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孩子,我们应该做"慢一拍"妈妈

2016-09-20 凯叔讲故事

作者 | 小富女

    凯叔说

kaishushuo

游戏之所以好玩,是因为你每一个动作它都会对你有即时反馈。

带孩子最让人焦虑的是你的每一次动作,影响都可能无比甚远,眼下看不到结果,而结果出来后又不可逆。

而孩子的每一次主动呼唤总要给他(她)即时反馈,以来培养安全感。

但孩子的每一次不适,你总要仔细观察,生怕动作过早过大。

晚了,又成了罪过。

当爹妈不易,对着镜子可怜一下自己。


孩子3-4岁这一年,可能是因为上幼儿园后的种种不适,尤其容易生病、身体格外羸弱。

有一段日子,我们几乎周周都往医院跑,他稍一咳嗽,我们就带他去做雾化;他稍一打喷嚏,我们就喂上感冒药;他稍一流鼻涕,我们就先去抽个血……此外,家里各种中药小配方、调理小偏方、营养小妙方,真是从来就没“机会”间断过。

做家长的这么焦虑,其实也是被吓怕了。就是刚入园的这一年,孩子曾发生过两次咳着咳着就咳成了肺炎、治着治着又治成了喉炎的惨痛经历,这样一病再病,孩子痛苦不说,整个免疫力被疾速地拉低……再想想这种恶性循环所带来的多米诺后果,真是种种不寒而栗。

可是,尽管我们已经这么紧张,尽管我们小心翼翼的监视着孩子的每一点动态,尽管我们一心想把病毒杀死在摇篮里,尽管我们每次在刚有症状就采取了积极措施,都还是没能让孩子的身体发生好转。孩子咳嗽的几乎更频繁了。

就在最无措的日子,有位自己喜好中医、略通医理的妈妈帮我看了看孩子,之后她悠悠的吐了七个字:“你千万别急着治”。

“啊?”我更加焦灼。大道理我都懂,我也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愈力,“可是不治,他真的好不起来啊!”

她继续笑着说: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很多感冒、发烧,在最开始的时候,症状还根本没有真正“发”出来,甚至去查血象也几乎是完全正常的。这中间有个滞后性。所以在这个时候,你根本分不清他到底是寒感冒还是热感冒;是病毒感冒还是细菌感冒;是因为感冒而咳嗽,还是仅仅只是因为有过敏源,或者饮食不当导致胃气不降而上火发生的咳嗽。

在你还没有掌握症状、确定病因的时候,就给他治疗,这其实才是最可怕的。因为他的身边本来是平衡的,但药物却总有偏性。如果凑巧对了症还好,没对症,只会推波助澜的打破了他身体的平衡。当然,他的身体越来越差,病越来越难好。

所以,不是不治,不是拒医。而只是“慢一拍”,让孩子的症状真正“发”出来、进一步“表现”出来,才能积极的“对症下药”;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后来,在这位朋友妈妈的帮助下,孩子的身体果然渐有所好转。我也开始借此审视着家中的“慢一拍”教育。

我想起孩子在一路走来的成长路上,其实有过很多次忽然“冒尖”的小问题。

比如,有一段日子,孩子忽然喜欢打小伙伴;有一段日子,孩子忽然喜欢抢东西;有一段日子孩子忽然很畏惧走到人群中;有一段日子,孩子忽然喜欢拿说脏话当有趣……

其实如果从动态的发展过程去看,这不过是孩子的成长路上遭遇了一些敏感期。所以我深信:当时的孩子的脑中绝不是认同了这种方式,准备此后就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他仅仅只是:敏感期里的好玩、新奇、有趣。

所以,做家长的往往不需要刻意去“强化”,不需要通过“你要”或者“你不要”去一遍遍、反复复加深这个行为在孩子脑中的“印象”,从而把“小事化大”,根深蒂固了这种行为在孩子脑中的惯性影响。

每当这种时候,我们很少会在当场就严厉地批评、制止、教育他,而是往往在事后,通过讲一个小故事、或是生活中的“无形代入”,帮孩子去建立一个正确的三观。

现在看来,孩子这些曾经的小问题,确实早已伴随着成长自然淡化、消失无影。

教育学中有一种理念,叫:最好的教育是“无痕教育”。因为只有那种越感受不到教育者意图、越不漏痕迹的无声教育,才是越好的能起到效果的教育。所谓无痕,正是一种“慢下来”的艺术,在生活中慢慢的渗透教育的艺术。

所以,慢一拍,不是不管。而是道法自然、因势利导、智慧的管。是先去珍视他、读懂他,再去拉拔抚育、用心灌溉,给予时间和空间,从中协助鼓励和激发动力。

 

在我们这个朋友眼里充分给予孩子“爱与自由”的家庭,却也有因为太过宠爱而带来的弊端。

我想起有时我们一家五口在饭桌上,孩子忽然想喝水了,孩子忽然想改用筷子了,孩子忽然想再拿一个碗装菜了,孩子忽然弄脏衣服了,每当孩子提出要求的话音刚一落下,宠爱孩子的祖母就几乎就是同声传音下令:快快快,给他拿水去;快快快,给他拿筷子;快快快,给他拿碗来;快快快,给他拿纸巾……

不仅仅是饭桌,这种“快快快”的声音,几乎一直填塞着家庭、充斥着他的成长左右。

所以,孩子的要求总是被“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世界总是被悄悄注入一种“紧迫感”;孩子不太习惯等待、孩子总是有求必应、孩子的自理能力相对弱、孩子的独立意识还不强……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懒妈妈反而养出勤快娃。因为妈妈懒了,孩子才可能有自己动手的机会;因为妈妈懒了,孩子才可能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因为妈妈懒了,孩子才可能去放飞自由的行思、去挖掘潜在的自我、去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甚至,因为妈妈懒了,孩子才有可能懂得:爱不是一味的付出,而是相互的体贴、给予和关怀。他会在“不饱满”的爱里,获得一个饱满健全的人格和一个独立强大的自我。

所以,慢一拍,不是疏懒,不是不爱;而是学会适度放手,懂得爱的留白,给他(她)一片健康的土壤静候成长。

曾经看到特别喜欢的一句话:静养心性·慢养儿。

愿我们都能做孩子成长路上,那个气定神闲的自己,那个优雅平和的“慢一拍”妈妈。


作者:小富女,曾经的职场中坚人,今日的写字做梦者,十年职场,混迹于传统媒体、移动电商、品牌宣传,如今只读历史、看传记、讲故事愿以冷静的笔写温暖的字和你分享小生活的大智慧。转载自公众号“文艺妈咪欢乐多”,ID:beauty-life5,转载已获授权。

--------End---------

拓展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