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国企地王逻辑与民企突围之道

2015-07-05 克而瑞地产研究

小Q导读

中小国企地王为降低风险,可与开发实力较强的房企实现优势互补,也可以通过国资整合带来竞争力的新提升,做大做强。而对于民营房企则要谨慎对待地王,同时需要扬长避短,结合自身优势和环境,不盲目跟风,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


文/克而瑞研究中心 房玲 蔡建林 尹鹏 柳启慧


2015年6月3日,华润联合华发88亿再夺大宁地块,成为“双子之王”,同日,招商平安联合体以30.1亿元,溢价率89.6%拿下宝山大场镇区域地王宅地,葛洲坝以11.04亿元拿下青浦徐泾镇地块,刷新区域单价地王。2015年以来国企在土地市场表现异常活跃,频繁夺下地王,一时间,风光无限。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并非所有的地王都能“善终”。一些国企的地王项目轻则面临盈利困境,重则被套牢,影响企业资金流和发展布局,甚至拖累企业。既然频繁折戟,为何却又仍然趋之若鹜?与此同时,民营房企为什么在土地市场上相对低调,少有制造地王呢?这些现象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支撑?民营房企该如何自处,又存在怎样的“突围”机会?


一、国企的“地王制造”与“地王之殇”


2015年以来,国企在土地市场异常活跃,1月5日,招商华润九龙仓平安联合体分别以42亿元和44.9亿元拿下北京丰台区亚林西居住区两幅地块,1月7日,华润首开平安联合体以86.25亿元拿下北京丰台区花乡白盆窑村地块,刷新地王。已经在北京连拿地王的华润并未消停,将战场转移到了上海。2015年3月和6月,华润华发联合体分别以70.52亿元和87.95亿元拿下市北高新双子地王。国企拿地王,似乎有越来越强势的趋势,成为土地市场上名副其实的“造王者”。2015年上半年全国总价地王TOP10中,拿地企业除平安不动产外均为国企,在单价地王榜单上,国企背景的房企也占了9席。


国企频拿地王风光无限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后期的运作中不少地王也发生了一些问题,国企的“地王之殇”也在不断上演。有如远洋地产连拿地王,消化不良,导致企业发展缓慢的;有如中冶置业超负荷夺地王,后被迫肢解出售的;也有如中华企业过度扩张,高溢价拿地,导致迟迟不开工,深被套牢的;还有如方兴地产高溢价拿地王,导致项目难以盈利的。(案例详见专题)


二、地王背后:国企背靠大树与民企之“不争”


国企的资金优势,是支撑企业频拿地王的最大支撑。”背靠大树好乘凉“,国企往往资金渠道更宽,除了能够通过常见的如银行贷款、发债、信托、基金以及再融资等方式进行融资,还可以享受母公司在融资上面的支持,包括母公司低息贷款,母公司的资金/资产注入以及信用背书等。


在融资成本方面,国企优势也相对明显。从2014年典型房企融资成本TOP10中可以看到,有8家为国企或央企背景,其中中海地产和华润置地的融资成本更是低于5%。另外,由于国资背景优势,国企在一些需要相应政府主管部门审批的融资上也占据有利优势,比如央行管理的中期票据、证监会管理的公司债。而国资背景在银行贷款渠道上也拥有更高的融资便利性。


资金优势决定了国资房企可以承受巨大的资金投入,也可以承担资金较长时间的沉淀,所以造就了国资房企的频拿地王之举。然而中小国企在开发能力、产品打造、品牌溢价等方面相对薄弱,导致项目周期延长、成本控制不足,销售价格难以提升等等问题,甚至会得不偿失。


民营企业的“不争”也是导致地王频频花落国企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对于国资房企,民营房企在资金和资源获取方面总体略逊一筹,民营房企更加注重财务稳健和利润增长。而地王项目动则几十亿上百亿的投入,以及较高的溢价水平,非常考验房企的现金流健康和盈利能力,因此,民营房企在对待地王上通常更加谨慎。


三、民营房企扬长避短,三大方向突围应对


国资房企有天然的优势,可以在土地市场驰骋,颇为强势。然而民营企业同样也具有一些国资房企没有的优势,比如机制灵活、市场化运作能力较强等等。面对国资房企围攻与困局,民营房企应扬长避短,从以下三个方向寻求突围机会。


