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雾霾,注定要影响这一代孩子的童年

2017-01-06 凯叔讲故事

作者 | 花时间

雾霾围城,买单的是谁?

女儿已经有整整一个星期没有出过门了。

昨天原本提前预约了早教课,但我只能把孩子关在家里。朋友圈里有老师拍摄的视频,平时每逢吉祥物跳舞时就挤得热热闹闹的大厅只有四五个孩子在。

她才两岁,尚不懂得表达自己对外面花花世界的眷恋,只会不时提起关于“打滑梯”、“玩沙子”、“唱歌”、“和老师跳舞”的记忆,沉浸在其中兴奋不已。她不知道眼前的妈妈有着怎样的忧虑。

孩子之所以兴奋,就像我们兴致盎然地谈论一条华丽的项链或是一只昂贵的皮包。对孩子来说,原本寻常的出门游戏已变为奢侈品,虽然摸不着,聊一聊、想一想也开心。这样想来,就让我分外地伤心、愤怒、深感无力——无论我给孩子吃得多营养、照顾得多规律、放养得多科学、启发得多智慧,我始终无法给她在蓝天白云下奔跑的自由,甚至无法确保她呼吸的空气是安全的。

到底是为什么,在我们呕心沥血养娃的同时,我们的孩子却被迫沦为丧失了童年的斑斓色彩。他们会是最可怜的一代人?


孩子生长的环境不恐怖吗?

其实这几年走过来,社会大众,尤其是华北地区的居民,已经对雾霾见怪不怪了。

这次雾霾严重到什么地步?请看下面新闻:

▲雾霾区域达到75万平方公里之大,说数字没感觉,说类比吧——差不多相当于两个日本本土面积那么大。

▲站在高层建筑里,从窗口向外看不到旁边的建筑物,即使在正午时间,路面上的能见度也不足500米。最严重的一晚,路上能见度不足20米,开车打灯也看不到前方,只能看手机导航辨认路口。

高速持续封路,飞机延误停飞,受霾影响的交通事故频发。

▲华北地区诸多城市的幼儿园和学校停课,河南有学校在重雾霾天气组织400余学生露天考试被举报,校长被停职。

▲小伙伴在北京戴的是防毒面具样式的过滤罩,发回了昨日出门一小会儿后的滤芯和全新滤芯的颜色对比照片。

我随手列出的新闻和照片只是沧海一粟,有那么多照片都神似《2012》或《生化危机》,例子不胜枚举。

 

听说室内能“避霾”?

我和老公经常追忆起我们小时候的“碧海蓝天”。

在蓝天下放风筝,在阳光下恣意奔跑,或是收集最后一批杏黄色的落叶,哪怕是感受北风吹在脸上的呼啸……好吧,至少我们能一起去个淘气堡?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太傻太天真,我原本遗憾孩子被迫失去那些童年必备的户外体验,却没想到“室内”也不是安全的游乐场。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篇名为《我们在重霾天去了60个商场、游乐场、博物馆,拿到这份沉重的测霾报告》的文章。文中,他们用三天跑遍了全北京近60个亲子场所,收集了平时妈妈们最爱遛娃的商场、游乐场、博物馆的霾表数据,想做一个“躲霾亲子地图”,结果却发现,无论号称自己有多么强大的空气净化系统,在24家知名商场(包含早教中心)中,雾霾指数小于100的仅2家,占8.33%;雾霾指数在100-200的10家,占比41.67%;雾霾指数超过200的12家,占比高达50%!6家图书馆和剧场调查样本中无一家雾霾指数小于100。8家博物馆中,雾霾指数大于200的有4家,占50%。

现实如此残酷、猝不及防,我们还在纠结买什么牌子的空气净化器比较好时,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却发现——原来,我们早已无处可逃。

 

我们付出的代价不仅是自由

2016年3月,钟南山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于雾霾和疾病乃至肺癌之间的关系,来自日本、美国和欧洲等9个国家的明确证据表明,肺癌发病率的增加与雾霾关系很密切。一般来说,PM2.5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肺癌的风险性增加25%到30%。

他曾在著作中列举相关报告:2006年,美国对204个城镇做了观察,发现PM2.5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就要增加1.28%,雾霾对乳腺癌的发病率也有影响:PM2.5浓度每增加5微克/立方米,乳腺癌风险增加50%。

香港2000年至2005年的资料显示:PM2.5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急性呼吸病患者住院率就增加1.94%,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住院率增加3.1%。

