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为什么不能容忍孩子哭?

2016-11-18 凯叔讲故事

作者 | 张艳玲

    凯叔说
kaishushuo

孩子哭是有情绪要表达。

粗暴喝止就是告诉孩子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积累的结果是早晚换一种方式爆发。

盲目妥协就是告诉孩子哭闹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结果是逢难必闹。

转移话题就是告诉孩子有问题解决不了放在那里就好了。一个欲望可以用另一种欲望替代。

孩子之所以选择哭的方式往往是因为情绪不知如何表达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无力感的体现。

我常用的方法是把孩子抱起来。直接帮她说出她表达不出的痛苦。

你是不是觉得姐姐可以这样而你不可以觉得太不公平?”

我知道你现在特别想吃巧克力可是爸爸偏不让你吃你很伤心是不是?”

…………

当你说出孩子的真实想法往往她会马上停止哭泣或者放低了音量。当她点点头感受到你懂她情绪这就降下了八成。

后面再告诉她你这么做的原因请她理解。

这一招很简单但百试不爽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嘿嘿。


孩子哭,本来是个再常见不过的小事,但照见的,却是父母自己。

面对孩子的哭闹,父母们多半有以下三种态度。 


1孩子一哭闹,大人们就惊慌失措,各种哄,各种妥协。

对于一个小婴儿来说,你着急忙慌的哄,可能还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等到孩子1岁半以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你的孩子日渐就学会了:哭是种有效手段,可以掌控父母,可以随心所欲,可以替代其他任何沟通办法。许多没规矩、自我中心的小孩,就是这么被惯坏的。

这些怕孩子哭的父母,多半对哭有误解。他们认为,哭是不好的,会对孩子有损害的。比如一些年纪大的老人家就会着急地说:“快哄哄,哭坏了怎么办?”

哭,有这么可怕吗?

不,哭,其实是孩子在说话呀。

你想,一个小小孩,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他们的各种器官都还那么脆弱。除了那一脸的萌态,他们也几乎没有任何求生的能力。所以,小孩子哭闹太应该了,太正常了。

可以说,孩子不会哭才是不正常的,不对劲的。特别是1岁以前的小宝宝们,他们还不会说话,哭是他们唯一带到这个世界的工具和表达方式。他们可能是饿了,可能是累了,可能是尿了便便了,还可能是被外头某个陌生的声音吓到了。总之,他们的哭都是在召唤妈妈的回应。

妈妈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抱着孩子温柔安抚,但不要太焦虑想要制止孩子哭。他哭,你耐心听着,凭着你的直觉,去找到让孩子舒适的方法。

一定记得要静心。若是有困难,能获得亲人和爱人的鼎力支持最好不过了。请外援也好。不要让自己孤军奋战独自照顾小宝宝。实在累了,你还可以找时间偷个懒,出门去逛逛逛,或者买买买。

能够舒缓你情绪的方式都是可行的。你过于焦虑、慌张,你的情绪会传递给小宝贝。

因为在最早的时候,你和小家伙就是一体的,融合共生的。你静心了,他便也安心了。你好了,他便也好了。 


2孩子一哭闹,大人就忧心。忧心啥呢?忧心孩子以后只会哭,没出息。

这多见于2岁以后的大孩子。他们其实已经会说话了。甚至词汇储备很丰富。但是,这些明明已经能说会道,为何一遇到事情就只知道哭?

我观察过很多类似的例子。答案就在这些父母的教养方式里。

这些孩子多半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父母。这些父母缺乏对孩子情绪的觉察和接纳。认为孩子有情绪是不好的。当孩子情绪到来的时候,只会喝止。于是孩子的情绪就日渐累积,堵塞。这些淤堵的情绪把孩子给困住了。只要这些情绪一天不被看见,不被疏通,孩子就会一直过不了这一关。他们会用自己的行为,反复去表达,去呈现,去呼唤救援。

譬如,我的一个女性朋友,她一直为儿子爱哭烦恼。小男孩有时候边哭还边可怜兮兮地说:“有话要好好说……呜呜呜……”

这其实是个很无助的小孩。他清楚知道妈妈对自己的要求。他也希望去满足妈妈的要求: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更冷静一些,更好地运用语言去表达。可是,显然,他被情绪的水流淹没了。

