点里有他觉得可以学习的地方,他都会认真听取,甚至请教。
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开放心态,才让他一步步从零开始,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他刚开始做生意时,周围的亲朋好友都不看好,觉得他做的领域竞争激烈不说,甚至还有点low。
但他经过自己的认真研究和分析,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进去,十几年的积累后,逐渐将企业发展为领域内的标杆。
其实,即便是在现在,我们周围仍有很多人,一边抱怨自己挣得少、没意思,一边又吐槽别人工作累又拼,登不上大雅之堂。
知乎上曾有个热门问题:有哪些看起来不起眼,但却很赚钱的行业?
答案中列举了很多行业,都是看起来不那么高级,但只要默默耕耘,却能产生巨大收益的工作。
无论什么时代,机会都是不缺的,缺的只是善于发现的眼睛,乐于接受的心态,和勇于承担的决心。
图源 | 图虫创意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想用业余时间开始写作,询问我有什么建议。
于是,我把自己这段时间写文章的一些心得和她仔细说了一遍,并建议她,可以有针对性地参加一两个写作班,提升的会快一些,还亲自为她列了一些口碑不错、又适合她的写作班名单。
结果,她听完之后,说:你推荐的那些书,我会买来看看,但是那些课,我就不上了。现在的知识付费,都是“割韭菜”,我才不去做韭菜呢。
于是,她凭着“坚决不能被人割”的信念一直在慢慢从头摸索,一篇文章也没有完成。现在,已经彻底放弃了。
因为怕被骗,不相信任何人,哪怕前人已经总结了经验,却仍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一点点亲自试错,这并不是匠人精神,只是固执又迂腐罢了。
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韭菜的,并不是看他是不是会被“割”,而是要看他是不是懂得寻找和利用资源,实现弯道超车,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自己成长为有资格割别人的人。
任正非有一次在谈到“自主创新”时,曾提到:
我从来不支持“自主创新”这个词,完全依靠自主创新很难成功。
他指出,开放式创新正在取代封闭式创新,成为在全球配置创新资源的新范式。
所以他说,我们不应鼓励大家都关起门来,一切从头开始自主创新,而应该拥抱世界、依靠全球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缩短我们进入世界领先的进程。
的确,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飞速,就是因为懂得在前人的经验上提升,而如果非要固执地抱着“一切都要自己摸索”的想法,无异于退回到了原始社会。
真正聪明的人,不是那些封锁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切都要靠自己的人,而是那些心态开放,理性地抛开偏见和成见的人。
他们懂得如何把别人的经验为己所用,吸取他人(哪怕是敌人)身上的优点,再快速超越别人。
图源 | 图虫创意
职场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类人,依仗自己在公司的资历深,对年轻同事特别不屑。
前两天,有个40多岁的候选人,联系我们,说要看新机会。
他在现在的这家公司很多年,本来按照计划,今年直属上级退休后,他就可以升职为经理。
没想到,两个月前,公司任命新经理的通知出来了,被提升的却不是他,而是两年前才加入公司的一个90后。
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所以决定看看外面的新机会。
其实,跟他沟通下来就能感觉到,他的这个“竞争对手”,一点也不简单。
这个90后的年轻人,不但教育背景好,而且做事很有冲劲,也很有思路。在公司的这两年,渐渐变为了部门的主力,主导了很多重要项目。
而这位候选人,却觉得自己资历老、经验丰富,任凭年轻人再怎么努力,也比自己差很多。
当看到领导安排年轻人去接受很多重要项目时,他不但没有一点担忧,反而因为自己不用那么辛苦而暗自庆幸。
在他心里,他从未想过自己的地位会不稳,也从未真正理性地考量年轻人到底能力如何。
就这样,在原本差距没那么明显、他还有机会翻盘时,他就这么揣着手,像一个旁观者一样,任由时光流过了。
开放的心态,不止让我们抓住机会,也能让我们对那些潜在的危机,更加的警惕和敏锐。
图源 | 图虫创意
前美团网COO的干嘉伟,曾是阿里巴巴的第一批员工,工号67。
和很多当年因为找不到其它工作而“不得不”加入阿里巴巴的人不同,干嘉伟本有着十分稳定的工作。
当时,干嘉伟已经是浙江一家国企的副科级干部,别说在当时,即便是现在,这样的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讲,也算得上安逸。
但是,敏锐的他,始终觉得不踏实。虽然公司当时仍然很好,但从行业上来看,已经接近夕阳。
于是,那段时间,干嘉伟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到杭州新华书店,找资料了解各行各业的情况,力图找到更朝阳的产业信息。
终于,一篇雅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的采访打动了他,他把眼光投向了当时还很陌生的互联网领域。
那时的阿里巴巴,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别说知名度,懂得如何做销售的人都没几个。
但是,那是干嘉伟当时能找到的杭州唯一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于是,干嘉伟不顾别人的质疑和反对,辞掉国企的工作,加入了阿里,和其他同事一起,从基础销售员开始摸索经验,才有了后面他在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
而他曾经工作的那家国企,的确如他的判断,因为行业不景气,已经不存在了。
当一个人、一家企业还在起步阶段时,拥有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别人,似乎并不难。
真正难的,是那些已经有了一定地位、获得了一些成功的人,仍而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经得起考验的赢家。
弱的时候,能够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学习别人,提升自己,变强之后,仍然能够时刻看到危机、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身上的优点,才是真正的强者。
有一期的《圆桌派》,讨论的主题是读书。
有位嘉宾说:现在有一种人,只读和自己思想一致的书,好像读书就是为了为自己的想法找到证据。这样读书,其实是起了反作用,只会让人越读书,越狭隘。
的确,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任凭读了多少书,也是徒劳。
开放的心态,让我们聆听世界、去糙取精,永远前进在更好、更强的路上。
-THE END-
●作者:小欧姐。MBA智库专栏作者,资深猎头顾问,曾任500强HR,累计沟通上万名职业经理人。和你一起吐槽职场奇葩事,学习大咖成长史,公众号:小欧姐微职场(ID:xiaooujiewzc)。本文由MBA智库(mbalib)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
MBA智库好文精选:一个人格局太低的3个迹象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暴露了老板的层次这3件事上多想一步,你就超过了90%的竞争者《哪吒》凭啥这么火?背后3个底层逻辑洞察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