你身边有没有活生生被雾霾呛到生病的例子?我有。

在我回国的前三年中,每年从入冬到初春,我会在没有患病的情况下咳嗽长达4至5个月,被医生诊断为“对空气污染过敏”。第四年开始,我终于不再咳了,闺蜜欣慰地说:“恭喜你,你的肺终于被污染到适应了。”

不幸的是,昨天下午我出门办事,戴着密不透风的专业防霾口罩,尽量以车代步,避免暴露在室外,但中间不得不步行了十分钟的一小段路,没想到晚上开始咳嗽了,一直到今天也停不下来。

雾霾天也不是没有好处,它晦暗的神情太适合作为一出惊悚悲剧上演的幕布,在它的衬托下,我甚至都被快自己感动了——无论是按时上班,出门赴约吃饭,还是下楼拿个报纸、快递,都散发着一种看淡生死、英雄无畏的慷慨气概。

但自黑与调侃之后,我必须坦诚自己挥之不去的愁云:即使我可以把这样的生活当笑话,但孩子不可以。

 

十面霾伏,每个人都是输家

这几天,一篇叫做《在“北京雾霾源头”的三天》的文章火了。作者在传说中的“北京雾霾源头”污染村——河北迁安松汀村待了三天,这里一年四季“毒气重重”,空气中长年弥漫着类似臭鸡蛋的味道。村西,家家户户的窗台上都是一层厚厚的灰,从来弄不干净。半夜,村民们会被“毒气”闷醒,吐出的浓痰夹杂着黑色的斑点,许多人罹患心血管疾病。

▲凤凰网《在“北京雾霾源头”的三天》一文所拍实图图。

而一张张色调灰到窒息的照片背后,是村子“北接‘迁钢’,西靠‘焦化厂’,南邻‘九江线材’,”十多年来被这些企业及其附属企业“簇拥”的现实。村子仅剩一百来户人家,大部分都是留守的孤寡老人。但年轻人无论是外迁还是外出打工,也未必顺利逃过了现今笼罩在7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重度雾霾——这样的村子何止一个,科学家都无法完全解释清楚纷乱复杂的源头有哪些。而这些产品的生产者、获利者、消费者,谁又能逃出这片雾霾呢?

我们正在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为我们过去几代人所追求的经济环境付出惨烈的代价。

在对空气质量的检测和预警报告中,会专门提醒雾霾对“低抵抗力人群”的危害,这类人群指的就是老人和儿童。一方面,他们的免疫系统都更为脆弱,更容易被雾霾中漂浮的病毒、有害物质所侵袭;另一方面,儿童尚在发育中的呼吸系统会让他们吸入更多的污染物。相比健康的成年人,会有更多的PM2.5穿过他们的肺部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在雾霾话题上,或许有人期待“实用派”文章,例如说一说如何营造安全的室内环境,或者怎样选购儿童口罩,又或是推荐一款高性价比的雾霾检测仪,甚至能在家里玩儿的亲子游戏……我原本也这样打算过,但随着阅读资料越广越深,各种新闻、报告越读越多,我发现,如果“追问”和“呼吁”是无力的,逃避更是毫无意义——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正视和面对,谁又来动手改变呢?

政策是人定的,环境是人造的,手机那端的你也是某种层面上的决策者。你是否像我一样,作为一个普通家长,最关心的是,雾霾一天天持续,我该如何回答孩子最简单的问题:“妈妈,我今天能出去玩儿吗?”

贾樟柯有一部电影短片《人在霾途》,7分钟,没有对白,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被触动。推荐给每一个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174b6wqdf&width=500&height=375&auto=0其实我们想要的,不过是蓝天和笑脸。很难吗?


小贴士:一个室内除霾的小方法

一位朋友经过多次试验比较,他终于发现了效果最佳防霾方法,大家可以参考着试试:

关闭门窗或让室内空气流动缓慢,然后把室内空气大幅度加湿。雾霾数值会迅速下降到40以下。

然后再用吸尘器全面吸尘,每天早晚各吸尘一次。偶尔也会打开淋浴的热水喷头,让家里保持湿润。这样,用仪器测量雾霾不超40,(注明,不要用买加湿器时送的霾表)。

作者:花时间,文章转自公众号“慢成长”,IDmangchengzhang123,两个海归硕士妈妈的原创育儿号,从早教发育、辅食喂养、剁手指南到绘本精读,用良心做公众号,坚信养育孩子不在快,而是下来做高品质陪伴,转载已获授权。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