面对一个陷在情绪漩涡里的受困者,你最需要做的不是提要求,而是先把他救上岸来。这就需要使用到我们常常提到的共情技巧。

有时,孩子的情绪,有可能会激惹出父母的情绪。


3孩子一哭闹,体内就有一股无名火腾起,于是以粗暴对待孩子。

选择这么对待哭闹孩子的父母,或许童年时期也经历过对父母有需求时,父母未能及时响应。

我认识一位年轻的全职妈妈,她在面对孩子哭闹缠人的时候,容易崩溃。哄不好了心里一股无名火就会被勾起。然后,如同爆发了洪荒之力,她开始失控地冲孩子大吼。为了避免忍不住打孩子,她经常不得不把孩子放到屋外头,关上门,好让自己冷静下来,也让孩子的哭声离自己远一点。

可是,这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会让她和孩子之间的纠缠持续不断。妈妈自己也很无助。问,我到底怎么了?

我们就来看一看,当孩子哭闹的时候,这个妈妈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小的时候,都会有各种情绪。我们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就会焦虑烦躁。如果有一个耐心的父母出现,来听,来看见我们的困境,来给我们一个空间去表达/发泄情绪,来引导我们去分辨和命名这个情绪,这就会帮助我们形成一个内在的空间,有了这个空间,我们就可以去消化和处理各种情绪。

而这个妈妈,她小时候很可能未曾被这么温柔对待过。或者在她幼时,并没有通过父母的支持和接纳,形成一个内在的处理情绪的空间。相反,她内心住着一个委屈的、愤怒的小孩。有很多积累的情绪堵塞在那里。

当孩子哭闹,其实是在说:“妈妈来照顾我吧”

但妈妈自己此时也变成了一个小孩。她内在的那些情绪,被孩子的情绪激活了。她没有空间去处理自己的那些老旧情绪。这让她焦躁不安,无暇分身,哪里还有心力去照顾孩子。

于是,一个早年匮乏的孩子,长大了做了母亲,又把匮乏传递给了下一代。

身为父母,我们都有责任去了解这种匮乏,并去学习阻止这种匮乏。 

也很简单,这种匮乏的最初起因,也许只是一个小小孩哭闹的时候,未曾得到温柔的回应。


孩子的哭不被看到,对他们来说是十分糟糕的体验。一个小小孩,完全依赖父母而活。

如果他渴了饿了,冷了热了,难过了生气了,尿了便便了,妈妈都不回应,就等同于在虐待这个小小孩。

当然,绝大多数母亲不会这样做。但如果母亲缺席,或者母亲在这个时候缺乏外部支持,情绪一段时间里都不稳定,单只是任由孩子哭,而不去安抚,经常让孩子独自哭个够,那么孩子哭累了,哭不动了,最后就不会再哭了。他内心已然体会到了孤独、无望。这是非常非常糟糕的体验。

孩子哭,就是在表达他的需要。是他在跟你说话。一直说却没有回应,孩子的需要就一直未曾得到满足。于是很可能会成长为一个匮乏的孩子,一个匮乏的成年人。

匮乏就需要找补。

他们会通过讨好、取悦大人的方式去找补。他们可能在人际关系中处处退让、牺牲自我权益。他们可能遇到糟糕的另一半,也没有能力离开,因为糟糕的另一半,唤起了他们早年那熟悉的亲子关系味道,他们习惯了在关系里乞讨。他们以为一直死死拽住那个坏妈妈的衣角,最后总能换回坏妈妈的回头和怜悯。

现实生活中,那些随意一点甜头就能拐走的少男少女,就是这样匮乏的孩子成长来的。那些情感始终不顺、频遇糟糕对象又迟迟无法离开的人,也是这样匮乏的孩子成长来的。还有那些自愿选择跟强奸犯结婚的女人,看起来不可思议,其实根上也是源自匮乏。

糟糕的关系好过没关系。

糟糕的关系能够带给他们很强烈的链接感和刺激。这比待在匮乏里,守着漫无边际的孤独好过多了。所以,他们宁愿选择让自己活在糟糕的关系里。

当这些匮乏的孩子再做了父母,新的问题又会出现了。如此往复循环。

你真的忍心,让这种恶性循环,也发生在你的家庭、你的孩子身上吗?

作者:张艳玲,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积木育儿”, ID:jingguanyuer,转载已获授权。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