其一,与国企或大型金融集团合作,甚至形成股权纽带。一些民营房企的开发运营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强,而一些国企的资金实力较强而开发能力较弱,两者存在互补的可能。对于有志于在一、二线城市“一争高下”的民营房企,可扬长避短,与国企、金融机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包括合作拿地合作开发、引国资、金融机构入股等方式。


其二,民营房企抱团合作,求变、整合。民营房企除了可以国企和大型金融集团合作外,也可以在民营企业之间抱团合作,既可以在地产层面进行强强联合如“万万”合作,也可以合作探索新业务如泰禾阳光城共同发起设立海峡人寿,甚至实现合并整合,形成可以抗衡国企的大中型房企。


其三,避开大型国企锋芒,寻找未充分竞争点。“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民营房企发展的一大方向就是避开大型国企的锋芒,不争地王,去发现那些竞争尚不激烈的市场。主要包括:寻找城市价值洼地板块;项目迷你化小型化;并购式获取土地资源;区域深耕,远离一线以及差异化、特色化、市场化。


总结:地王不是谁都可以拿,也不是谁都能成功运作。为降低中小国企地王风险,一方面可以与开发实力较强的房企实现优势互补,减少因开发运营能力不足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国资整合带来竞争力的新提升,做大做强。而对于民营房企一方面要谨慎对待地王,另一方面需要扬长避短,结合自身优势和环境,不盲目跟风,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


附:《国企地王逻辑与民企突围之道》完整版专题目录

一、“地王制造”与“地王之殇”
1、土地市场的“造王者”—国资房企
2、国资房企“地王之殇”

(1)案例一:远洋地王消化时间长,致使企业发展缓慢
(2)案例三:中冶置业超负荷夺地王,被迫肢解出售
(3)案例二:中华企业强拿地王,久不开工深被套牢
(4)案例四:地王楼盘-方兴大宁金茂府难以盈利
3、“小马拉大车”,中小国企难堪地王重负
(1)中小国企开发能力不如大型房企
(2)市场判断过于乐观,致使决策失误
(3)案例:中冶置业难以承受地王之重
二、国资房企地王困局的背后
1、国资房企资金优势更强,敢于抢夺地王
(1)资金来源渠道多,融资相对容易
(2)融资成本低,能承受低毛利项
2、民营房企追求业绩表现和财务稳健,不过分抢地
(1)财务表现关系企业所有者的直接利益
(2)财务表现关系到资本市场融资
三、民营房企扬长避短,三大方向突围应对
1、与国企或大型金融集团合作,甚至形成股权纽带
2、避开大型国企锋芒,寻找未充分竞争点
3、民营房企抱团合作,求变、整合
四、结语

重磅专题回顾:

20150624,《万科、保利、绿城、彩生活,谁是社区O2O王者?》

20150620,《2015,营销碰撞“互联网+”的三个阶段》

20150612,《那些仍有开发投资前景的三四线城市》

20150606,《你所不知道的房企融资成本》

20150603,《三四线城市中小房企的出路在哪里》

20150523,《碧桂园四大战略调整解析》

20150515,《保利地产、保利置业整合分析与猜想》

20150509,《房地产企业金融创新模式全解读》

20150503,《房企试水产业地产的四种模式》

20150502,《中三角、长三角八市楼市阶段特征及发展前景》

20140426,《房企偿债能力“体检”报告》

20140425,《房地产待售量在四层面的动态特征及影响 》

20150419,《中小企业“精、专、攻”的多元化布局》

20150418,《调研显示:信心指数下滑,购房者观望情绪加重》

20150412,《2015房企最佳融资方案》

20150411,《房企“合伙人”制度的三大主流模式探究》

20150406,《房企金融创新与房地产金融服务展望》

20150404,《标杆房企大本营战略调查报告》

——回复文章日期或标题中任意关键词即可查看相关文章。



如需获取专题完整版,请添加研究小Q个人微信号cricyanjiu为好友私聊——这是免费获取CRIC研究中心各种研究成果最直接方便的渠道哦!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CRIC研究中心所有,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务必完整注明出处【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克而瑞地产研究(cricyjzx)】,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更改原文,违者必究!

专 业 • 深 度 • 客 观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回复关键词,系统将自动检索相关文章,如:

万科 | 绿地 | 万达 | 融创 | 房企

地产 | 销售 | 独家 | 排行榜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预约报名《2015年二季度地产金融形势发布会》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